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軍萬馬避白袍」白袍是何意?揭秘真實的陳慶之 | 陽光歷史

 

A-A+

「千軍萬馬避白袍」白袍是何意?揭秘真實的陳慶之

2017年12月04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164 次

  早幾年,日本作家田中芳樹依據中國南北朝時南梁伐魏之戰改寫的歷史小說《奔流》,很是火了一把。被世人驚羨為「戰神」、「千古第一名將」的「白袍將軍」——陳慶之,也就由此使更多的人知曉了。據相關資料記載,毛澤東晚年再讀《南史·陳慶之傳》時,也曾「熱血沸騰,擲書而起」,並圈點滿幅,批注道:「再讀此傳,為之神往」。

  陳慶之,本為梁武帝蕭衍的內侍,據說圍棋下得很好,曾陪伴蕭衍下了二十多年。「高祖(梁武帝)性好棋,每從夜達旦不輟,等輩皆倦寐,惟慶之不寢,聞呼即至,甚見親賞。」普通六年(公元525年)正月,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魏在彭城降梁,並請求梁武帝派兵接應。梁武帝以陳慶之為武威將軍,與胡龍牙、成景俊等率梁軍前去接應。回軍後,又任命陳慶之為宣猛將軍、文德主帥,並率2000人送梁武帝蕭衍的次子豫章王蕭綜入鎮徐州。

  假如這豫章王蕭綜真的是梁武帝蕭衍的兒子倒也罷了,畢竟做兒子的替老子鎮守徐州,是分內之事。可惜的是蕭綜老疑心自己是南齊東昏侯蕭寶卷的遺腹子,並在人類史上首次用了「滴血認親」的親子鑒定。五月,魏安豐王元延明、臨淮王元彧率魏軍2萬進逼徐州,陳慶之迎戰,只敲了一通鼓便擊潰魏軍前鋒。六月,世界戰爭史上最滑稽的一幕上演了,作為梁軍主帥的豫章王蕭綜,在一個夜裡打開彭城北門,只帶了兩個隨從,投奔魏軍去了。

  作為主帥都叛逃到敵方陣營去了,梁軍在魏軍的衝擊下開始潰散,「諸將莫能制止」。魏軍入彭城,梁軍損失十之七八,只有陳慶之斬關夜退,所部得以全歸。二年後,陳慶之與領軍將軍曹仲宗聯合進攻北魏渦陽,初戰陳慶之率麾下輕騎200人突襲5萬敵軍,破其前軍,魏軍震恐。最後在被圍困的情況下,陳慶之鼓舞士氣連破魏軍十三座連營,取得大勝,並將渦陽收復為南梁之地,設置為西徐州。

  公元528年,北魏內亂。契胡首領爾朱榮攻入洛陽,殺北魏王室和朝臣2000多人,並立魏彭城王之子元子攸為帝,是為「河陰之難」。魏北海王元顥以本朝大亂為由降梁,並請梁朝出兵助其稱帝。出於戰略上的考慮,梁武帝以元顥為魏王,並以陳慶之為假節、飆勇將軍,率兵7000人護送元顥北歸。——由此,才掀開了「白袍將軍」陳慶之千里奔襲,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的不世奇功。

  中大通元年(公元529年),陳慶之率七千猛士白袍白甲踏上北征之途。魏將丘大千率眾七萬分築九城,陳慶之率軍一日之內攻佔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時魏濟陰王元暉業率羽林軍2萬人來援,進屯四面繞水之考城,陳慶之命部下在水面築壘,攻陷其城,全殲2萬羽林軍,俘元暉業並租車7800輛。梁軍直趨洛陽,所過之處,魏軍望風而降。五月,元顥於睢陽稱帝,封陳慶之為衛將軍、徐州刺史、武都公。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如此的歌謠傳入洛陽,滿朝震驚,魏帝元子攸分派部眾扼守滎陽、虎牢等地,以保衛京都洛陽。陳慶之7000部眾攻滎陽多日不下,時魏軍各部數十萬從多方增援而來,漸次形成合圍之勢。陳慶之解鞍秣馬,對將士們發表死戰宣言,乃親自擂鼓攻城,只一鼓,梁軍便悉數登城,俘魏將楊昱並7萬守軍。不久,元天穆等引兵圍城,陳慶之遂率3000精騎背城而戰,大破之,北魏數十萬大軍不戰而逃。

  魏帝元子攸單騎北逃,北魏宗室元彧、元延明率百官迎元顥入洛陽,大赦天下,全然沒有想到黃河北岸爾朱榮還統帥著數十萬北魏精銳,正虎視眈眈隨時準備捲土重來。率7000白袍軍的陳慶之便向元顥提議,準備從南梁再調援軍以備戰。可惜元顥和他手下的心腹大臣深恐陳慶之兵強馬壯難以駕馭,提前上書梁武帝蕭衍:「今州郡新服,正須綏撫,不宜更復加兵,搖動百姓。」

  陳慶之是徹底絕望了,他想到元顥曾封自己為徐州刺史,就想移軍徐州、背依南梁,這樣進可攻、退可守。元顥大恐,對陳慶之說:「梁武帝把洛陽之地全權委派給你,你若去了徐州,就是貪圖富貴而忘了國家。」陳慶之便不再堅持。元顥佔據洛陽才65天,契胡首領爾朱榮就率領數十萬北魏精銳進逼洛陽。元顥所統帥部隊本沒有鬥志,在北魏精銳騎兵的衝擊下一觸即潰,元顥被殺,洛陽城也為爾朱榮所佔。陳慶之獨木難支,收容步騎兵數千人結陣東撤,行至嵩山時,因河水上漲,山洪暴發,梁軍士卒死散殆盡。陳慶之只好剃除鬚髮,化裝成僧人,輾轉返回南梁。

  轟轟烈烈的7000白袍將士伐北之役,雖因孤軍深入、後援無繼,而以失敗告終,但陳慶之的軍事才華,卻如彗星一樣劃過戰星閃爍的南北朝天空。最難能可貴的是陳慶之「本非將種,又非豪家」,卻能「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據《梁書·陳慶之傳》記載,「慶之性祗慎,衣不紈綺,不好絲竹,射不穿札,馬非所便,而善撫軍士,能得其死力。」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