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皇帝李湛發明的「風流箭」是個什麼東西?
導讀:相對於遊樂皇帝唐穆宗李恆來說,兒子唐敬宗李湛比之更勝一籌。他不僅喜歡遊樂,熱愛打馬球,還是發明「風流箭」專利的荒唐小皇帝。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又是一個比他短命的父親更短命的皇帝,他是唐穆宗的長子,初時,封為鄂王,後徒封為景王。在唐穆宗健康狀況惡化時,他以太子身份監國。唐穆宗於長慶四年即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後,他於同月丙子日繼位,是為唐敬宗。第二年改年號為「寶歷」。可憐的李湛,只當了兩年皇帝,寶歷二年(公元826年)十二月,就被宦官害死了,時年十八歲。
唐敬宗李湛登基後,根本不把國家大政放在心上,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的嬉戲遊樂、荒淫無度較之其父穆宗皇帝,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從他即位後的第二個月開始,就玩起了他的宴樂擊球遊戲。不是今天到中和殿擊球,就是明天到飛龍院擊球,第三天又在中和殿大擺宴筵。他一味追求享樂,就連皇帝例行的早朝也不放在心上。三月的一天,群臣來到朝堂準備入閣議事,可唐敬宗一直到日上三竿還沒有上朝。大臣為了參加朝會天不亮就要起床準備,就因為皇帝遲遲不到,等的時間太久,有的大臣堅持不住以至於昏倒了。在大臣的催促下,唐敬宗過了很長時間才姍姍來遲,原來夜間他和幾個美人,作鴛鴦戲去了。退朝以後,左拾遺劉棲楚對皇帝的淫樂懶政行為極力勸諫,他頭叩龍墀,血流不止。唐敬宗當時表現出很受感動的樣子,賜緋魚袋,以示褒獎。但是,事過之後,仍然不改。後來,甚至發展成一個月也難得上朝兩三次,。為了使唐敬宗能夠上朝理政,浙西觀察使、翰林學士李德裕進獻《丹扆箴》六首,提出勸諫,唐敬宗認為李德裕說得對,便命翰林學士韋處厚起草了一道詔書表揚李德裕。但他自己仍然我行我素,荒淫如故。接著他又發明了可稱為淫樂專利的「風流箭」,即用紙製作箭頭,紙箭頭裡面裹著麝香或龍涎香之類的香粉末,需要淫樂時,就把嬪妃們叫來,讓她們站在一定的距離之外,他則用紙箭射她們;誰被射中了,誰身上沾的香粉末就會散發出濃烈的香味,誰就能與皇帝盡享風流。因而,這種紙箭又被宮人稱為「風流箭」,宮嬪們都希望自己能被「風流箭」射中。
由於唐敬宗迷戀淫樂遊戲像今日吸食毒品一樣上癮,顧不得上朝理政,因而引發了宮中一系列的突發事件。在他即位不久,就有一個有戶籍叫徐忠信的平民闖入了浴堂門,引起了一場虛驚,結果徐忠信被杖四十,流放至天德。四月,又發生了染坊役夫張韶與卜者蘇玄明聯絡百餘名染工造反,殺入右銀台門的嚴重事件,當時唐敬宗正在清思殿打馬球,聽到張韶等百餘人的喊殺聲,狼狽逃到左神策軍避難,左神策軍兵馬使康藝全率兵入宮,把已經攻進清思殿並登上御榻而食的張韶等人殺死。八月秋夜,又發生了妖賊馬文忠與宦官季文德等近一千四百人將圖不軌的事件,當事人皆被杖死。
大臣們認為,這些事件之所以會發生,都是因為唐敬宗一味沉湎於淫樂遊戲,經常不在宮中,給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機。唐敬宗也認為大臣們的說法很有道理,但他自己卻不思悔改,仍然沉緬於玩樂之中,而且還變本加厲,花樣不斷翻新。
寶歷元年(公元825)十一月,唐敬宗突然想去驪山遊幸,大臣們都極力勸阻,他就是不聽。拾遺張權輿在大殿叩頭進諫說:「從周幽王以來,遊幸驪山的帝王都沒有好的結局,秦始皇葬在那裡,使國家二世而亡;玄宗在驪山修行宮而安祿山亂;先帝(穆宗)去了一趟驪山,享年不長,回來就駕崩了。」唐敬宗聽了這話,反倒引發了更大的興致:「驪山有這麼兇惡嗎?越是這樣,我越是應當去一趟來驗證你的話。」結果,他不顧大臣的反對,固執前往。從驪山返回宮中後,他還對身邊的人說:「那些向朕叩頭,並說是為朕好的人所說的話,也不一定都可信啊!」
唐敬宗也像其父唐穆宗一樣,喜好大興土木。他即位以後,從春到冬,興作相繼,沒有停息的時候。各級官員和匠役都怨聲載道,恨不得他早死。他還和其父一樣,喜歡到魚藻宮去觀賞龍舟競渡,有一天,他突然給鹽鐵使下詔,要造競渡船二十艘,並要求把木材運到京師製造。光這一項的花費,就要用去當年國家轉運經費的一半。諫議大夫張仲方等力諫,他才答應減去一半。
唐敬宗不僅自己喜歡打馬球,還要求禁軍將士、太監宮人都要參加。寶歷二年(公元826年)六月,他在宮中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運動大會。運動項目有馬球、摔跤、散打、搏擊、雜戲等等,參加者也很踴躍。最有創意的是,唐敬宗命令左右神策軍士卒,還有宦官、宮人、教坊、內園分成若干組,騎著驢打馬球。因為他興致很高,一直折騰到夜裡一二更方才罷休。唐敬宗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帝,卻是一個馬球和手搏的高手,若論這兩個項目,他就是競技場上的冠軍。同時,他對摔跤、拔河、龍舟競渡之類的遊戲,從來都是樂此不疲的。他還專門豢養了一批大力士,這些人晝夜不離其左右。他不僅要各地都選拔力士進獻,還出資萬貫讓內園招募。他很捨得在這些大力士身上花錢,致使力士們有的恃恩不遜。但唐敬宗也不是軟柿子,動輒就將其配流、籍沒。
唐敬宗不僅喜歡打馬球,還喜歡打獵。他打獵不是按規矩,圍園打飛禽走獸,而是別出心裁,深夜帶人到山中捕狐狸以取樂,宮中稱之為「打夜狐」。夜狐可不好打,但如不好好配合他「打夜狐」,就要受到責罰。宮中宦官許遂振、李少端、魚弘志等,就因為「打夜狐」與他配合不好而被削職。平時,唐敬宗對身邊的宦官也不給什麼好臉色,不少宦官小有過犯,輕則辱罵,重則捶撻,搞得自己身邊的這些人滿懷畏懼、心中怨憤。
唐敬宗這種肆無忌憚的遊樂,很快就把自己送上了末路。寶歷二年(公元826年)十二月初八日辛丑,唐敬宗又一次帶著手下出去「打夜狐」。還宮之後,還興致昂然,又與宦官劉克明、田務澄、許文端以及擊球軍將蘇佐明、王嘉憲、石定寬等二十八人飲酒。當唐敬宗酒酣耳熱,入室更衣時,大殿燈燭忽然熄滅,劉克明與蘇佐明等趁機將其害死,其時,唐敬宗李湛年僅十八歲。就這樣,唐朝又多了一個死於宦官之手的嬉戲遊樂皇帝的冤魂,而少了一個打馬球和徒手搏擊的高手。因為李湛年少橫死,因此歷史就把李湛的荒唐行為,歸結為是一個狡黠貪玩的孩童所為,而沒有給予過多的評價。正如《舊唐書》所說:「彼狡童兮,夫何足議。」竊以為,歷史也太過於寬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