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們是如何絞盡腦汁避免被人挖「絕戶墳」的? | 陽光歷史

 

A-A+

太監們是如何絞盡腦汁避免被人挖「絕戶墳」的?

2017年02月23日 演義趣聞 暫無評論 閱讀 86 次

  據記載,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設立了宦官制度,但是先秦和西漢時期的宦官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才全部用閹人,一個悲催的行業就此誕生了。

  太監也和普通人一樣,也會有生老病死。古代說人缺德的話怎麼說來著?「踢寡婦門,挖絕戶墳」,對了,太監就是正兒八經的「絕戶」,是沒有子孫後代的,死後沒有親人來祭奠和保護他們的墳墓,這可怎麼辦呢? 當然啦!地位尊榮,有錢有勢的大太監們,比如李蓮英、小德張是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人家家裡有田有地,有養子養女,只要孩子有孝心,是不會出現死後沒人管的問題的。不過,李蓮英沒想到是,幾十年後會有文革。

  其他那些在公里上班期間,沒攢下多少積蓄的太監怎麼辦呢?他們靈機一動,成了太監公會。太監公會主要負責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退休以後,自己的養老問題,一個是去世後,墳地的安全問題,最後形成了一攬子解決方案。中關村過去是永定河故道,屬於半沼澤半濕地,人煙稀少,被當地人稱為「中灣兒」。從明朝開始,太監們就在這裡購買「義地」,形成了太監的聚集地和墓葬地,人們就把「中灣兒」稱為「中官兒墳」。

  據調查,在北京城郊一帶共有明清時期的太監寺廟約20多座。年老退休出宮的孤苦太監就寄居在這裡的,他們生活上依靠宮裡還在當差的富裕大太監的捐贈,平時則給埋葬在這裡的太監掃墓上墳,燒香祈福。但是清朝滅亡後,太監這個行業被嚴重摧毀,到解放初,倖存的太監已經無力維持工會的運轉,也無力保護「絕戶墳」。隨著科學院的建設,這些或好或壞的太監們的墳墓就被挖了,連地名也改成了「中關村」。

  除了中關村這個太監墳地之外,也有不少沒錢的宮女和太監們死後,埋在了北京東部的郊野,也就是現在的定福莊一帶:「福」即棺材上的福頭,「定」的意思就是使之安定,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除了這倆地方,北京西郊八寶山也是個太監聚集地。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決定建一個革命公墓,時任北京副市長的吳晗選中了八寶山,但當時的八寶山褒忠護國祠還住著不少太監,當地人都叫它太監廟。

  八寶山籌備組的人找到當時的主持信修明,說明了情況,把信修明安置在北長街興隆寺太監廟,年老的太監安置在琉璃河太監廟,其他太監安置在西斜街太監廟。從此,八寶山褒忠護國祠結束了太監廟的歷史,成了著名的革命公墓。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