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天書之謎:降下天書是造假還是真實發生? | 陽光歷史

 

A-A+

宋真宗天書之謎:降下天書是造假還是真實發生?

2017年01月22日 歷史解密 暫無評論 閱讀 138 次

  公元l008年在中國的歷史上十分特別,大年初三,京城開封,正處在過年的氛圍當中,朝廷的官員、這些宰相、翰林學士等等,他們都在過自己的小長假,忙活了一年了,也該好好休息一下。可是就在這一天一大早,皇宮裡接著派出去好幾批傳令的太監,幹什麼?皇帝要緊急召集這些大臣到皇宮去開會。這些大臣連個懶覺也睡不成,君命不可違,趕緊地往皇宮去。他們一邊往皇宮跑,一邊心裡還在琢磨,這大年初三的,皇宮裡到底發生什麼大事?這麼慌張?讓這麼多人趕緊召集起來要開會?

  實際上,這皇宮裡還真的是發生大事了。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突然接到了一封信。關鍵是這封信的作者不一般,一大早,宋真宗派太監找來大臣們,商討這事。宋真宗還不知道是誰寫的。只不過是要大臣們見證是什麼信。大臣們來得差不多了。他開始演講了,寢殿中掛著黑布簾子,讓人心中發涼。宋真宗先渲染了環境,然後說,去年年底,就在這兒,正休息,半夜時,突然一道閃光驚醒了我。一看,在我面前站著神人。神人戴著星冠,穿著暗紅的袍子。這是道教中神仙的制服。他暗示這是神仙。他來到面前,對真宗說,要皇宮中要建一個月道場,要在一個月後發三封天書。然後說這事不能告訴別人。

  否則不能靈。說完,消失了。真宗犯琢磨了。既然這樣說了,不能不這樣幹。於是修了道場,一個月吃齋,到了大年三十,滿了一個月。可是天書呢?沒有。他想大概是心不誠,於是繼續。初一初二接著做。他不吃肉不喝酒,齋戒。初三了,突然聽到皇宮保衛部隊送上了報告。說皇城城門樓上發現了一束黃帛。外人進不來,誰能掛上呢?讓大臣們想。就派了太監去看。太監去看,原來是兩丈來長的黃帛,似乎捆著書,隱約能看到字。來匯報了。宋真宗鋪墊完了,才說出真實意圖,莫非是天書?大臣心中明白。原來是這出。只不過要告訴我們神仙真給了天書了。大臣們一聽,趕緊跪下,呼萬歲。於是一起去城門取天書。

  這在古代做大臣的要瞭解皇帝心思,是相當重要的。他們沒有摸透皇帝的心思。就說這天書是上天的眷顧。凡人不能看的。只有你有這樣的榮耀。真宗一想,沒這一出呀。叫來你們不是要讓你們當見證人?天書內容肯定是他知道的。他要的就是大臣們一起來看。所以大臣們這樣一說,不是前功盡棄了?所以他說,不行。這個天書,不能只自己看。天書寫的,無非是批評政治不好,不要緊,我們一起來建設好。如果僅僅批評我一個人,也不怕。真宗說,不管天書怎麼寫,大家一起來看。大臣們想推推不了,只得跟著一起來看。一看,果然是表揚信。以老天的口氣對宋真宗大加表揚。大臣們再大唱讚歌。宋真宗才長舒一口氣。這個戲果真演完了。

  宋真宗偽造天書的作用:這事得從三年前的澶淵之盟說起。當時遼南下,奔開封而來。真宗當時害怕。宋真宗想逃跑。但是宰相寇准不允許,逼著他親征。沒辦法,到了澶淵,對峙。局部宋軍取得一定勝利。各地援軍源源不斷地來了。間題是遼國還有二十萬在澶洲。宋遼交戰多次,是勝少敗多。宋太宗也是在幽州城下決戰。宋太宗死於箭傷。宋真宗害怕的。確實有許多人也有求和的意向。

  二者相持不下。兩家講和了。簽訂了澶淵之盟。這個不太平等。宋給遼二十萬兩白銀。遼不再侵略宋。這給宋也帶來了好處。兩者再無大戰。一百多年和平,經濟才有機會發展。百姓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國內形勢大好。這時,遼國內亂了。在宋這邊一些大臣就覺得當年簽訂虧了。本來真宗是親征,冒著危險去戰鬥去簽訂條約。真宗心中不爽。他居常怏怏。不舒服,就想起王欽若。這人長得不好看,形象差,皇帝卻喜歡,他知道皇帝的心思。王欽若有打算,想讓皇帝做事,不直接說,得欲擒故縱。他跟真宗說,趕緊把國內的兵馬集合起來,殺過去。全部的恥辱全洗了。真宗一想,不行呀。真宗也不能說不敢去。就說,這個主意不行,和平才三年,百姓安居樂業,怎麼可以呢?王欽若說,還有辦法,封禪泰山呀。真宗想,這倒好,我可以名成千古。不錯。

  真宗為封祥製造祥瑞:王欽若說,天瑞安可必得?前代蓋有以人力為之……神道不可靠,有假造的。如果皇帝表現得虔誠,不就好了。誰追究真假?這對真宗啟發大。神道設教倒新鮮。真宗受儒教影響大。就想找別人咨詢一下。真宗就找杜鎬說,河圖洛書是什麼回事?杜鎬是書生,不知道皇帝的意圖,隨口說,這是沒譜的事。

  真宗下定了決心,也要造天瑞。可是天瑞多,像純白的烏鴉,像三條腿的青蛙。這些東西造假不容易。宋真宗就想,模仿河圖洛書吧。天書確立後,再執行下一步計畫。下一步可以封禪泰山。路線清晰。要封禪,光憑大臣百姓還不行。一定得有泰山百姓的響應。泰山百姓怎麼知道開封皇帝的心思。得派人去穿針引線。派的是邵曄,這是間題官員。起用前犯過錯誤,停官處分。不久,京城出現天書,就把他提拔出來,做兗州知州口。邵曄還真行,不到一個月,組織群眾一千多人,千里來京城請願。

  要讓皇帝去封泰山。皇帝還得拒絕一下。邵曄率領兗州官員再請願,上書要求封禪泰山。四天後,暗中讓兗卅l考生八百多名跪著求真宗封禪。朝中大臣們落後了。明白了,馬上搞了二萬四千人隊伍請願。真宗一看,沒辦法,封吧。這時候,真宗一整套工作完成了。有的官員就說,泰山的老虎呼月引伴離開了,去了四十里外去了。最著名的是丁謂,尤其過分看到鳥說成是鶴。宋真宗一看報告,也覺得太肉麻了。丁謂說,不能改,只有這樣才能顯示虔誠。還要記進國史中去。真宗就照辦了。當面撒謊,也能容忍。

  永遠消失的天書:舉國糊塗時,也有反對聲音。「天何言哉?豈有書也?」王曾也上書反對,浪費錢財,不合適。真宗知道這是反對意見,心中卻有秤。天書的事是自己做的,拍馬屁也不能說你。即使有提意見,十四年的天書政治中沒有人因此遭貶斥。他老年時,時而糊塗時而清醒。估計與此有關。十四年後,宋真宗駕崩了。現實間題是,天書怎麼辦?供不起。這些大臣們守著這個唱讚歌,沒勁。大家受夠了。

  王曾就跟真宗的皇后現在的劉太后說,這東西可貴,是老皇帝心愛的東西,跟著皇帝培葬吧。劉太后一想,這樣處理得體。不傷真宗的尊嚴,也不能無限期地延長。於是接納了這個建議。把天書下葬了。十四年北宋政治烏煙瘴氣,這本是發展最好的時機,可是精力用在天書上,經濟損失大。最大的是當時的百姓大臣們心靈中的受傷。就算如此,宋真宗時不算太差。可是他卻也因此,成為後世上的一個笑柄。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