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鐵會議的結果如何?西漢鹽鐵會議有什麼意義 | 陽光歷史

 

A-A+

鹽鐵會議的結果如何?西漢鹽鐵會議有什麼意義

2017年07月11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211 次

  公元前81年,大將軍霍光以昭帝名義,命令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賢良」、「文學」60餘人,舉行一次大規模的政策討論會,這次會議,是要「總論政治得失」,就漢武帝時期的各項政策,特別是以鹽鐵專賣政策為主,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和辯論,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鹽鐵會議」。漢武帝在位時期,重用大理財家桑弘羊,實行鹽鐵專賣,收回鑄錢大權,設立「平淮」、「均輸」制度,加上「告緡」、「算緡」辦法,使朝廷增加了巨大收入,削弱和打擊了大工商業主和封國諸侯的經濟勢力,加強了中央政權的經濟基礎,漢武帝利用這個有利條件,內削諸侯王,北擊匈奴,西通西域,大大鞏固了中央集權,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鹽鐵會議是漢朝政府討論國策的一次會議。會議留下了記錄。宣帝時的桓寬利用這些記錄材料,寫成了幾萬言的《鹽鐵論》一書。《鹽鐵論》寫得好,保存了當時辯論雙方代表人物的原來風貌,為後人提供了西漢鹽鐵專賣和鹽鐵會議的重要情況。

  會議結束後,朝廷僅僅罷去了郡國酒榷和關內鐵官,其他各項政策仍維持不變。但桑弘羊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的挫折,霍光借助賢良文學,應得了比較廣泛的輿論支持,經濟上也使得官營政策有所收縮。

  影響

  會議爭論雙方的觀點對昭宣時期漢王朝的統治政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從主流上看,大權在握的霍光基本上堅持了漢武帝輪台罪己詔中所制定的政策,推行「與民休息」的措施,將公田與貧民耕種,貸給農民種子、口糧,免除部分賦稅、徭役,降低鹽價,與匈奴保持友好關係,對昭帝、宣帝時期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這些措施符合賢良文學提出的「行仁政 ,以德治國」的意見。賢良文學也受到統治者的重視,成為政治舞台上一股活躍的力量。

  平心而論,賢良文學對「武帝時政」一些弊端的批評並不是全然無據,但是「儒者不善治世而善訾議」的弱點,在他們與桑弘羊的辯論過程中也表現得十分突出。

  賢良文學的優勢在於通曉儒家經典,又都來自民間,對民生疾苦有深刻瞭解;可是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沒有仕宦經歷,缺乏必要的行政管理經驗,許多言論的不切實際之處一望可知,如桑弘羊所言,「信往而乖於今,道古而不合於世務。」

  鹽鐵之議雖然僅廢止了酒類專賣與關內鐵官,並沒有如賢良文學所期盼的那樣完全恢復「文帝時政」。但是,鹽鐵之議之後,賢良文學們活躍於一時,「與民休息」政策得到充分的肯定,對於恢復和發展昭帝乃至宣帝時期的經濟,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孝昭皇帝上始元六年)秋,七月,罷榷酤官,從賢良、文學之議也。武帝之末,海內虛耗,戶口減半,霍光知時務之要,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至是匈奴和親,百姓充實,稍覆文、景之業焉。」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