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七國之亂:漢朝史上首次由同姓王聯合的大叛亂
「七國之亂」是以劉邦之侄吳王劉濞為首發動的一次同姓王聯合大叛亂,劉濞蓄謀叛亂,為時已久。導火線是當時景帝和晁錯認為吳王劉濞有罪,欲削他的會稽和豫章兩郡。劉濞就乘機串通楚、趙、膠西、膠東、菑川、濟南六國的諸侯王,發動了聯合叛亂。劉濞發兵二十萬,號稱五十萬,為主力。又派人與匈奴、東越、閩越貴族勾結,用「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的名義,舉兵西向。叛軍順利地打到河南東部。景帝因很惶恐,就聽信了讒言,捕殺了晁錯,乞求劉濞退兵。劉濞不僅不退兵,還公開聲言要奪皇位。叛軍至梁國(治今商邱),為景帝之弟梁王武所阻。至此時,景帝才決心以武力進行鎮壓。他命太尉周亞夫與大將軍竇嬰率三十六將軍,以奇兵斷絕了叛軍的糧道,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大破叛軍。劉濞逃到東越,為東越人所殺。其餘六王皆自殺,七國都被廢除。
七國之亂平定後,景帝為了進一步削弱諸侯王的權力,以加強中央集權,就下令取消了諸侯王治民之權,只「衣食租稅」。又減縮王國的政權機構,降低王國官職的等級,改丞相為相,總掌王國政事;內史治民,和郡太守相同,直接聽命於中央,取消御史大夫、廷尉等宮,重要官員都由中央任命。至此,諸侯王國雖仍存在,但和郡基本相同,戌為中央直接管轄的一級地方行政單位。至成帝時,又取消內史一職,由相治民。王國相與郡太守相同。王國除了還有一個無權干預王國政事的諸侯王之外,其他方面與一般的郡完全一樣。
七國之亂的平定和諸侯王權力的削弱,沉重地打擊了分裂割據勢力,在制度上,基本解決了劉邦實行諸侯王制度時所產生的弊病,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