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三傑」之龍王士珍:為何深得慈禧喜愛?
北洋有號稱「龍」「虎」「狗」的「北洋三傑」。其中「龍」指王士珍,「虎」指段祺瑞,「狗」則指馮國璋.其中段祺瑞和馮國璋皆大名鼎鼎,都曾經執國家之牛耳.而反觀王士珍雖號稱是"龍''卻聲名不顯,一般不學歷史的人恐怕連他的大名都未必知曉.終其原因主要是王士珍是個沒什麼野心的人,民國建立後,他就退隱到他的原籍正定去了。正應了"龍''之稱為,可上九天,可潛淵底.王士珍美妾頗多,縱情其中倒也有很多佳話,此地不宜一一記述.
其實王士珍也曾大官得做,曾任晚清陸軍大臣,民國初期的陸軍總長、參謀總長、國務總理等職,並榮獲德威上將軍稱號。
光緒三十年一(1905年)清廷新建陸軍擴大到六個鎮,王士珍任第六鎮統制。同年十月清政府抽調二萬餘新建陸軍,在直隸河間府舉行秋操,任命王士珍為總參議兼操練處軍政司正使。整個操練過程幾乎全是在王土珍的指揮下進行的,自始至終井井有條,大得各方稱頌,各國被邀請的使者觀看後無不讚賞王士珍的組織指揮才能。王士珍的聲譽遠遠超出馮國璋、段祺瑞二人之上,人稱「三傑」之首。王士珍木訥寡言,辦事認真,待人平和,氣度深沉、毅勇,富於軍事才略。
河間秋操在外國人面前為清廷爭了光,慈禧太后發現王士珍是個人才,親自召見,當面一一質詢,王士珍不卑不亢,回答振振有詞,慈禧大悅,下意識地說了一句:「我要有這樣一個兒子多好哇!」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王士珍馬上叩頭謝恩,聲呼:「皇太后萬歲。」自此王士珍深得清廷的寵信,破例授王士珍內蒙古副都統,賞一品頂代。
王士珍每次回牛家莊老家,不管是騎馬坐轎,一過五里鋪便來步住,一是因為村東口立有梁閣老神的神道碑,他對梁閣老十分敬重;二是因為自己在王氏家族輩分較低,所以逢鄉親們便熱情打招呼,問長問短,十分親切可敬。有一次王氏家族要舉行一個隆重典禮,邀請王士珍參加,屆時為歡迎王士珍歸來準備了盛大的樂隊和歡迎人群。到了那天左等右等,不見王士珍歸來,過了午時還是不見蹤影,其實王士珍得到消息後便從小道悄悄進村了。
族長找到王士珍責問道:「你當了大官,是光宗耀族的事,我讓人迎接你,也是理所當然,不知道你這麼不給面子!」王士珍連忙賠笑道:「你老人家別生氣,都是我的錯。」王士珍接著又說:「您老人家有所不知,沒做官的人想當官,當了宮才知道官場險惡,就像我,說不定哪天會變成乞丐呢,又有什麼值得張揚、顯擺的呢?」族長聞言連誇王士珍明事理,有出息。
王士珍簡介
王士珍(1861年8月19日-1930年7月1日),直隸(今河北)正定人,字聘卿,號冠儒,北洋三傑之首,他憑借過人的才智和卓越的政績,得到袁世凱的青睞,先後擔任軍政要職,直至陸軍部長、總參謀長和北洋總理。1918年,王士珍退出政壇,隱居北京,1926年5月任京師臨時治安會長、京師救濟聯合會會長等職。1930年7月,王士珍患肝癌,卒於北京,享年7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