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在契丹皇陵中的唯一漢人:如何讓遼宋百年修好
北宋與遼對峙期間,遼國「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蕭思溫有三個女兒,幼女蕭綽,小名燕燕,在三個女兒中最聰慧、也最美麗。
三個女兒尚未出閣,做父親的某天檢查女兒們的閨房,發現蕭綽的閨房打掃得最乾淨,明窗淨幾,所有的東西都放置得井井有條。北方遊牧民族民情粗獷豪放,家用物品通常都是隨用隨放,蕭思溫突然看到小女兒的房間拾掇得這麼乾淨、利落,不由得興奮莫名,當場預言:此女他日定能成大器。
在中國古代,無論是漢民族還是周邊的少數民族,向來都是重男輕女。女孩子長大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找個老公嫁了,生孩子、撫養孩子、操持家務,就此渡過一生。
蕭思溫預言女兒能成大器,到底能成什麼樣的大器呢?
蕭思溫早就給尚未成年的蕭燕燕訂了一門娃娃親,蕭燕燕尚未嫁過門去的丈夫是遼國南京留守韓匡嗣的兒子韓德讓。
韓匡嗣的父親韓知古原本是中原北漢朝的大臣,被遼國開國皇帝耶律德光擄掠到遼國,屬於被動「移民」。
儘管韓匡嗣的職位也不小,但他畢竟是漢人,和遼人還是隔了一層,他的兒子前途不見得有多遠大。
蕭燕燕以後的生活,就跟一池乾淨明亮的清水似的,一望可見底。然而,蕭思溫的預言似乎很靈驗。未來女婿韓德讓長大成人,很有幾分「人傑」范。
遼乾亨元年(979年),北宋宋太宗趙光義挾平滅北漢之威,大舉北伐。宋軍來勢兇猛,沿路勢如破竹,一舉攻到了在幽都府。
這個幽都府,就是現在的北京,而在當時,被遼國定為南京。韓德讓的父親韓匡嗣任遼國南京留守,是幽都府最大的官兒。
宋軍兵臨城下,韓德讓一點也不怵,率兵出城抗擊,立下戰功,被授予「遼興軍節度使」。
從此,韓德讓進入了景宗皇帝耶律賢的視線,官不斷做大,官至「南院樞密使」,進入了遼國朝廷的管理層,還得到景宗皇帝耶律賢賜名「德昌」。
韓德讓成為遼國漢臣中權勢最大的官員。女婿有出息,女兒就跟著有福享嘍!但是,蕭燕燕嫁的人並不是韓德讓。
蕭燕燕嫁的人比韓德讓更有前途——那人就是遼國的最高領導人景宗皇帝耶律賢。
蕭燕燕和韓德讓還沒舉行婚禮,就被景宗皇帝耶律賢選為妃子,不久立為皇后。
立為皇后的第三年,蕭燕燕「光榮」地為景宗皇帝耶律賢生下了一個兒子:耶律隆緒。
不用說,母憑子貴,蕭燕燕在景宗皇帝耶律賢心中的地位就更重要了。
史載,景宗皇帝耶律賢甚至向史館學士下諭:書寫皇后言論時,也要稱呼「朕」或「予」。
不要看小這道命令。這道命令背後所隱含的意思是:蕭燕燕可代皇帝行使職權。
遼乾亨四年(982年),體弱多病的景宗皇帝耶律賢「駕崩」了,時年僅35歲。
年僅30歲的蕭燕燕從皇后升格成了皇太后,只有12歲的兒子耶律隆緒即位,是為聖宗皇帝。
遼國諸王宗室,個個擁兵自重、牛氣哄哄,嚴重地威脅到朝廷的安全。
皇太后蕭燕燕恐懼無比,在宮中大哭,說:「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這日子可怎麼過啊?」
韓德讓這時已經在遼國高級管理層上班了,知道了太后的憂慮,就拍著胸脯回答:「只要肯信任、聽我的,一切包管沒事。」
蕭太后一看是差點就成為自己丈夫的韓德讓仗義發話,大感欣慰,讓韓德讓總管宿衛,以保障自己和兒子聖宗皇帝耶律隆緒的安全。
後來,又讓韓德讓參與、決策軍政大事。
儘管韓匡嗣的職位也不小,但他畢竟是漢人,和遼人還是隔了一層,他的兒子前途不見得有多遠大。
蕭燕燕以後的生活,就跟一池乾淨明亮的清水似的,一望可見底。然而,蕭思溫的預言似乎很靈驗。未來女婿韓德讓長大成人,很有幾分「人傑」范。
遼乾亨元年(979年),北宋宋太宗趙光義挾平滅北漢之威,大舉北伐。宋軍來勢兇猛,沿路勢如破竹,一舉攻到了在幽都府。
這個幽都府,就是現在的北京,而在當時,被遼國定為南京。韓德讓的父親韓匡嗣任遼國南京留守,是幽都府最大的官兒。
宋軍兵臨城下,韓德讓一點也不怵,率兵出城抗擊,立下戰功,被授予「遼興軍節度使」。
從此,韓德讓進入了景宗皇帝耶律賢的視線,官不斷做大,官至「南院樞密使」,進入了遼國朝廷的管理層,還得到景宗皇帝耶律賢賜名「德昌」。
韓德讓成為遼國漢臣中權勢最大的官員。女婿有出息,女兒就跟著有福享嘍!但是,蕭燕燕嫁的人並不是韓德讓。
蕭燕燕嫁的人比韓德讓更有前途——那人就是遼國的最高領導人景宗皇帝耶律賢。
蕭燕燕和韓德讓還沒舉行婚禮,就被景宗皇帝耶律賢選為妃子,不久立為皇后。
立為皇后的第三年,蕭燕燕「光榮」地為景宗皇帝耶律賢生下了一個兒子:耶律隆緒。
不用說,母憑子貴,蕭燕燕在景宗皇帝耶律賢心中的地位就更重要了。
史載,景宗皇帝耶律賢甚至向史館學士下諭:書寫皇后言論時,也要稱呼「朕」或「予」。
不要看小這道命令。這道命令背後所隱含的意思是:蕭燕燕可代皇帝行使職權。
遼乾亨四年(982年),體弱多病的景宗皇帝耶律賢「駕崩」了,時年僅35歲。
年僅30歲的蕭燕燕從皇后升格成了皇太后,只有12歲的兒子耶律隆緒即位,是為聖宗皇帝。
遼國諸王宗室,個個擁兵自重、牛氣哄哄,嚴重地威脅到朝廷的安全。
皇太后蕭燕燕恐懼無比,在宮中大哭,說:「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這日子可怎麼過啊?」
韓德讓這時已經在遼國高級管理層上班了,知道了太后的憂慮,就拍著胸脯回答:「只要肯信任、聽我的,一切包管沒事。」
蕭太后一看是差點就成為自己丈夫的韓德讓仗義發話,大感欣慰,讓韓德讓總管宿衛,以保障自己和兒子聖宗皇帝耶律隆緒的安全。
後來,又讓韓德讓參與、決策軍政大事。
遼國聖宗皇帝耶律隆緒統和三年(985年),韓德讓成為了遼國決策層最具發言權的人物,出任「政事令」。
遼統和四年(986年)是北宋的雍熙三年。這一年,宋太宗欺負遼國是寡母孤兒當政,發動了著名的「雍熙北伐」。
韓德讓實在了得,親自率軍,擊敗了北宋北伐部隊,得封為「楚國公」,旋即進封「楚王」。
蕭燕燕極其欣賞這位曾經名義上的「夫君」,私下裡對「夫君」說:總算是你我前緣未了,先帝死了,我從前曾許配給你為妻,如今我願意再續前緣。這樣,當今的皇上,也就是你的兒子了。
韓德讓笑納,從此無所避諱出入蕭燕燕的帳幕。
蕭、韓兩人同桌吃飯,同帳而眠,恩愛無比。
聖宗皇帝耶律隆緒也默認了自己這個異族父親。
統和十二年(994年),韓德讓出任「北府宰相」兼「樞密使」。不久,又兼「北院樞密使」,拜「大丞相」,封「齊王」。
至此,韓德讓統領「北、南兩院樞密院」,集遼、漢軍政大權於一身。
關係進展的這麼快,當然不僅僅是愛情的力量,更因為蕭燕燕堅信,這個叫韓德讓的男人,不止能打仗,各個方面,都是一個絕對的依靠。
他倆的這件事,雖然鬧的大搖大擺,遼國遊牧民族也比較風氣開放,但眼氣的人也不是沒有。宮裡宮外一度鬧的議論紛紛,好些王公大臣更是十分憤怒,公事私事,都想給這個叫韓德讓的漢族小子找找麻煩。
就算是村裡給寡婦挑水的,碰到這種事,好些都還很忌諱。遇到旁人挑釁,大多都還躲躲閃閃。可這韓德讓卻實在不是一般人,人前人後都異常高調,不但經常大模大樣秀恩愛,碰上敢找事的,也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堅決保留自衛反擊的權力。
尤其倒血霉的,是皇族耶律虎古,這人也是遼國一代名臣,屬於皇族中年富力強的實幹派。結果有一次討論工作,和韓德讓頂起牛來,順嘴說了幾句韓德讓與蕭太后間的私人生活話題,結果韓德讓當場勃然大怒,甩手抄起大鐵骨朵就是一下,把這個遼國皇族棟樑,砸得腦漿迸裂。
這事在遼國啥性質?不妨大膽假設一下:倘若慈禧年代的曾國藩,有天突然在朝堂上二桿子精神大發,把恭親王揍的腦袋開瓢,會是啥性質?
而放在當時的遼國,這事自然鬧炸了鍋,可有蕭太后鎮住,也就順理鎮住了鍋。也就是把苦主厚葬了了事。遼國皇族們的情緒,據說十分「穩定」。
情緒穩定的皇族同胞們,自然不肯善罷甘休,眼看韓德讓這廝太狠,單挑八成找砸。那就群狼戰術一起上。一次皇族打馬球,幾個大將密切配合搞惡意犯規,當場把韓德讓從馬上掀翻在地,摔得鼻青臉腫:這裡可沒鐵骨朵,有種砸我啊。
這韓德讓也端的是條漢子,來一個砸一個,來一群砸一群。立刻捲起袖子,和這幾個壞小子打在一處。到底是名將生猛,一個打好幾個,竟不落下風。
但蕭太后的情緒,這下徹底不穩定了,當場怒火大發,果斷派衛隊制止了鬥毆,接著把那個撞翻韓德讓的傢伙拖出來,當場就砍了腦袋。這事的爆炸程度,清宮戲票友可自動腦補:倘若慈禧突然把載灃拉出去剁了,會是啥影響?
而經過這倆次事,這影響可大了去了。從那以後,韓德讓所過之處,收穫的總是鮮花掌聲和友誼的笑臉。耶律家的人都深刻意識到:這個叫韓德讓的漢人,是遼國天字第一號惹不起。
當然要說這些耶律皇族如此鬧,是為了愛情問題,那就膚淺了。他們真正惦記的,還是最高權力。也正因如此,韓德讓在這件事上,才表現出了異常的強硬。和蕭燕燕這番一唱一和,終於完美榮升遼國政壇黃金夫妻檔,把這群反對派死死踩在腳下。
但對於韓德讓來說,解決這幾個不開眼的皇族,其實還是小意思。他真正要幫蕭燕燕解決的,是一個遼國的老麻煩:宋遼戰爭。
景宗皇帝耶律賢剛死那會兒,蕭燕燕不是在宮中大哭,說什麼「邊防未靖」嗎?
「邊防」為什麼總是不「靖」呢?原因是遼國從後晉石敬塘那兒割取了「燕雲十六州」,北宋念念不忘收復「燕雲十六州」,已經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北伐行動了。
說起這件事,後世不明真相的群眾,總喜歡拿來踩宋朝,動不動就喜歡說大宋如何如何文弱,被遼國各種吊打,以至於倆次北伐,都被揍的血本無歸。彷彿強大的遼國修理大宋,經常是乾脆利落的事。
而放在真實的歷史上,宋遼戰爭,堪稱是中原王朝經歷的最為血腥殘酷的邊界戰爭,甚至不誇張說,這戰爭的技術水準和殘酷程度,早已遠遠超過漢唐時代與匈奴突厥的衝突。
為啥這樣說,關鍵還是對手不同。漢唐面對的匈奴突厥,都是純粹的遊牧民族,饒是兇猛善戰,但經濟基礎差人口稀少,科技水平更極其落後,一次突襲打他個重創,就能讓他把血流乾。
但遼國的情況卻恰相反,雖脫胎於遊牧民族,但農耕經濟也發達,特別是得到了幽雲十六州後,戰爭支撐力更直線上升,軍事科技水平更到了極強的地步。外加自身保留的遊牧民族強大的戰爭動員能力,恐怖戰鬥力可見一斑。如果說匈奴和突厥好比草原上的野狼,那麼遼國就是升級版的金剛狼。這是過往中原王朝都不曾遇到過的強大對手。
而比起漢唐來,大宋由於先天不足,失去幽雲十六州。既無地利優勢更失去了傳統馬場,騎兵力量大打折扣,但好在經濟強大,科技進步,於是從開國後和遼國的歷次血拼中,雖有高粱河和雍熙北伐兩次大敗,但也同樣有滿城,唐河,徐河,靜塞軍等戰役的勝利。尤其令蕭燕燕打擊沉重的,就是宋真宗鹹平四年的威虜軍大會戰:遼國王牌騎兵鐵林軍被全殲,僅記錄在冊的斬首損失便高達兩萬人。這是年輕皇帝宋真宗,奉送給遼國的一場開門大吉。
像這種傷亡程度的戰役,在宋遼戰爭中不勝枚舉。斬首萬人以上的戰役,在宋遼大小八十一場戰役中比比皆是。二十五年間,僅有史料記錄的雙方斬首總數,就已突破十萬。如此頻繁慘重的戰爭損失,更是以往漢匈戰爭甚至唐朝突厥戰爭中都不可能出現的。這是宋遼倆大帝國正共同經歷的一場災難性折磨。
而就對戰爭前景的態度說,宋朝這邊,是極度的頭疼,遼國這邊,確切說蕭燕燕心中,是極度的恐懼。
遼國雖有著比當年匈奴突厥更強大的戰爭支撐力,但是巨大的戰爭投入和損失,依然令遼國已經瀕臨承受的臨界點。而最致命的問題是:戰爭只能使遼國的貴族們藉以擴充軍備,獲得搶掠的好處,卻很難給遼國中央政權實際的利益。
簡而言之,宋遼如果繼續這樣打下去,鹿死誰手不好說,但最先死掉的,必然是蕭燕燕一家人。
所以,是到了結束的時候了。
可是怎樣才能結束這場戰爭?既要體面叫停,更要確保利益最大化?蕭燕燕和韓德讓商議,準備以戰求和。
遼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農曆閏九月,蕭燕燕借索要關南地區(河北白洋澱以東、大清河流域以南至河間縣一帶)為辭,大舉伐宋。
這次進兵,蕭燕燕下了血本,作戰部隊二十萬,算上預備隊和後勤,總數更突破五十萬,幾乎是個人都認定,這女人是來玩命的。
戰鬥的過程,更像是打瘋了似的:遼國先小受挫折,但很快就狂飆突破,連續攻破遂城,德清軍等地,一路狂飆南下。宋朝頓時舉國震動,甚至朝堂上諸如王欽若陳堯叟等大臣,更是反覆鼓噪,強烈要求宋真宗立刻遷都,暫避遼軍鋒芒。
其實哪怕不知兵,只要看看地圖,就知道這些大臣們,實在是緊張的過頭:遼軍長驅直入不假,但是基本都是發揮騎兵優勢,圍攻宋軍單個的邊城,甚至在攻克宋軍的各個據點時,遼軍也沒有體現出戰鬥力的優勢,都是死沖猛打,付出巨大傷亡代價後,才佔領了宋朝幾個城池。而且尤其驚險的是,宋朝靜塞軍甚至還能發動反擊,在北平磐奇襲遼軍,差點就把蕭燕燕的寶貝兒子遼聖宗抓了俘虜,直驚出蕭燕燕和韓德讓一頭冷汗。
像這種傷亡程度的戰役,在宋遼戰爭中不勝枚舉。斬首萬人以上的戰役,在宋遼大小八十一場戰役中比比皆是。二十五年間,僅有史料記錄的雙方斬首總數,就已突破十萬。如此頻繁慘重的戰爭損失,更是以往漢匈戰爭甚至唐朝突厥戰爭中都不可能出現的。這是宋遼倆大帝國正共同經歷的一場災難性折磨。
而就對戰爭前景的態度說,宋朝這邊,是極度的頭疼,遼國這邊,確切說蕭燕燕心中,是極度的恐懼。
遼國雖有著比當年匈奴突厥更強大的戰爭支撐力,但是巨大的戰爭投入和損失,依然令遼國已經瀕臨承受的臨界點。而最致命的問題是:戰爭只能使遼國的貴族們藉以擴充軍備,獲得搶掠的好處,卻很難給遼國中央政權實際的利益。
簡而言之,宋遼如果繼續這樣打下去,鹿死誰手不好說,但最先死掉的,必然是蕭燕燕一家人。
所以,是到了結束的時候了。
可是怎樣才能結束這場戰爭?既要體面叫停,更要確保利益最大化?蕭燕燕和韓德讓商議,準備以戰求和。
遼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農曆閏九月,蕭燕燕借索要關南地區(河北白洋澱以東、大清河流域以南至河間縣一帶)為辭,大舉伐宋。
這次進兵,蕭燕燕下了血本,作戰部隊二十萬,算上預備隊和後勤,總數更突破五十萬,幾乎是個人都認定,這女人是來玩命的。
戰鬥的過程,更像是打瘋了似的:遼國先小受挫折,但很快就狂飆突破,連續攻破遂城,德清軍等地,一路狂飆南下。宋朝頓時舉國震動,甚至朝堂上諸如王欽若陳堯叟等大臣,更是反覆鼓噪,強烈要求宋真宗立刻遷都,暫避遼軍鋒芒。
其實哪怕不知兵,只要看看地圖,就知道這些大臣們,實在是緊張的過頭:遼軍長驅直入不假,但是基本都是發揮騎兵優勢,圍攻宋軍單個的邊城,甚至在攻克宋軍的各個據點時,遼軍也沒有體現出戰鬥力的優勢,都是死沖猛打,付出巨大傷亡代價後,才佔領了宋朝幾個城池。而且尤其驚險的是,宋朝靜塞軍甚至還能發動反擊,在北平磐奇襲遼軍,差點就把蕭燕燕的寶貝兒子遼聖宗抓了俘虜,直驚出蕭燕燕和韓德讓一頭冷汗。
而比這更驚險的現實,很快降臨了:宋軍的防線是極其彈性的,在遭受劇烈攻擊後,很快開始了聚力過程。大批精銳部隊集結澶州,與遼軍針鋒相對,宋軍的統帥,也換成了當年曾倆度暴打遼國第一猛將耶律休哥的戰神李繼隆。真正的決戰,眼看就要打響了。
而遼國這時的局面,卻已經完全惡化,前面有宋軍的堅城和重兵集團,後方補給線更極不穩定,隨時有切斷後路的危險,如果不能快速擊敗宋軍,後果就不堪設想。真正的逆轉很快上演了,遼軍元帥蕭攬達在澶州城下,被宋軍床子弩射死,這位耶律休哥後遼國的第一名將,竟以這樣一種意外方式結束了戰場生涯。
而緊接著給蕭燕燕巨大一擊的,是宋朝的殺手鑭:在宰相寇准的力主下,年輕的宋真宗御駕親征,抵達澶州城下,宋軍士氣高漲,歡聲雷動,戰士們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就猛撲上去,將對面遼軍撕成碎片。
而在這關鍵時刻,蕭燕燕卻腦子發熱,竟做出一件犯二的事情:派數千精銳前來挑釁,想給宋軍來個下馬威,沒想到這下送肉上俎,被急於表現的宋軍一頓暴揍,當場斬殺了大半。
幸虧關鍵時刻,韓德讓再次承擔起一個男人的職責,其實這次整個南侵,與其說是戰爭,不如說是一種外交攻勢,先擺出大舉進攻的架勢,期間外交斡旋一直不停,雙方使節往來不斷。而在蕭攬達陣亡後,正是韓德讓的反覆力勸,終於讓蕭燕燕的頭腦冷靜下來:先前打高興了,差點忘了來幹什麼了。
澶淵之盟
事實證明,韓德讓真正掐准的,是宋朝方面的心態,雖然在戰場上佔有優勢,但大宋是不想打這個仗。如果可以有合適的方式結束戰爭,他們是願意的。
事實也正如韓德讓所料,宋真宗派使者曹利用來遼軍大營談判,行前定下的談判底線,是割地免談,給錢最多一百萬。宰相寇准知道後大怒,威脅曹利用說,要是給錢超過三十萬,我就要你腦袋。曹利用絞盡腦汁,終於把價碼殺到了三十萬。
而這個結果,對於雙方來說,都是特別滿意的,遼國可以每年獲得宋朝的歲賜,而這筆開支對於富庶的宋朝來說,只是九牛一毛,僅相當於三個縣的收入。拿這個錢換結束戰爭,免遭生靈塗炭,在宋真宗眼裡十分值得。當知道曹利用談下來的錢數是三十萬時,宋真宗本人差點樂瘋了,當場就厚賞曹利用。
當然更高興的,自然是遼國方面,首先宋朝不再糾結幽雲十六州的主權問題,更重要的是每年可以從宋朝拿錢。這類似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令蕭燕燕在遼國威望大增,對這協議,哪怕當年最反對二人愛情的遼國皇族們,好些人也熱烈歡迎。
這個在當時雙贏的協議,就是澶淵之盟。
遼宋兩國締結成了「澶淵之盟」。從此,兩國百年修好,宋遼邊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識干戈」。
結盟之日,宋朝使臣親眼看到「承天皇太后」蕭燕燕和韓德讓並排坐在駝車上,如膠似漆、笑語晏晏。
遼統和二十七年(1009年)農曆十二月,57歲的「承天皇太后」蕭燕燕在行宮中病逝。
重情重義的韓德讓經受不住打擊,一病不起。
聖宗皇帝耶律隆緒和皇后親奉湯藥,不敢稍離病榻半刻,表現得比孝子還要孝子。
但用情至深的韓德讓在病榻上延宕了幾個月後,還是頭也不回地追隨蕭燕燕於地下了。
遼國聖宗皇帝耶律隆緒追贈韓德讓「尚書令」,謚號「文忠」,並親自為韓德讓舉了國葬,並將韓德讓安葬在「承天皇太后」蕭綽的陵墓邊。
在遼國歷史中,埋葬在契丹皇陵中的漢人、臣子,僅韓德讓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