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曾國藩自身清廉 卻為何用公款請客送禮? | 陽光歷史

 

A-A+

揭秘:曾國藩自身清廉 卻為何用公款請客送禮?

2015年12月09日 奇聞異事 暫無評論 閱讀 208 次

  導讀:曾國藩官拜兩江總督,這個職位在歷史上還有一個更加通俗的稱呼「天下第一肥缺」,但曾國藩的起居卻窮得像個京官。外國人戈登在同治2年見過曾國藩,讓他驚訝的是,曾國藩「穿著陳舊,衣服打皺,上面還有斑斑的油跡……」、

  從百姓口中的「曾剃頭」到著名歷史學家範文瀾口中的「漢奸儈子手」,在大半個世紀裡,曾國藩一直頂著罵名。直到唐浩明的歷史小說《曾國藩》暢銷,讓據說早已被釘在了歷史恥辱柱上的曾氏開始「鹹魚翻生」,聲名再度顯赫,有關曾國藩如何賺得封侯拜相的「成功學」與權術、風水、命相之說,也因此轉眼間成為街頭巷尾永不過時的談資。

  在「曾國藩熱」的背後,穿越一個世紀的時光,我們應如何重新發現這位晚清重臣?帶著這個問題,南方日報記者採訪了《曾國藩》作者唐浩明,《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作者張宏傑,曾國藩研究會副會長、湘潭大學歷史學教授王繼平,中南大學教授、曾國藩的同鄉孟澤,逐一撕下附在曾國藩身上一個世紀的標籤。

  標籤一:曾剃頭

  他對「綱常名教」的敵人絕無悲憫之情

  2007年,南京曾考慮在莫愁湖復建曾國藩紀念牌坊,但南京博物院一位專家卻對復建牌坊持謹慎態度,原因是「涉及曾國藩的歷史評價」,最終這件事不了了之。

  在南京的許多論壇裡,流傳著一篇帖子,名為《曾國藩的南京大屠殺》,指出太平天國「天京之戰」中,曾國藩的湘軍日屠殺量甚至超過了日軍,而曾國藩也由此被冠上了「曾剃頭」、「曾屠戶」等稱號。但另一方面,曾國藩卻被青年毛澤東嘉許為「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

  對於同一場戰役,卻有著截然相反兩種評價,這在歷史上當屬罕見。

  一個多世紀後,我們當如何重新看待「曾屠夫」?孟澤說,「曾屠夫」並不完全是曾氏被妖魔化以後的命名,其實也表明了他所謂的「霹靂手段」、「亂世重典」在今天看來的反人道性質。曾氏虐殺李秀成,他的老友劉蓉在四川「凌遲」處死石達開,在很多時候,他們對於在絕望的饑寒中以血肉之軀作為抵押來抗爭的人們,並無惻隱之心,對於他們所認定的「綱常名教」的敵人,他們也絕無悲憫之情。然而,我們所在的世界,或者說我們所樂於認同的世界,已經不是需要通過「名教綱常」來維護的「家天下」了。

  但心狠手辣,幫助滿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能否成為曾國藩的一大症狀?孟澤和張宏傑都強調,著名歷史學家範文瀾稱曾國藩為「漢奸儈子手」卻全無道理。對於曾國藩的評價與對於太平天國的評價彷彿是兩個磁極,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太平天國都代表「中國革命史」的重要一環,站在對立面的曾國藩也不得不被樹立成「魔頭」的形象。

  「如果對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資料稍有涉獵,就會發現,如果太平天國真正統一了中國,洪秀全真的引領中國歷史的發展方向,那後果是非常可怕的。因此,『漢奸』的評價只是那個時代、那種政治氛圍的產物,如果範文瀾活到今天,估計他也會推翻自己的結論。」張宏傑說。

  標籤二:清官

  他自身清廉,卻用公款請客送禮

  張宏傑在《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中為曾國藩算了一筆經濟賬。在現存的資料中,他找不到任何一筆曾國藩把公款裝入自己腰包的記錄。「他終身生活儉樸,『夜飯不葷』。晚年位高名重,其鞋襪仍由夫人及兒媳女兒製作。」及至身後,曾國藩只剩下兩萬兩存銀,在晚清時代算得上相當清廉。

  曾國藩官拜兩江總督,這個職位在歷史上還有一個更加通俗的稱呼「天下第一肥缺」,但曾國藩的起居卻窮得像個京官。外國人戈登在同治2年見過曾國藩,讓他驚訝的是,曾國藩「穿著陳舊,衣服打皺,上面還有斑斑的油跡……」曾國藩的幼女曾紀芬曾回憶道:「先公在軍時,先母居鄉,手中竟無零錢可用。」

  孟澤曾經到過離湘鄉縣城80公里的鄉間參觀曾氏故居「富厚堂」,「那是一所在鄉間算得上寬大的房子,卻也想像不出當年的奢華,院牆是土夯成的,所有的房間幾乎沒有任何裝飾的痕跡」。然而,當時身為封疆大使的曾國藩,卻為弟弟花錢七千串修建如此的府第而感到自責,自以為無顏面對父老鄉親,而曾國藩真正的出生和成長地是「白玉堂」和「黃金堂」,那更是名不副實的鄉間普通住宅而已。

  「一種類似於禁忌的文化自律讓曾氏位極人臣卻渴望與百姓保持相同的簡樸儉約,除此之外,對他來說顯然並不存在別的約束。」孟澤說。唐浩明也認同這個觀點:「他沒有受賄過」。

  但正如老話所說,水至清則無魚,如同海瑞那樣清廉得一塵不染的官員只能被當成是道德模範讓人頂禮膜拜,但卻辦不了實事,也注定成不了大事。《曾國藩的正面與反面》作者張宏傑說:「曾國藩的佚事中缺少『囊橐蕭然』、『貧不能殮』這樣容易湧動人悲情的極端化情節。」張宏傑形容曾國藩不比海瑞,他不是「自虐狂」,在曾國藩為官的終身,對官場的明規則和潛規則都十分的尊重,慶吊往來,禮數周到。「他晚年成為總督後,和當時大部分的官員一樣,送禮請客,很多時候用的也是公款。」

  「應該說他是一個很能幹的人。」唐浩明這樣看待曾國藩這個「非典型清官」,他把錢都用在了公務上,而非進了自己口袋。「歷朝歷代,皇權政治的坍塌,往往是從貪開始的。從這一點看,曾國藩堪稱『補天』之人。」孟澤說。

  標籤三:完人

  他成天道貌岸然,但也為祖父生日籌集「份子錢」

  在晚清乃至民國時,曾國藩儼然被捧至「教主」的地位,之後又被視為「屠夫」,再到現在鋪天蓋地的「曾國藩熱」。在一個世紀的時光裡,曾國藩一直都似京劇臉譜,不是大奸便是大惡。對於這股熱潮,孟澤表示:「是舉國若狂的唾棄或者膜拜,那只是說明時代及其觀念的混亂與不知所措而已,並不是冷靜和理智的狀態。」

  200年後,曾國藩如何再次還原為「人」?於今年增訂完畢《曾國藩全集》的唐浩明說:「我們增訂了50萬字,主要是奏折。要從這點新發現的東西去改變人們對曾國藩的看法是不可能的,只能說,通過這些增訂的奏折,補充豐富了人們對他的理解。」

  而張宏傑的感受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普通人對於曾國藩的看法:「最初接觸曾國藩時,他不過就是個挺沒趣的老頭兒,長得土頭土腦,不抽煙,不喝酒,不玩女人,成天道貌岸然,正襟危坐,寫過一大堆絮絮叨叨無比唐僧的家書,僅此而已。」

  但真實的曾國藩不可能只是一本勵志的成功學故事,更不可能是一個內心無比強大的「完人」。「我發現,細節中的曾國藩,其實挺有意思的,比如他很少洗澡,經常幾個月才洗一次腳。他做窮京官時,成天為錢發愁。」張宏傑講了一個關於曾國藩的小故事:為了在即將到來的祖父生日宴會時多收一點「份子」,他未雨綢繆地加大了社交力度,隨份子隨得很多,「分資較周到」。可是事後想起自己還要做「聖人」,又對自己的小算盤「批判」不止。

  標籤四:成功學範本

  他是個現實主義者,更是理想主義者

  一個天資平平的「中人」,最終卻做到了傳統知識分子「立功、立言、立德」的最高境界,讓一個萎靡渙散的王朝又延續了半個世紀。曾國藩被網友戲稱為清朝的「勵志哥」,而他的人生也被當作是一個成功學範本被廣為宣傳,各種諸如「跟曾國藩學管理」之類的教材也風靡一時。

  200年後,曾國藩對於當下的意義是什麼?是那些官場權謀?顯然不是。

  「曾國藩的身上集中了傳統精英的某些最優秀的品質。他以並不缺少悟性的刻苦和執著,重新體驗和闡述了迤邐數千年的天人之道、倫常之理。曾國藩不止是一個腳踏實地的現實主義者,更是一個以自勝勝人、以聖賢自許的理想主義者,他甚至構成了一個時代的精神標高,一種讓人可以仰望的方向。」孟澤如是說。

  在張宏傑看來,曾國藩之於後人的最大意義是,他以自己的實踐證明,一個中人,通過「陶冶變化」,可以成為超人。馬斯洛的需求層次把自我實現定位了最高的需求,而曾國藩直接把目標鎖定在做「完人」。他認為,這一目標實現了,其他目標就自然而然地能達到。他在給諸弟的信中說,不必佔小便宜:「做個光明磊落、神欽鬼服之人,名聲既出,信義既著,隨便答言,無事不成,不必愛此小便宜也。」也就是說,如果做成了光明磊落的偉人,建功立業自然也就不在話下。

  「古往今來,立志之人比比皆是,但是真正實行的人,卻是鳳毛麟角,曾國藩的真正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腳踏實地地實踐了自己的志向。」張宏傑說,曾國藩對自己近乎苛刻,通過這種自修方式,逐一檢出自己身上近乎所有的缺點毛病,在幾乎所有細節中貫徹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因此他的進德修業,才迅速而有力。晚年曾國藩總結自己的人生體會說,人的一生,就如同一個果子成熟的過程。不能著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與天的栽培,會讓一棵樹靜靜長高,也會讓一個人慢慢成熟:「毋揠毋助,看平地長得萬丈高。」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