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神秘的唐僧故居:塔克西拉 | 陽光歷史

 

A-A+

[多圖]神秘的唐僧故居:塔克西拉

2015年08月02日 考古發現-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163 次

圖片來源:upload/2008_08/080804135232393.jpg

  「地稱沃壤,稼穡殷盛,泉流多,花果茂。氣序和暢,風俗輕勇,崇敬三寶。」《大唐西域記》中,玄奘如此描寫塔克西拉(Taxila)。塔克西拉,一座有著2500年歷史的古城,正是唐玄奘西遊取經的最後一站,《西遊記》中「西天」的原型。在塔克西拉,東西方文化在此交融,古城曾歷經波斯,希臘,佛教三種文明的沖刷。

    塔克西拉位於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西北約50公里處,是巴基斯坦著名的歷史古城和犍陀螺藝術發祥地。塔克西拉原名塔克西哈拉,梵文意為「石雕之城」。公元前6世紀,塔克西拉為犍陀羅王國的首都。公元前5世紀,古城所在地區成為波斯大流士帝國的一部分。公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將塔克西拉歸至麾下,因阿育王信仰佛教,塔克西拉逐漸成為香火鼎盛的佛教聖地和學者雲集的哲學宗教藝術中心。公元前2世紀,古希臘亞歷山大大帝東征至此,古希臘文化也開始在此扎根,古城名字也改成了希臘文「塔克西拉」。

    如今,輪廓鮮明的塔克西拉古城遺址依稀可辯,城垣、佛塔、寺院廟宇和人物浮雕,分佈的錯落有致,顯示了這座城市的昔日盛況。塔克西拉博物館珍藏有出土的大量碑文、佛像、陶器、錢幣、器皿等文物。

圖片來源:upload/2008_08/080804135232395.jpg

    1980年,考古學者在這裡挖掘出公元前2000年至3000年的陶器,有人推測此地可能就是南亞地區人們最早聚居的地方。如今,歷史的風雨早已消磨了古城身上的光彩,但那多年繁華所醞釀出的神韻卻仍然散發著光芒。步入方圓12公里的塔克西拉遺址區,只見一片半米多高的牆基錯落有致地分佈在一座小丘之側,寬達10米的主幹路、街巷中縱橫的排水溝、城腳深深的水井仍然清晰可辨,恍惚中那些高大的城垣、精緻的神廟彷彿再現在眼前。

    塔克西拉是古代東西方文明交匯融合的見證者。公元前4世紀,希臘國王亞歷山大的遠征軍進駐塔克西拉,希臘人不但沒有將塔克西拉毀滅於戰火之中,反而將希臘的雕像藝術與佛教文化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至今,在一座佛塔的壁基上仍可看見一座雙頭鷹雕像,這就是希臘文明的典型表徵。

圖片來源:upload/2008_08/080804135232394.jpg

    塔克西拉博物館

    從美麗的伊斯蘭堡向西北驅車35公里就來到了塔克西拉博物館。博物館坐落在一個花園中,主體建築為希臘風格,是由Punjab省的建築顧問Sullivan先生設計,Sullivan先生設計的塔克西拉博物館包括一個大廳,兩個L型的展示廳和一個開放式的門廊,中間還有一個庭院,博物館歷經10年建成。1928年4月5日,塔克西拉博物館正式開放,不過今天我們看到的博物館只是當年全部設計方案的四分之一,Sullivan先生設計的門廊和中心庭院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建成,不過巴基斯坦在獨立後的1965年到1969年間,對博物館的設施和展台進行了全面的整理和修護。

    博物館的外牆是由塔克西拉當地產的灰色片巖建成,兩千多年前,同樣的石頭用來建造了一個佛教文化的繁榮城市——塔克西拉,如今這些石頭依然是當地人建造房屋的主要原材料,博物館外部的屋頂由紅色的瓦塊砌成,內部屋頂則是用柚木製成,傳說波斯人曾經用相同的木材建造他們在塔克西拉的宮殿。

圖片來源:upload/2008_08/080804135232391.jpg

  博物館的花園中遍植著印度黃檀和柏樹,草坪經過了精心的修剪,美麗的金盞花盛開著,交錯彎曲的小路兩邊是桔樹和琵琶樹,飽滿的果實墜在枝頭,博物館的後面還有一株珍貴的菩提樹,增加了這裡的佛教氣氛。

    週末的時候,這裡就熱鬧起來,烹製菜包肉末飯和製作拋餅的聲音在花園的空地上響起來,身穿藍色和白色kameez-shalwar(長衫和長褲)的女學生,頭戴Duppata(頭巾),在博物館裡度過快樂的一天,她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博物館和周圍的犍陀羅文化遺址,寫生繪畫,學習有關佛教文化的各種知識,然後在花園中吃一頓露天午餐。

圖片來源:upload/2008_08/080804135232392.jpg

  塔克西拉博物館是巴基斯坦最精美的博物館之一,博物館展示了塔克西拉古城不同時期的藝術傑作和生活風貌。

    塔克西拉與中國佛教文化的發展也有著深厚的淵源。據史料記載,公元405年晉代高僧法顯到達此地,並居住了長達6年之久,不過當年的遺跡已經蕩然無存。著名的唐代高僧玄奘在公元650年來到塔克西拉,在此講經、說法整整兩年。如今,玄奘的講經堂遺址仍然保留著。

    講經堂分為上下兩層,都是用泥磚打造出來的,首先進入的是較為擁擠的底層,四周是一個個小小的打坐間,中央大廳則是眾多打坐台,打坐台上有許多當年的佛像雕刻,殘破的外表似乎在講述著當年香煙繚繞的盛景。拾級上到第二層,中央是一個寬大的天井,一般的聽講者可在其中席地而坐,周圍是一圈聽講的小間,屬於層次較高的佛教徒。

    天井的一角有一間露頂房舍,這是講經者與聽講者用清水洗手的地方,另一端有一個高高的佛壇,這便是玄奘講經所坐的蓮花寶座。在講經堂的隔壁是當年僧人們的廚房和餐廳,地放一排方形的石墩便是僧人們吃飯時的椅子,而石墩旁有一個用深色石頭製成的小磨盤,傳說中唐僧曾用這個磨盤磨過豆腐,不知唐僧從中國帶來的這種傳統美食是否合乎當地僧人的口味。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