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順宗為什麼發動永貞革新?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永貞革新是唐順宗永貞年間官僚士大夫以打擊宦官勢力、革除政治積弊為主要目的的改革。持續時間100多天。最後俱文珍等人發動政變,幽禁唐順宗,擁立太子李純。改革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唐順宗李誦(761年1月8日-806年),唐德宗李適長子,唐朝第十位皇帝(除武則天和唐殤帝以外)。
永貞改革背景非常複雜,主要包括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朋黨之爭這3個因素,當時唐順宗剛剛即位時就有改革的意向,但迫於這些複雜的背景不得不將改革的計畫稍後延遲了,所以永貞改革在唐順宗即位很多年以後才開始。永貞改革背景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宦官專權,當時宦官是朝政的主要把持者,他們結黨營私,共同針對那些不同意他們看法的人,其實唐代的宦官專權現象非常嚴重,從唐玄宗高力士開始宦官的勢力一直在發展,到了唐德宗的晚年也就是唐順宗的父親,京城的精銳部隊的掌控權都交給了宦官,可見宦官對於皇帝的制衡非常嚴重,皇帝不能容忍宦官所以採用改革。
永貞改革背景中還應該包括藩鎮割據,唐代的藩鎮割據是歷代中最嚴重的,自從唐玄宗安史之亂之後,中央對於地方的控制力就大大加強,雖然名為中央集權的國家,但是地方上的藩鎮成一方霸主,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在唐順宗唐德宗時期都曾進行過改革,永貞改革的一些政策也針對藩鎮割據現象,不過可惜後來沒有成功。除此之外,改革背景還包括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朋黨之爭等,唐代和宋代兩個朝代的朋黨之爭現象也十分嚴重,朝廷中的大臣們都抱成團兒,他們共同對付那些和自己意見相左的人,除了關隴集團之外,山東士族和外廷士大夫形成了3個朋黨團伙,他們互相爭辯,互相抱怨,並向皇帝告對方的狀,使得朝廷當中形成了一股不好的風氣。
唐代統治階級在武則天沒有破壞「關中本位政策」以前,除了關隴集團以外,就是山東士族、外廷士大夫大抵是他們這些人。武則天執政以後專尚進士科,提拔了一批寒俊。到了唐德宗末年、唐順宗時期,已形成了南方寒俊與原來的關中士族、山東士族相抗衡的局面。南方寒俊與北方士族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朋黨之爭的形勢漸漸形成。
永貞改革雖然經歷了短短的100多天,但是卻是唐代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是一場由皇帝自上而下發起的革新運動,永貞改革內容非常複雜,後代歷史學家對於永貞改革這個問題,劃分了5個點,其中永貞改革內容包括取消進奉,打擊貪官宦官,打擊藩鎮等等。在所有的改革內容中打擊宦官和抑制藩鎮是最為重要的兩個因素,因為改革最初的目的就是打擊朝政中的專權集團,當唐順宗統治時期,整個唐代的朝政大權都被宦官把持著,他們的出現大大抑制了唐順宗的權力,對於帝王來說,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大權旁落,所以唐順宗發起了改革,永貞改革推出的一些政策主要也是針對宦官和藩鎮勢力的。
除了打擊宦官和藩鎮之外改革還提出了一些革新性的內容,比如說打擊貪官和取消供奉,在唐代貪腐之風並不是十分嚴重,但是唐順宗是一個非常精細苛刻的人,他對於貪官絕不姑息,所以在永貞改革的前期非常大力度的打擊貪官。曾經罷免了30多位貪官,這些搜刮人民財富的貪官在永貞改革中被落網,也成為永貞改革的一大重要影響。永貞改革內容中還包括取消進奉,當時各個藩鎮節度使都通過敬奉錢物來討好皇帝,有的人甚至每月進貢一次,有的人也每日進宮一次,後來就連一些地方上的小官兒都向皇帝進貢,這樣一來,造成國家財政的危機,唐順宗在改革時期取消進奉。
永貞改革是唐順宗發起的一場自上而下的革新運動,永貞改革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幾點,打擊地方割據勢力抑制藩鎮割據,二,防止宦官專權,把權力從宦官手中爭奪過來,三,整頓朝廷風氣,使得唐代又一次強盛,鞏固唐順宗的統治。後代專家認為永貞改革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維護封建統治,而唐順宗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不得不把權力從宦官和藩鎮割據手中搶過來,所以永貞改革推出的33項政策中絕大一部分都是針對宦官專權和地方亂政的,永貞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皇帝重新統一大權,使得中央開始集權,權力才是永貞改革最根本的目的。
其實除了權力之外,永貞改革還有一些其他的目的,比如說改革是為了整頓當時朝廷的風氣,當時朝廷的貪污腐敗現象十分嚴重,很多官員向老百姓搜刮財富,所以唐順宗非常不能容忍這種貪污腐敗現象,利用改革來打擊這些貪官,使得他們再也不敢輕舉妄動,所以說永貞改革的目的也應該包括整頓貪污。除了整頓貪污之外,永貞改革的目的還包括清除朝廷不良風氣,當時大大小小的官員為了討好皇帝都向皇帝進貢寶物和錢財,唐順宗認為這些寶物都是取之於老百姓的,應當歸還於老百姓。所以在永貞改革時期他取消了朝貢的制度,除了一品大臣之外其他大臣都不允許向皇帝進貢財物。後代歷史學家對於永貞改革為何失敗這個問題提出了3點見解,其中他們認為,永貞改革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唐順宗的個人原因,當時改革僅僅進行了100多天,正是如火如荼的時候,而改革的最大的一個支持者唐順宗突然中風了,經過太醫緊急治療之後,唐順宗啞巴了,不能夠繼續說話,從而失去了執政能力。
其實關於永貞改革為何失敗,其餘專家還抱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太子李純是導致改革失敗的最主要方面,因為當時太子李純對於自己的父親早已不滿,唐順宗支持永貞改革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太子的利益,使得太子仇視改革官員,在唐順宗中風之後太子上位立刻把支持改革的人誅殺殆盡,使得這次革新宣告失敗。其實改革失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永貞改革發生在唐順宗時期,正好是唐朝統治中期,當時唐朝權力基礎薄弱,統治根基也非常差,唐朝中期國家權力長期掌握在宦官和藩鎮手中,整個官場複雜盤根交錯,而那些改革者只是一群地位比較低的新人,他們雖然有拯救國家的想法,但他們的實力是遠遠不能和這些人相提並論的,兩相對比之下改革者非常被動。其實永貞改革失敗一定程度上還應該歸結於改革的措施,當時剛剛改革的時候唐順宗的身體已經非常不好,改革黨人認為唐順宗將不久於世,害怕即位的太子李純迫害他們,就接連推出力度很大的改革措施,改革僅僅100多天之內,改革領導人推出了33條措施,結果反而欲速則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