李世民貞觀之治大紀事 李世民兄弟最後結局如何 | 陽光歷史

 

A-A+

李世民貞觀之治大紀事 李世民兄弟最後結局如何

2017年11月16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126 次

  李世民登基後,改國號為貞觀,期間治理國家的政策,被稱為「貞觀之治」。唐太宗在唐高祖的基礎之上,進一步任用賢能,安定國內外環境,促進唐朝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多方面發展。通過唐太宗治理國家措施,唐朝逐步走向繁榮,後人在評價唐太宗李世民的作為時,認為貞觀之治奠定了唐朝社會中期的繁榮。

  

李世民劇照


  因為隋末戰爭的緣故,唐朝人口不到三百戶,為了興旺人丁,唐太宗決定實行休養生息政策。除此之外,他親眼見證隋朝的滅亡時因為朝廷的腐敗,為了汲取經驗,唐太宗一直虛懷若谷,勵精圖治,積極聽取朝中大臣們的意見。經過一系列的穩定措施,社會各方面逐步呈現回升趨勢。

  在政事上,李世民十分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任用,並且倡導朝廷政治的清明。唐太宗曾經派遣房玄齡和李靖等朝中重臣考核各地官員的業績,在全國範圍內巡察,整頓風評。唐太宗親自選拔地方官,並且將他們的功勞和過失寫在宮中屏風上,確保政治上的清明。除此之外,唐太宗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員要輪流值班,以便朝廷即時召見。

  在軍事上,李世民派遣李靖到塞北平定突厥,在李世民的軍事戰略之下,突厥被唐朝所滅。這一戰讓西域各國的首領記住了唐太宗李世民,此後尊稱他為「天可汗」。唐朝建立之初,常常會受到少數民族的侵犯,尤其以突厥為最盛。當時,突厥首領率兵進攻長安,成為威脅唐朝統治和社會安定的主要因素。唐太宗在位年間,加強了對經濟和軍事的建設,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得以增長,唐太宗的政權就得以穩固,此時他有能力應對前來進攻的突厥族。在政策上,唐太宗實行招安和懷柔政策,唐太宗不提倡使用武力解決少數民族問題。唐太宗推行友善和諧相處原則,和吐谷渾和突厥實行友好往來政策。唐太宗這一做法,得到了少數民族首領的擁護,他們派遣使者來到長安,和唐朝友好往來。唐太宗這一懷柔政策進一步穩定了唐朝的政權統治和社會安定。

  唐王朝建立之初,東有稽胡的擾邊,西有吐谷渾的威脅,北有突厥的侵襲,尤以奴隸主貴族統治的突厥武裝曾直逼唐廷首都長安(今西安)的近郊,成為當時的主要威脅。李世民即位後,經過三、四年的認真努力,國家的經濟實力有了明顯的好轉,政權得到一定的鞏固,便對突厥的騷擾從防禦轉入反擊。[24]但是同時對它周邊的少數民族採取懷柔政策。

  經濟上,唐太宗重視農業的發展,並且減少了農民的賦稅,讓百姓能安定生產生活。對於商業,唐太宗為商業發展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條件。在政策的鼓動之下,各地商品經濟逐漸萌芽和發展,推動了唐朝經濟發展。

  在外交上,唐太宗積極和其他國家展開友好外交政策,使國內外保持密切頻繁的聯繫。促進了唐朝和印度、吐蕃國家的經濟、文化、政治的交流。

  文化上,唐太宗重視教育的發展,他在唐朝首都設立弘文館,歡迎各地學子來此交流。唐太宗酷愛書法和詩歌,在他的推動下,唐朝文化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眾所周知的唐朝詩歌,在唐太宗年間,已經有了進一步的萌芽和發展。唐太宗喜歡作詩,在他的影響下,想進入仕途的學子們紛紛提高自己在書法和詩歌上的造詣。

  李世民兄弟最後結局如何

  李世民共有二十一位兄弟,即:李建成、李玄霸、李元吉、李智雲、李元景、李元昌、李元亨、李元方、李元禮、李元嘉、李元則、李元懿、李元軌、李鳳、李元慶、李元裕、李元名、李靈夔、李元祥、李元曉、李元嬰。

  

李玄霸劇照


  唐代歷史上,著名的事件之一就是李世民發起的玄武門之變。這次政變,讓李世民獲取了皇太子之位,但是李世民也由此事被推上風口浪尖,成為儒學後人批判的對象。

  李淵起義對抗隋朝,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等三兄弟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李淵建立唐代政權後,李世民征戰南北,為擴充唐朝的領土做出卓越的貢獻。當初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主意,李淵曾許諾,如果起義成功,就會立李世民為太子。但是,李淵建立唐朝政權後,立了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李淵優柔寡斷的立儲態度,引來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的廝殺。李元吉支持李建成,倆人敵對李世民。李世民凱旋歸來後,李建成擔心李世民「功高蓋主」,會威脅到自己的太子之位,屢次和李元吉陷害李世民。

  李淵知道三兄弟有很大的矛盾,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也不想因為偏愛某一個兒子,而引來其他兒子的猜忌和陷害。李淵決定召見三位兒子,李世民知道此次前去必定充滿了危機。在門下客房玄齡和尉遲德等人的支持下,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李世民率先在玄武門進行了埋伏,他早早收買了李建成部下的將領常何。李建成和李元吉進入玄武門之後,李世民向他們發射弓箭,隨後李元吉上前搶奪李世民的弓箭,拿著弓弦勒住了李世民的脖子,此時尉遲敬德從後方進攻,發射弓箭將李元吉射死。太子率兵和李世民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尉遲敬德提著李元吉的人頭來到了城頭之上,這下雙方停止了戰鬥,隨後李世民殺掉了李建成。

  唐太宗李世民百字箴言的內容

  李世民百字箴言的內容是:耕夫碌碌,少有隔夜之糧;織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當識農夫之苦;身穿一縷,每念織女之勞。寸絲千命,匙飯百鞭;無功受祿,寢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絕無益之友。常懷克己之心,閉卻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貴功名可久。

  

李世民劇照


  唐太宗李世民為了勸告朝中大臣為官之道,便寫下百字箴言,以示警示和明志。除了告誡大臣之意,也時常提示自己要做一位勵精圖治的明君。

  李世民在百字箴言中寫入了自己對治國、安家、平天下的理解。他認為治國和男子耕種糧食、女子織布一樣,只有依靠勤勞的雙手才會收穫更多果實。李世民用農夫和織女為例,告誡朝廷的官員們,要珍惜百姓的勞動果實。身為朝廷官員,不可以為了一己之利而出賣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在朝為官,心懷的是天下百姓,如果想要為更多百姓謀福利,就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只有品行端正,才能在仕途上越走越遠。

  而唐太宗也將百字箴言,用於在政治上的對策。李世民十分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任用,並且倡導朝廷政治的清明。唐太宗曾經派遣房玄齡和李靖等朝中重臣考核各地官員的業績,在全國範圍內巡察,整頓風評。唐太宗親自選拔地方官,並且將他們的功勞和過失寫在宮中屏風上,確保政治上的清明。除此之外,唐太宗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員要輪流值班,以便朝廷即時召見。

  李世民管理日誌介紹

  《李世民管理日誌》是潘競賢所著的一部作品,這本作品由浙江大學出版社於2010年9月1日發行。《李世民管理日誌》主要講述和介紹了李世民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改善治理措施。

  

李世民劇照


  在書中,作者潘競賢以現代的眼光解讀李世民治國國家和管理人才的方式。李世民身為領導者,他既要兼顧國家大事,還是照顧到朝廷命官的職能所在,在這本書中,詳盡地介紹了李世民如何運籌帷幄,開啟了貞觀之治。站在現代人的角度來看,李世民是一位公司的大老闆,房玄齡、褚遂良等人是李世民的得力員工,正是因為李世民善於任用人才,懂得團隊運作規律。才使得貞觀年間,全國社會上下一片安定祥和,《李世民管理日誌》對現代公司發展和壯大,也有借鑒意義。

  在古人身上,我們看到了團隊合作和長遠視角的重要性。作者潘競賢用白話文的方式,將唐太宗治國理念翻譯了出來。其中,涉及了他和大臣們治國對策探討,以現代思維方式重新解讀了李世民的管理之道。文章用時間方式羅列出來,給人一種時間上的緊迫感和新鮮感,讀起來耐人尋味。和古代帝王治國一樣,想要把一個公司做強做大,並且讓員工認可公司文化和公司理念,是一件不容小覷的事情。當時,李世民正是因為有虛懷若谷,提倡直諫的精神,才能推動唐朝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而這本《李世民管理日誌》就為創業者提供了一套管理式的框架。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怎麼死的

  根據《舊唐書·郝處俊傳》和《舊唐書·郝處俊傳》記載,李世民去世是因為服用了大量的丹藥所致。

  

李世民劇照


  李世民早年間,對道士練造丹藥一說持批判態度,並且鄙夷秦始皇四處求仙的做法。李世民晚年後,為了身體康健,也像其他的帝王一樣,四處找尋長生不老之術,尋求丹藥。

  公元642年,唐太宗多次在外狩獵,每次都能滿載而歸,足以證明李世民的強迫體格。第二年開始,李世民的身體狀況一日不如一日。從公元643年到公元649年,李世民只有一次狩獵活動,從這可以看出李世民的身體狀態大不如從前。李承乾和李泰被貶謫後,李世民一直鬱鬱寡歡,看著自己心愛的兩個兒子被貶他鄉,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以此往後,唐太宗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堪憂,為了身體唐太宗開始服用了丹藥。根據《貞觀政要》一書中記載,唐太宗因為消化不良,此後對藥石有了很大的依賴性。隨後,唐太宗決定從國外引進藥石服用,朝中大臣們為了迎合唐太宗的喜好,向他推薦了印度的一名術士。公元649年,為唐太宗煉製的丹藥已經完成,崔敦禮捧著丹藥前去給病重的唐太宗服用。依照術士的要求,唐太宗服用了三個月的丹藥。隨後,唐太宗身感不適,召來御醫診治,病情較之前更為嚴重,因服用大量的丹藥導致中毒暴疾。兩個月之後,唐太宗去世,終年五十二歲。

  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有幾個兒子

  李世民有十四位兒子,分別是太子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吳王李恪、蜀王李愔;庶人李祐;越王李貞、江王李囂;紀王李慎;趙王李福;曹王李明;蔣王李惲;楚王李寬、代王李簡。

  

李承乾劇照


  李承乾、李泰和李治是長孫皇后所生,唐太宗十分寵愛他們。在在十四位兒子中,三個兒子自殺、三個兒子被殺,三個兒子早夭,一個被關禁閉,兩個被貶為庶人。雖然李治成為了皇太子,他登基之後,統治權被武後所把握,實則無權。

  李承乾生於619年,在李承乾八歲的時候,李世民立他為太子。李承乾小時候十分乖巧可愛,聰明好學,深得李世民的寵愛。隨後,李承乾儀仗父親的寵愛,經常不聽師父的教訓,脾氣暴躁,甚至派遣殺手去殺害老師,弟弟李泰得知李承乾的罪行,一度想要奪取他的太子之位。李承乾知道李泰覬覦太子之位,和他立下深仇。642年,李承乾和漢王等人勾結試圖搶奪皇位,實行了逼宮計畫,結果以失敗告終。但是,李世民並沒有追究李承乾的罪責,以他有腳疾為他開脫,並且打算立李承乾的兒子李象為皇太子。在李世民的保全下,李承乾被流放到黔州,兩年之後,李承乾病逝。

  李泰和李佑等兄弟為了展開皇位,發動政變,皆以失敗而告終。隨後,李世民決定將他們貶為庶人。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個兒子,李承乾被廢後,他成為了呼聲最高的繼承人。長孫無忌一心想擁立皇九子李治為皇太子,便以「房遺愛謀反案」為由,殺害了李恪,並且將他四個未成年的兒子流放。皇六子李愔因「房遺愛謀反案」受到牽連,被貶為庶人,在流放中去世。

  在長孫無忌等朝中大臣的建議下,唐太宗立李治為儲君。李治繼承皇位後,在唐太宗開創的貞觀之治基礎上,開創了永徽之治,並且拓展了唐代時期最大疆土版圖。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