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服飾:唐代繽紛舞衣
舞蹈服裝是生活服裝的昇華,同時又是生活服裝的審美先導。
中國舞蹈有兩種不同的功能,一種是從屬於政治禮儀性質的舞蹈,它是中國原始舞蹈的延續,一開始就與原始巫術相結合而帶有神話的色彩。後來與階級社會的政治倫理觀念相結合,成為統治階級禮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另一種較多的屬於娛樂性質,其低級形式就是民間的各種舞蹈;高級形式則屬於上層社會精神文化的享受。隨著社會對外經濟文化交往的增多,舞蹈藝術的交流也日益頻繁。
唐代舞樂空前繁盛,據《唐六典》和《文獻通考》等書記載,唐代舞蹈就達數十種之多。唐太宗時宏文館直學士謝復所寫的《觀舞賦》,描述舞女「曳絹裙兮拖瑤珮,簪羽釵兮珥明璫,弦無差袖,聲必應足,香散飛巾,光流轉玉。」十分注重歌舞聲容音樂與服裝的綜合效果。
唐代各種舞蹈,多有定式的舞衣,如《七德舞》披甲執戟。《九功舞》戴進德冠(進德冠是形式介於進賢冠與通天冠之間的一種非常華貴的冠式)、紫褲襦。
穿舞衣的婦女(陶俑)
《上元舞》衣畫雲五色衣。
《大定舞》被五彩文甲、持槊。
《聖壽舞》金銅冠、五色畫衣。
《光聖舞》烏冠,五彩畫衣。
《宴樂舞》緋綾為袍,絲布為衣。
《長壽舞》衣冠皆畫。
《萬歲舞》緋大袖,並畫鸚鴿、冠作鳥像。
《龍池舞》服五色紗雲衣,芙蓉冠、無憂履。
《獅子舞》二人持繩秉拂、服飾作崑崙狀。
《景雲舞》花錦為袍,五綾(五枚斜紋地組織的綾)為褲,綠雲冠,黑衣。
《傾杯舞》樂工淡黃衫、文玉帶。《文舞》服委貌冠,玄絲布大袖,白練領褾、白紗中單,絳領青絲布大口褲,革帶烏皮履,白布襪。
《武舞》服弁平巾帽,金支緋絲布大袖,緋絲布襠甲,金飾白練襠,錦騰蛇(騰蛇以錦為表,長八尺,中實以綿,像蛇形)起梁帶,豹文大口布褲,烏布。
《坐舞》舞童五人衣繡衣,各執金蓮花。
《八佾舞》著畫績,文衣長大,武衣短小。
《霓裳舞》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纍纍珮珊珊。上面這些舞蹈大體屬於傳統禮儀場面的中國式舞蹈。另外一類屬於西域傳入的流行舞蹈,所穿舞蹈服裝也帶有強烈的異族風貌。
如廣為唐代詩人吟誦謳歌的《柘枝舞》和《胡旋舞》、《胡騰舞》均是。白居易《柘枝妓》「紫羅衫動柘枝來,帶垂鈿胯花腰重。」又《柘枝詞》「繡帽珠稠綴,香衫袖窄裁。」張祜《周員外席上視柘枝》「金絲蹙霧紅衫薄,銀蔓垂花紫帶長。」又《觀楊瑗柘枝》「卷簷虛帽帶文垂,紫羅衫宛蹲地處,紅錦靴柔踏節時。」又《觀杭州柘枝》「紅罨畫衫纏腕出,碧排方胯背腰來,旁收拍拍金鈴擺,卻踏聲聲錦催。」又《李家柘枝》:「紅鉛拂臉細腰人,金繡羅衫軟著身。」又《感王將軍柘枝妓歿》「鴛鴦鈿帶拋何處,孔雀羅衫付阿誰?」紅色或紫色刺繡或手繪的窄袖羅衫,珠玉刺繡卷簷虛帽,紅錦靴,裝飾飄帶,是柘枝舞的基本服裝。
《胡旋舞》和《胡騰舞》以配合弦鼓節拍作旋轉舞蹈為特色,有時站在一個小圓毬上轉蓬騰踏,兩足終不離於毬上。舞蹈服裝也是尖頂番帽,小袖胡衫、寶帶、錦靴。
唐代舞蹈服裝的設計,追求新奇,思考是很細緻的。《教坊記》記載《聖壽樂》的服裝,衣襟上都繡著一個大團花,再在這件繡衣的外面籠上一件與繡衣顏色相同的短短的縵衫。舞者出現時,觀眾看見她們穿的只是一種單色的衣服。舞到第二疊時,「舞者相聚到場中,當即從領上抽去籠衫,各入懷中。觀眾忽見眾女文繡炳煥,莫不驚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