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困難時期」究竟餓死了多少人?
三年「大躍進」帶來最慘痛後果是人口死亡率的大幅上升,非正常死亡原因一個字:餓!在黨史中對此記載的數據是:「由於出生率大幅度大面積降低,死亡率顯著增高。據正式統計,1960年全國總人口比上年減少1000萬……」
1
2011年1月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寫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簡稱《黨史第二卷》)正式出版。《黨史第二卷》所涵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29年的歷史,涉及諸多重大事件與人物,如土改、反右、文革、毛澤東、劉少奇、林彪等。關於這些事件的來龍去脈、人物臧否,學界與媒體一向爭訟紛紜。諸多熱點中,尤其令我感興趣的是書中對1958年至1961年,即俗稱的「大躍進」時期非正常死亡人口數據的表述。
在《黨史第二卷》中,有關「大躍進」中非正常死亡人口的數據是這樣的:「由於出生率大幅度大面積降低,死亡率顯著增高。據正式統計,1960年全國總人口比上年減少1000萬。突出的如河南信陽地區,1960年有9個縣死亡率超過100‰,為正常年份的好幾倍。」
有報道稱這是「首次披露了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死亡人數為1000多萬的官方統計數據」。此說遭到多位參與撰寫此書專家的批駁。
以我目前所見,早在1991年出版的,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胡繩主編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以下簡稱《七十年》)中就早已公佈過相關數據。另外,在薄一波的回憶錄《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中亦有類似說明。本次表述除了將「一千萬」、「九個縣」改為「1000萬」,「9個縣」以外,沒有任何變化。
《七十年》和《黨史第二卷》兩書中所述「1960年全國總人口比上年減少1000萬」,僅指1960年一年,而非整個「大躍進」期間,「人口減少1000萬」包括正常死亡,也包括非正常死亡。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於《七十年》,《黨史第二卷》給出了相關數據來源。「1000萬」來源有二:一是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出版社1983年版《中國統計年鑒》,二是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編,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年版《新中國統計資料彙編》。河南信陽地區「1960年有9個縣死亡率超過100‰」的數據則來源於《當代中國》叢書編輯部編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版《當代中國人口》。
其實《黨史第二卷》涉及建國以來29年間的大量歷史數據,但全書對這些數據罕有詳盡註解,相形之下,著者如此對待「大躍進」中非正常死亡人口問題,頗顯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