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舊時的中國人如何納涼
上世紀80年代,竹床陣的早晨
和利汽水的廣告招貼
再熱的天氣,也擋不住武漢人們看戲的熱情(清末)
在家門口沖澡,是好多老武漢人的兒時記憶
清末的漢口中山大道。近處可見一個巨大的夜花園霓虹燈箱
武漢酷熱,多少年來,富有智慧、韌性的江城人,用種種方式在熱浪中揮灑對生活的樂觀與熱愛。
竹床陣、夜花園、親山近水尋涼意……聽著這詞兒,很容易讓人想起老武漢的夏天。傳統的未必不時尚,今夏桑拿天,不少江城人又重拾舊時戶外納涼的消暑傳統,過起綠色夏天。
過去沒有空調、電扇,老武漢人怎麼過夏天?現年85歲的萬生鼎老人在武漢生活了一輩子,記憶中,武漢人消夏方式豐富多彩:「有錢人一入夏就進了山;條件好點的,就到『夜花園』裡去納涼;普通老百姓就是擺竹床陣了……」
傳統消夏圖1
親山近水好避暑
據萬生鼎老人回憶,解放前,老武漢的一些達官顯貴一入夏大多就到山裡去避暑。1929年出任湖北省代主席的方本仁,在蛇山上有一處別墅叫積善堂。台灣作家唐魯孫先生1930年代在武漢公幹時,因受不了漢口的溽熱,曾在蛇山積善堂小住,晚年他回憶說,「堂在半山,背山面江,房寬廊闊,四面通風」,「非常涼爽」。
那時,武漢的有錢人到外地避暑,首選廬山。辛亥老人劉玉堂曾在廬山買了一棟叫做「愛廬」的別墅,每年五月節(端午節)之前上山,八月節(中秋節)之後才下山。如今,他的後人在戶部巷開了家麵館,提起這段往事還津津樂道。
「愛廬」緊鄰蔣介石宋美齡在廬山的「美廬」別墅,劉玉堂的女兒一次下午從三疊泉遊泳歸來,正好見到走出「美廬」的宋美齡,宋美齡的西裝褲、花襯衫,以及小洋傘,還有她的優雅氣質,都給這位武漢少女留下了深刻印象,至晚年都記憶猶新。
當年到廬山避暑的成本是驚人的,不說買別墅的巨款,也不算山上的生活費,下山後請人照管別墅的工錢,單是請一乘上山滑竿(類似轎子的代步工具)的力資,往返一次就是現大洋十塊六角錢,在當年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老武漢有一首民謠:「冇得法,當警察,一個月拿得八塊八,又養老婆又養伢」——人家的月工資還不到十塊錢呢。可見,這種度夏方式不是一般人所能消受的。
鏈接現代
休假逃離都市
早在6月中旬,全職太太、39歲的何女士就帶著父母跟隨丈夫到青島度假了。他們去年就在這個海濱城市買了一間二居室,專門用作度夏。朋友說,全職太太有閒啊。的確,光有房還不行得有時間。因此,不少年輕的父母都把年休假攢到暑假,帶著孩子出遠門,親近山水,歡度暑期,以至某公司近日出現員工休假潮。其實,享受山水清涼不一定要遠行、花長時間,武漢周邊也有許多這樣的好去處,雙休一個來回,挺爽。
傳統消夏圖2
消夏夜花園
夏天呆在武漢,「夜花園」是不錯的選擇。「夜花園」三個字在武漢早有傳統:只要有一塊地(不管有無花草),有人打圍(不管是喝茶喝汽水,還是跳舞看戲看電影),都可以叫個「夜花園」。
現在漢口江邊的明珠豪生大酒店,1930年代叫作「星光花園」。說是花園,其實就是一個水泥地坪的大院,老闆是法國巡捕房華人秘書兼翻譯尉遲鉅卿,因為身形碩大,人稱「尉遲胖子」。夏天的「星光花園」,院子裡擺有彈子台,可以打彈子(現在叫檯球);還有乒乓球檯,並有專門的球童負責撿球。「星光花園」的主打品牌是舞場,因為樂隊好,舞客格外多。夏夜的「星光花園」,漢口社交場的名媛、長清裡永貴裡的姑娘們化著艷妝早早到場,一班捧場的有錢有閒的先生們也就聞香而動,在樂隊銅管樂伴奏下,正如老歌所唱:「爵士樂聲響,對對滿場飛……」
老武漢最幽靜的夜花園是江邊的維多利夜花園,原址就是現在防汛紀念碑對面的市府禮堂。當年夜花園的門開在江邊,花園裡有小徑、灌木、涼亭,涼亭上還有乾電池的小燈泡閃閃爍爍。免票進園,喝瓶冰鎮汽水,隨意閒談,江上不時吹來習習涼風,讓人暑氣頓消。
民眾樂園的樓頂算是老武漢地勢最高的夜花園,天一擦黑,坪台上擺開一些長板凳,中央拉起一塊白布,就開始放一些無聲的黑白影片。一票制進入民眾樂園的觀眾在幾個劇場逡巡完畢,很多人會選擇到樓頂坪台透透氣,順便看看電影。如果感興趣,就在長板凳上坐下來,花個角把錢泡杯茶,看得不好,只要不坐板凳,也沒人會來收票錢。萬生鼎老人自小生活在漢口,他說,夏夜遠望民眾樂園,伴隨著飄來的鑼鼓聲,樓頂銀幕上憧憧人影不停地無聲變換,至今歷歷如在眼前。
鏈接現代
公共「大客廳」都市「夜花園」
這兩年不斷出現的生活廣場、江灘公園成了市民的「夜花園」。每當夜幕降臨,武昌長江一橋橋頭堡下,納涼的居民來來往往,人行道、觀景台的開闊處,民間歌手引吭高歌,近岸的水域下起了「餃子」。
多數納涼人還是選擇散步,走累了就靠著欄杆,隨便一望或有情趣,或有風景。武漢人樂於在水邊消夏。月夜,同是在長江邊,二橋下的四美塘公園也格外熱鬧:露天舞池跳交際舞的、唱卡拉ok的;鵝卵石路上,兒女扶著老人、大人牽著孩子散步的;公園長椅上,竊竊私語的年輕情侶;廣場中央,孩子們踩著輪滑,歡快地穿梭在人群中,那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伴著江風吹拂在人們的心上,真美!
傳統消夏圖3
大擺竹床陣
什麼叫作「幕天席地,聯榻而寐」,老武漢的竹床陣就是生動的詮釋。
解放前後,漢口中山馬路、漢正街一帶,晚上到處是蜿蜒曲折的竹床陣,陣中又間隔著一張一張的桌子,一堆一堆的人,很多人抱著個茶壺,圍在一起,邊喝邊談,大顆的汗珠子,在每個人的頭上、背上聚集,流淌。街坊們已經分不清張家李家,小孩子們更是在竹床間瘋鬧成一團,主婦們從一天的勞作中剛剛解放了身體,現在是解放嘴巴的時候了,竹床陣成了鄰里感情的交流地。「鏘」一聲小鑼響,算命的先生來了。先生不緊不慢,一邊和熟人點頭,一邊在竹床陣裡頭穿梭。除了算命,湖北小曲也是竹床陣夏夜的娛樂項目。小曲一般是兩個人,大辮子姑娘牽著拉二胡的爹爹。「唱一個!唱一個!」竹床陣裡有人招手,姑娘一邊答應著,一邊遞上一個寫滿曲目的折子。周圍馬上就有熱心人擺板凳泡茶,拉開場子,觀眾瞬間打圍。爹爹操琴,姑娘開唱:「走東來,到西來,恭喜老闆大發財,我唱一個涼風習習送喜來……」
夜深了,竹床上的大人小孩安靜下來。每當有一絲涼風吹來時,就有人說:「哎呀,這風要管5分錢。」「這風比吃肉舒服……」
鏈接現代
自然風納涼健康
上週六傍晚,東湖沿湖路上,幾位裝備齊全騎單車的小伙子在行駛,他們都是單車愛好者。小伙子們說,出一身汗,在東湖裡遊個泳,吹著自然風,比呆在家裡舒服多了。還有的人熱衷於晚上出門逛夜市、吃夜宵,各式燒烤、小吃……就著啤酒,吹著夜風,聊著家常,這樣的圖景也成江城夏夜的一大特色。
到戶外納涼,是今夏不少江城市民的消暑方式。上週末晚上,武昌水果湖步行街上坐滿了納涼的市民,年過五旬的張先生說,在空調房裡呆久了對身體不好,出來走走坐坐,空氣好既鍛煉了身體也快樂了心情。這讓他想起小時候跟著小夥伴「追著風跑」的納涼往事,「年紀大了,特別喜歡懷舊。」他樂呵呵地搖著大蒲扇。
後記
戶外納涼,不是簡單的傳統回歸,更是現代都市人嚮往自然生活理念的提升。在追求自然健康的同時,人們也非常樂意縮短彼此間的距離。在一個個露天的
「大客廳」裡,不管是陌生的、熟悉的,迎面都是笑臉,歌聲就是語言,交流沒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