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百萬之眾的黑山軍統領張燕為何主動求招安?
褚燕(即張燕)改姓之後,擁有了原張牛角的三五萬人,加上自己的一萬多人,於是成為冀州地區最為強大的一隻黃巾軍。而張燕更是憑借其口才、眼光,四處遊說其他黃巾勢力。大家漸漸明白,只有走合併道路,才是黃巾軍存活的唯一道路。而張燕的寬容大度,謀略機智,更是讓無數迷茫中的「黃巾賊」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於是,不過一二年功夫,張燕的勢力就遍及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各地,手下人馬超過百萬,號稱「黑山軍」。漢靈帝多次派軍隊征討,可是都被張燕成功擊退,河北的大多數郡縣都已經脫離了朝廷的控制。在讓朝廷認識到黑山軍的厲害之後,張燕開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次重要轉變。《三國誌》記載:「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難中郎將。」《水滸》中的宋江和張燕走的是同樣的路線,朝廷大軍不是前來征討嗎?一開始想招安,那是不可能的,只有打,打到朝廷認輸,那個時候再談招安,才有籌碼。而張燕也是在「靈帝不能征」,的大前提下,主動派人到京城,聯繫招安事宜。張燕沒有親自去,親自去雖然夠誠意,但是太危險。派人去是最好的選擇,既顯示了自己主動投降的意思,又可以免除被朝廷抓捕的禍患。要知道朝廷那些官員,可沒幾個是講究信義的。
既然打也不行,那就只能招安了,於是漢靈帝任命張燕為「平難中郎將」。中郎將是漢代低於將軍的一個軍銜。官職不大,但對於朝廷來說,已經是很大的讓步。不過從官名來看,讓叛賊張燕擔任「平難」中郎將,實在是個諷刺。不過,張燕在和朝廷談判的時候,對中郎將這個職務沒有做過多的糾纏,反而是想朝廷討要,自己必須擁有一項特別的權力,可以每年向朝廷推舉孝廉、計吏。漢靈帝也沒在意,就答應了。漢靈帝忽視的,正是張燕所看重的。
在漢代,由孝廉出仕,由計吏當官,正是漢代士人進入仕途的主要方式。張燕並不甘心一直做一個叛賊,要想真正融入士大夫這個階層,不但是需要給朝廷權臣送禮,給各路豪強屈膝,更重要的是獲得人事權。可以推薦孝廉、計吏,也就意味著追隨他張燕,也可以獲得官方認可的出仕文憑。而只要有了頒發通行證的權力,張燕自然在河北豪強心中擁有了不一樣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