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趙敏:被賜婚給了朱元璋的次子朱樉
范遙拍手道:「這汝陽王生有一子一女,兒子叫做庫庫特穆爾,女兒便是這位姑娘了,她的蒙古名叫作甚麼敏敏特穆爾……兩人又愛作漢人打扮,說漢人的話,各自取了一個漢名,男的叫做王保保,女的便叫趙敏,『趙敏』二字,是從她的封號『紹敏郡主』而來。」韋一笑道:「這兄妹二人倒也古怪,一個姓王,一個姓趙,倘若是咱們漢人,那可笑煞人了。」范遙道:「其實他們都姓特穆爾,卻把名字放在前面,這是番邦蠻俗。那汝陽王察罕特穆爾也有漢姓的,卻是姓李。」
——《倚天屠龍記》第26回
元順帝妥懽帖睦爾、汝陽王察罕特穆爾、小王爺王保保、小郡主趙敏,這四人構成了《倚天屠龍記》小說中蒙元朝廷的代表人物,其中前三位都是史料有載的真實人物,而趙敏雖然是虛構人物,但也有其原型存在。
大元末帝
元順帝妥懽帖睦爾是元朝的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最後一位皇帝。元朝國祚九十八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位35年,元順帝在位36年,其餘的9個皇帝加起來也只不過執政27年,最短的是天順帝阿速吉八,在位僅僅一個月就被圖帖睦爾兵變推翻,從此不知所蹤。
妥懽帖睦爾初登帝位,就遇到了權臣伯顏的挑戰(此伯顏非領兵滅宋之伯顏,在《倚天屠龍記》小說中叫「巴延」,官封太師)。伯顏是元武宗海山的舊臣,三朝元老,按輩分算,元順帝還要叫他一聲「叔公」。由於伯顏在朝中黨羽眾多,根深蒂固,故而不把少年天子元順帝放在眼裡,《元史》說他「獨秉國鈞,專權自恣,變亂祖宗成憲,虐害天下,漸有奸謀」,是個野心勃勃的陰謀家。
伯顏極其仇漢,在位期間禁止漢人從政、取消科舉,甚至還喪心病狂地上書建議殺盡天下「張王李趙劉」五姓漢人,是個十足十的反人類恐怖大亨。
如果說伯顏的這些倒行逆施舉措,還不足以讓元順帝惱怒異常,那麼伯顏在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密謀聯合元文宗皇后廢掉順帝改立文宗皇子燕貼古思為帝,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妥懽帖睦爾無法再忍,定下了剷除伯顏的決心。
妥懽帖睦爾找的合作夥伴是伯顏的侄子脫脫,這是一位博學多才、能征善戰的親漢貴族,堪稱「文武雙全、忠勇可嘉」。脫脫雖自幼被伯顏撫養,但目睹伯顏的倒行逆施、一手遮天,深感事態嚴重,考慮到一旦失勢,伯顏必有殺身之禍,自己作為近親,也會受到牽連。脫脫思索再三,兩害相權取其輕,只有大義滅親這一條路可走。
元順帝想的是「為己除敵」,脫脫想的是「為民除害」,兩人一拍即合。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二人設計剝奪了伯顏的軍政大權,將其流放到嶺南,伯顏驚怒交加、氣急敗壞,在南下途中病死南昌客舍,結束了其飛揚跋扈的一生。
脫脫是元朝最後一位賢相,剷除權相伯顏後,他接替了伯顏的位置處理政務。和伯顏仇漢不同,脫脫的親漢舉動,讓蒙元帝國獲得了最後的迴光返照:恢復科舉、置宣文閣、減免稅賦、整頓吏治、平反冤案、組織撰寫遼宋金史,史稱「舊政更化」。舊政更化共3年零7個月,各種舉措大體得當,朝政為之一新,皇帝用功讀書,注意節儉,頗有「勵精圖治之意」,脫脫治國有方,「中外翕然稱為賢相」。
但隨著元順帝的親政日久、根基漸穩,加上文宗皇后卜答失裡的去世,妥懽帖睦爾真正開始了君臨天下的執政歷程。人性總是貪圖享樂、好逸惡勞的,大權在握的元順帝逐漸怠於朝政、寵信奸佞、沉溺美色、醉心佛法,走上了另外一條親政之路。
脫脫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多次上書皇帝苦口婆心規勸,但毫無功效。失望的脫脫遂於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借口患病辭相歸隱,眼不見心不煩。
脫脫告老還鄉後,元朝政治腐敗已不可挽救。加之天災頻仍,農民起義和少數民族起義此起彼伏,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面對日益加深的社會危機,無計可施的元順帝只得在5年後,再次邀請脫脫出山收拾殘局。
脫脫復相後,面對的兩大爛攤子令其焦頭爛額:黃河水患、流民造反。脫脫作為救火隊員,深感心力交瘁。治黃、平叛都要錢,而國庫空乏,大量金銀都聚集在以皇帝為首的蒙古貴族手裡,沒錢,脫脫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而這時候,脫脫試圖運用經濟調控槓桿來改變困境,他大量發行紙鈔,換走民間的真金實銀。錢暫時是有了,但隨之而來的社會通貨膨脹的程度令他始料未及,「行之未久,物價騰踴,價逾十倍」「京師料鈔十錠,易斗粟不可得」。
變鈔使局面更加糟糕,但脫脫在飲鴆止渴的道路上不得不鼓足勇氣前行,他一邊委任賈魯專治黃河,一邊著手鎮壓各地起義;而元朝的皇帝陛下,卻在大都皇宮中與一眾奸佞、番僧、歌姬共同修煉「演揲兒法」——也叫「大喜樂」,由十六名性感妖嬈的歌姬跳「十六天魔舞」,演到高潮時,男女群交淫亂,場面十分不堪。
順帝的高麗籍奇皇后看不?去,規勸自己的丈夫要專心國事、遠離小人,卻招來了元順帝的一頓怒斥。元順帝自身荒淫也就罷了,他還教唆自己的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加入到大喜樂中來,太子一試之下也沉迷其中不可自拔、自古以來亡國昏君如元順帝者,絕對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脫脫被權臣哈麻鴆死於雲南,年僅42歲。大元帝國最後的頂樑柱,轟然坍塌了。
察罕崛起
在脫脫去世之前3年,畏兀兒人察罕帖木兒(也就是小說中的王保保、趙敏的爹)登上了政治舞台。察罕帖木兒字廷瑞,祖籍北庭,曾祖闊闊台隨蒙古軍入穎州,以探馬赤軍戶留居,祖乃蠻台、父阿魯溫,皆居穎州,因此察罕帖木兒是高度漢化的維吾爾人。察罕帖木兒自幼攻讀儒學,曾應進士舉,名聞鄉里,自取漢名「李察罕」。小說中的察罕帖木兒官封「汝陽王」,事實上察罕帖木兒至死都未曾有過這個爵位,倒是他的父親阿魯溫領過這個頭銜,察罕帖木兒死後加封的爵位是「穎川王」。
1351年,白蓮教主韓山童首舉義旗,打響了中土反元戰爭的「第一槍」,拉開了浩浩蕩蕩的元末農民起義大幕。1352年,察罕帖木兒召集了數百鄉勇,建立了自己的地主武裝,隨即奪回了被紅巾軍攻佔的羅山城,獻城於元廷。元朝政府大喜過望,加封察罕帖木兒中順大夫、達魯花赤等職位,並且開始扶植各地地主武裝與農民軍對抗。
得到朝廷支持的察罕帖木兒很快就招攬了萬餘人的部隊,與劉福通等紅巾軍多次交戰,勝多負少,打響了自己的名頭。
1355年,察罕帖木兒取代了脫脫的元廷重臣之位,成為元廷對抗農民軍的領袖大將,他駐軍虎牢關,掌控中原,多次打敗劉福通、韓林兒、朱元璋所率的紅巾軍。因為卓越戰功,他被元廷一路升職:中書刑部侍郎、兵部尚書、僉河北行樞密院事、陝西行省左丞相、陝西行省右丞相兼同知河南行樞密院事,等等,是當之無愧的元朝第一柱石。
在戎馬倥傯的軍旅生涯中,察罕帖木兒的外甥、義子王保保也逐漸成長起來,元順帝特賜其蒙古名「擴闊帖木兒」,即小說中的「庫庫特穆爾」。
1361年,察罕帖木兒在征討山東紅巾軍過程中,招降了敵營田豐、王士誠二將,這二人朝三暮四,人品十分低劣。1362年,察罕帖木兒在召開一次軍事會議中,不慎為這二人殺害。
察罕帖木兒被害的噩耗傳來,元順帝痛不欲生,而朱元璋則又驚又喜:「天下無人矣!」
察罕帖木兒死後,元廷對其極盡哀榮:朝廷詔贈推誠定遠宣忠亮節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河南行省左丞相,追封忠襄王,謚獻武。後改贈宣忠興運弘仁效節功臣,追封穎川王,改謚忠襄,食邑沈丘縣。命其子擴廓帖木兒襲總其父兵,拜銀青榮祿大夫、太尉、中書平章政事、知樞密院事、皇太子詹事。
保保復仇
王保保接替父位後,先起兵破了益都城,殺死田豐、王士誠二人為父報仇,而後整飭兵馬,決意完成亡父的掃平天下遺志。但這個時刻,元廷內部又爆發了皇位爭奪戰: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在母后、丞相的暗中支持下,預備篡奪元順帝的皇位,開創全新的大元帝國歷史。愛猷識理達臘拉攏的首要對象,就是王保保。而元順帝得知陰謀後,一邊疏遠了王保保,一邊扶植另外一位元末名將孛羅帖木兒與之對抗。
這是上天賜予元帝國最後的起死回生良機:紅巾軍正處於低潮轉折期,各路義軍自相殘殺,如果此時元廷能夠團結一致,出重兵彈壓起義軍,朱元璋能不能笑到最後尚未可知。但是元廷卻讓這天賜良機悄然溜走,從1364年開始,王保保就和孛羅帖木兒展開了正面衝突,雖然在1365年王保保借順帝的刀殺死了對手,但此時的元帝國已經到了苟延殘喘之時,新興的朱元璋勢力已經迫不及待地準備送他落幕。
大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秋,明兵北伐,元順帝聞訊,棄城北逃上都,駐守山西的王保保救援不及,大都光復。隨即徐達、常遇春進兵山西,王保保避實就虛,猛攻大都,而明軍則直搗太原,逼迫王保保回師自救。兵困馬乏的王保保被明兵夜襲大營,率十八騎倉皇北逃,收集殘部屯兵甘肅,繼續騷擾西北。
1371年春,徐達西征,與王保保大戰沈兒峪,王保保大敗,北奔和林。時元順帝已死,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繼位,是為元昭宗。元昭宗命王保保為中書丞相,洪武四年,敗明兵於漠北;洪武五年,王保保南下攻雁門;洪武七年,朱元璋命李思齊到漠北招降王保保,王保保不從;洪武八年,王保保卒於哈剌那海。
王保保是元朝最後一位傑出的戰將,和其義父察罕帖木兒為元朝的顯赫武功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朱元璋曾盛讚王保保是「天下奇男子」,鄭觀應也把王保保和英布、王霸、張遼等一代名將相提並論,《劍橋中國明代史》也說「在為元王朝效命的地區性領袖中最令人感興趣的、和在明王朝崛起的歷史中肯定是這些領袖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擴闊帖木爾」。王保保獲得這些褒獎,當之無愧。
王保保有個妹妹王氏,兵敗被俘後被朱元璋許配給自己的次子秦王朱樉,這就是小說中趙敏的原型。但這個「趙敏」命很苦,洪武二十八年秦王去世,她和寧河王鄧愈的女兒作為秦王的妻室,一同被殉葬,佳人早喪,令人嗟歎。不知道金庸老爺子是不是同情這位可憐的女性,才把他筆下的趙敏寫得那麼機智無雙、光彩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