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滅亡的原因探究:武裝奴隸不可能幫助奴隸主
人類進入了奴隸社會後,有了奴隸主統治的王朝,開始建立軍隊,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有組織的戰爭。進行戰爭的目的,除了保衛自己的部落和王國,主要目的就是抓捕奴隸和掠奪對方生產的物品。這種戰爭中抓住有勞動能力的俘虜,就會成為勝利者驅使的奴隸,而不再當作食物。奴隸的出現,說明人類的生產力水平提高,被奴役者幹活除養活自己外還能有剩餘產品,這樣俘虜還大都能活命。
奴隸社會同原始社會相比,是一個巨大的歷史進步。世界古代的幾大文明發源地,如埃及、兩河流域、愛琴海沿岸、印度和中華大地,最早建立的都是奴隸制國家,建國的過程也始終與戰爭相伴。
距今約 4000年的夏朝歷史,主要來源於傳說,現在還沒有考古發掘出的文字作為佐證。距今 3500年前建立商朝,已經有大量考古發掘的實物和甲骨文作證。從這些記載中看,商朝滅亡前幾十年間曾上百次征伐其他部落,每次勝利都抓到大批奴隸作為勞動力。對如今河南安陽的殷墟考古還發現,這個商朝的首都城區面積達 24平方公里,已有數以萬計的居民,卻沒有築城牆,只有一條注水的壕溝,這在古代史上又是一個奇怪現象。
人類最早的居住點要修築土牆,最早的城市要修城牆,在中國和外國古代歷史上是普遍規律。在冷兵器時代,築城是最主要的防禦措施,裡面有一些守兵和充足的糧食,便可堅守待援甚至能拖垮攻城者。河南二里頭的考古發掘,據判斷可能是夏代都城的遺址,遺址中就有當時建築過的古城牆。
商朝後期在朝歌建都長達 270餘年,對外發起戰爭有幾百次,卻為什麼不建城牆只修一條壕溝呢?應該說至少有兩個原因:一是商朝的國王自認為非常強大,沒有外族能夠來進犯;二是商朝的立國之本就建築在不斷對外掠奪和擴張之上,只考慮進攻不考慮防禦。
對商朝的考古發掘進行研究,可以發現一個非常可怕的現象,那就是當時的國王墓葬坑中「人殉」,也就是陪葬的奴隸非常多。最多的一個墓坑裡,竟發現有 1000多個殉葬奴隸的屍體。對夏朝的考古發現,卻很少發現有殉葬。
商朝無疑社會發展水平更高,為什麼殉葬如此之多呢?據分析,主要由於商代統治者非常迷信,認為人死了是靈魂到另外一個世界,生前有奴隸侍候,死了也要帶走一批奴隸繼續為自己服務。商朝的生產勞動主要靠奴隸,對奴隸的需求量非常大,奴隸的來源除了現有奴隸生育子女,還有就是靠對外發動戰爭抓俘虜。商朝貴族在世享受著奴隸勞動,死後還要奴隸殉葬,本國生產生活資料很大一部分又要靠對外掠奪,必須不斷向外進攻就可以理解,當時發生頻繁的戰爭的本質正是經濟原因。
在中國和外國的遠古歷史上,發動戰爭捕捉俘虜、擴大統治地盤和掠奪物資,都是維繫奴隸制經濟的重要手段。中國商朝最後一位君主紂王在位之時,便連年對外征戰,開拓了山東、淮河下遊和長江流域,俘虜了數以十萬計的奴隸。據《史記》上記載,紂王本人「資辯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他的夫人也是一位能帶兵的女帥。當時商軍已使用戰車,裝備青銅兵器,出徵兵力最多時達 1.3萬人。不過,當商紂王開拓疆土達到高峰時,周武王聯合一些諸侯突然發起「武王伐紂」之戰,乘商朝主力軍在外征伐未歸,於公元前 1046年在牧野以突然襲擊一舉獲勝,乘勢殺入朝歌,心高自傲的紂王自焚,商朝就此滅亡。
中國古書上記載商紂王(帝辛),都說他荒淫無道,如寵妖妃妲己、剜忠臣之心、設炮烙、「以酒為池,懸肉為林」?至於小說《封神榜》,更是把商紂寫成有史以來頭號魔王。歷史真是如此嗎?
談到虐待奴隸,當年的奴隸主都會如此,商紂王並無特殊之處。對流傳了 3000年的對商紂王妖魔化的記述,古史專家郭沫若專門進行考證後作過翻案文章,認為「後人是深受了周人的宣傳的毒」。郭沫若還說:「商紂王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毛澤東也贊成郭沫若的說法。
商紂王既然並不像史書和小說上寫得那麼殘暴,為什麼會在戰爭中突然兵敗身亡呢?其關鍵問題,在於他在打仗時俘虜的奴隸太多,又看管不力。周武王發起突然襲擊時,商紂王因兵力不足,匆忙間把幾萬奴隸(史書上記載有 70萬,估計至少誇大了十倍)編進軍隊去抵擋。這些奴隸平日受盡虐待,怎麼能願意為商朝賣命呢?結果在戰場上馬上出現倒戈。可以說,商朝是由於不斷發動戰爭掠奪奴隸和擴張而發展起來,最後又因奴隸反戈一擊而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