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人曾相見:最後的攝政王載灃與孫中山的交往 | 陽光歷史

 

A-A+

仇人曾相見:最後的攝政王載灃與孫中山的交往

2016年04月20日 近代名人 暫無評論 閱讀 232 次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攝政王,載灃被認為是「庸碌無能的一個窩囊書生」,認為他「毫無政治才能」、「斷送了大清江山」,至於載灃在清朝亡國事件中應付多大責任,本文不做討論,本文想要表達的觀點是:在辭去監國之後的數十年中,載灃的表現異常清醒,是一個頗有政治頭腦的清醒者。

  辛亥革命爆發後,載灃被迫辭去監國之職,解除職務的那天,他回到王府,一臉輕鬆地對福晉瓜爾佳氏說:「從今天起,可以回家抱孩子了。」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真的放下了,從此以後,他就不再過問政治、不參與遺老遺少的復辟活動,安安心心地過恬靜安逸的普通人生活。1917 年,辮帥張勳率兵進京,公然支持溥儀復辟帝位,消息傳來,許多忠於皇室的前清遺老及皇族成員狂喜萬狀,以為愛心覺羅家族可以重新掌權了,他們喜不自禁地跑到醇王府向載灃報喜,並勸說載灃復職幫助少年溥儀治理天下,然而,載灃卻給那些人潑了一盆冷水,他只說了兩個字:「胡鬧!」果然,復辟其實就是一場鬧劇,12 天之後,這場鬧劇就草草收場了。

      數年後,溥儀在日本人的鼓動下,準備前往東北就任滿州國皇帝,以此來恢復大清的統治,此舉同樣遭到了載灃的反對,他堅決不同意溥儀去東北;但溥儀卻一意孤行,堅持到東北做了日本人的傀儡。偽滿洲國建立後,溥儀多次請載灃將家搬到長春,都被載灃拒絕了。日本人也多次遊說載灃去長春,企圖借他的名聲加強日本統治東北的合法性,均被深明大義的載灃拒絕了。不但在自家人復辟帝制上保持清醒,在袁世凱復辟帝制一事上,載灃也異常清醒,當袁世凱復辟帝制時,他同樣說了句「胡鬧」,然後冷眼旁觀醜劇的上演,果然,復辟鬧劇在83 天之後就草草收場了。

  1925 年正月的一個漫天飛雪日子,愛心覺羅家族的「仇人」——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突然造訪醇王府、拜會載灃,「仇人」相見,應該分外眼紅才是,然而,在會見過程中,雙方都顯示了相當的氣度,載灃熱情接待了孫中山,孫中山則高度讚揚了載灃在辛亥革命中辭去攝政王的政治遠見,認為載灃能把國家和民族利益擺在前頭,而把家族利益放在一邊,是難能可貴的,並且,孫中山對載灃在「遜位」後不問政治、不參加復辟活動的態度予以充分肯定。載灃表示:「我擁護民國,大勢所趨,感謝民國政府對我們的照顧。」這次見面,不僅賓主盡歡,還留下一張富有歷史意義合影照。在分手之時,兩人本約好下一次載灃回訪孫中山先生,但不幸的是,一個多月以後,傳來了孫中山先生逝世的消息,全府上下陷入了悲痛之中。載灃將那張珍貴的合影照片供在書房裡,圍上素色白花,焚香蒸秉燭,虔誠地禱念早逝的一代偉人……這次相見中的表現,不僅顯示了載灃作為政治家的氣度,能客觀地看待孫中山這個「仇人」,同樣是一種理性和清醒。

  載灃十分喜歡白居易的那首《對酒》:「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貧隨富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人生在世,就好像生活在小小的蝸牛角上一樣,空間是那樣的狹窄,還有什麼好爭的呢?短暫的人生就像石頭相撞的那一瞬間所發出的一點火光,因此,人生不論窮富,都不必過於斤斤計較,而應該盡量放寬胸懷,隨時保持心情的愉快。載灃是真正讀懂了這首詩的詩意,所以才能成為一個不貪權戀位、進退有道的清醒者。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