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因美人放棄江山背後之謎:得到了還是失去了
多爾袞的一生是傳奇一般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在多爾袞的一生中,充滿的就是江山和美人,在江山和美人之間,多爾袞似乎什麼都得到了。但是,在江山與美人之間,最終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多爾袞似乎什麼都失去了。」紀連海這樣評價多爾袞,那個至今都沒有人可以說清的傳奇。
多爾袞,愛新覺羅氏,滿族,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一個像迷一樣的人物。明萬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多爾袞出生在赫圖阿拉,成為台吉。在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國後,年僅8歲的多爾袞便加入參預國政的和碩額真行列。這樣,多爾袞第一次成為了後金的鼎足之一。但是,好景不長。努爾哈赤在天命十一年去世,眾貝勒便在擁戴皇太極繼位為汗之後九個時辰,迫令多爾袞的生母阿巴亥自盡殉夫。這時候,多爾袞三兄弟的處境變得最為艱難。於是少年的多爾袞在夾縫中求生存,並開始顯示出他過人的智慧。他一方面緊跟皇太極,博取他的歡心和信任,而絕不顯示自己的勃勃野心;另一方面則在戰場上顯示出超人的勇氣和才智,不斷建樹新的戰功。從「墨爾根岱青」的稱號到被授予「奉命大將軍」,多爾袞的少年得志,為他將來的進取開始奠定基礎。從天聰三年,多爾袞屢立戰功。征服朝鮮和攻擊蒙古察哈爾部之役更是使他名聲大振,在他24歲時便被封為和碩睿親王。而多爾袞並不是一介武夫,六部之首的吏部也由他統攝,希福、範文程等文臣也是由他舉薦。在崇德八年八月九日皇太極「暴逝」後6歲的福臨被擁立為新皇,是權力鬥爭的微妙結局,但是在眾多的皇子中選中福臨,而多爾袞表示同意,這就和福臨的母親孝莊太后分不開了。對於孝莊與多爾袞的關係,民間有很多傳說,這也是清初四大疑案之一。傳言的產生,始於張煌言(即張蒼水)所寫的七言絕句。在這首題為《建夷宮詞》的詩中寫道:
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
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躬逢太后婚。
掖庭猶說冊閼氏,妙選孀閨作母儀。
椒寢夢迴雲雨散,錯將蝦子作龍兒。
這首詩成於順治七年(1650年),是當世人的記載,造成了極大的轟動,在民間快速流傳開來。可是,如果清初真有太后下嫁攝政王多爾袞,封攝政王為「皇父」一事,必然有頒詔告諭之文。然而,雖然傳言眾多,但一直沒有關於太后下嫁的可靠的史料佐證。這有可能是被皇室後人、歷代帝王所隱滅造成的。
隨後,多爾袞待政權穩固,派濟爾哈朗和阿濟格等率軍出征,攻克明朝。佔領北京後,清朝入主中原的歷史被開啟了。
多爾袞被封為叔父攝政王,確立了他不同於其他任何王公貴族的顯赫地位。福臨在北京登基後,多爾袞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在戰略上對農民軍的主要力量堅決消滅,其中對地方小股起義、「土賊」則剿撫並用;而對南明政權則是「先禮後兵」;在政治上,接受了明皇朝的現成制度,但也保留了某些滿族特有的制度;在經濟上,他努力整頓賦役制度,實行招民墾荒的政策,並在漕政和鹽政上下了大功夫;在民族關係和對外政策上,多爾袞對漠南蒙古友好相待,和西藏和回疆也早建立了聯繫,吐魯番首領遣使入貢也對他們重新封爵。就這樣,多爾袞在錯綜複雜的矛盾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而且逐漸闖出了一條通向巔峰之路。順治元年十月,多爾袞被封為叔父攝政王。順治二年五月,多爾袞被稱為「皇叔父攝政王」,到順治五年十一月,又加「皇叔父攝政王」為「皇父攝政王」。而就在順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戌時,一代梟雄多爾袞病死在邊外喀喇城。國喪之後,他被追尊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但是,多爾袞死後不久,其政敵便紛紛出來翻案,揭發他的大逆之罪,多爾袞多年培植的勢力頃刻瓦解。但是,多爾袞對於清皇朝所立下的不世之功也絕不是政治對手們的幾條欲加之罪所能掩蓋的。遲至一百年後,乾隆帝當政時,發佈詔令,正式為多爾袞翻案,下令為他修復墳塋,復其封號,「追諡曰忠,補入玉牒」。到此時,多爾袞的一生算完滿了。
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人,與他的功功過過從此留在了中國繽紛的歷史中。多爾袞用他傳奇的一生塑造了一個無人可比的神話,也許這個神話並不算圓滿。對多爾袞的評價從古至今褒貶不一,他是無法僅用「好」和「壞」就說得清楚的,用「英雄」二字來形容他也絲毫不為過。清史學者孟森如此評價說「清之入關創業,為多爾袞一手所為」,即是這樣,也說不完他的偉大。多爾袞是睿智的,是以國家以江山社稷為重的,可以說沒有多爾袞就不可能有大清王朝268年的歷史。他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締造者,是中華統一版圖的傑出奠基人,是叫人敬仰的。讀多爾袞,我自己始終是懷著敬佩的心情,他的名字、他的故事,都是不朽的山峰,我們站在山腳下,仰望那高不可攀的天空,祭奠這位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