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皇太極本名並不叫皇太極 那到底叫啥?
清太宗文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據朝鮮人李星齡所著《春坡堂日月錄》記載,努爾哈赤臨死,謂代善曰:『九王子應立而年幼,汝可攝位,後傳於九王。』代善以為嫌逼,遂推舉皇太極襲承汗位。於是,後世有人獻媚說努爾哈赤給皇太極起這個名字就代表傳位於這個兒子的厚望。「太祖名上為皇太極者,殆天意篤生,統丕業而福兆民者也。」「後知漢稱儲君曰『皇太子』,蒙古嗣位者曰『王台吉』,音並暗合。及即位,鹹以為有天意焉。」
其實,皇太極本名並不叫皇太極,早期明清文獻將其稱作:黃台雞,洪佗始,洪太氏,洪他時,洪太吉、紅歹是,黃台吉……。這是他的稱號「hongtaiji」的音譯,即「渾台吉」,而「台吉」是蒙古貴族的常見稱呼,類似「阿哥」。直到他死後百年,乾隆朝才給他改定漢譯名「皇太極」。也就是說,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本人都不知道「皇太極」是哪根蔥兒。
清太祖努爾哈赤是滿人,他給兒子們取的名字當然也是滿族名字,各有含義,如12子阿濟格:滿語意為「小兒子」,14子多爾袞:滿語意為"獾子",15子多鐸:滿語意為「胎兒」,16子費揚古:滿語意為「最小的兒子」,意思都再清楚明白不過。那麼皇太極的滿名到底是啥呢?俄羅斯漢學家G.V.戈爾斯基認為「皇太極」的本名是「阿巴海」(Abakhai)。此說曾一度被西方學界廣泛接受,但這個名字並沒有在當時的漢文和滿文文獻中登場,因此很有可能系對其稱號「天聰汗」的誤解。
在明代陳仁錫的《山海紀聞》裡,皇太極以「喝竿」的名字出現;而在《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中,皇太極以「黑還勃烈」的名字登場。日本學者三田村泰助根據這兩種文獻,提出皇太極的本名大致讀作「Hekan」的說法。「黑還」(hekan)是皇太極的本名;「勃烈」(beile)是滿洲貴族的一種稱號,即「貝勒」。也有學者認為「黑還」應該讀作「hahai」,本意是男性的,男人的,也可引申意為陽剛的,有男人味的。如果這是皇太極的原名,或原名中的一部分詞干,從邏輯上猜測是有這種可能。但,學術界還有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黑還」也可能出自蒙古語「hohani」一詞,本意是合汗的XXX,「黑還勃列」的意思是說他是合汗努爾哈赤的貝勒。小編也被弄暈了,愛叫啥叫啥吧,總之不叫「皇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