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湘劉文輝劉文彩家族為何能稱霸四川二十年?
導讀:民國初年,四川軍閥混戰,劉家也成了氣候。1927年,川軍形成以大邑劉家叔侄為首的兩個派系:侄子劉湘為首的速成系,主要骨幹有楊森、唐式遵等;以叔叔劉文輝為首的保定系,主要骨幹有鄧錫侯、田頌堯等。
民國年間,四川大邑劉氏家族在20多年間迅速崛起又很快衰敗。直到現在,大邑當地有「三軍九旅十八團,營長連長數不清」之說,說的就是劉家鼎盛時期的那十幾個軍長、師長、團長。史料記載,民國時,劉家縣團級以上軍政官員有近50人。劉氏家族史,堪稱半部四川軍閥興亡史。
豪門興起,叔侄爭霸
劉家祖籍原在安徽徽州。明朝末年,劉家先祖劉覺忠到四川雅安任同知。農民軍首領張獻忠打進四川時,殺人如麻,劉覺忠一家慘遭滅門,只有一個兒子僥倖逃脫。血流成河的那個夜晚,令他不寒而慄。此人後半輩子隱姓埋名,在四川名山縣生活了幾十年。
劉文輝全家
到了劉氏入川後第五代(約在乾隆年間),劉家才重振門庭,慢慢成了當地望族,清末,當家人劉宗賢有三子,老二劉公敬在清末考中了武秀才。劉公敬的四個兒子中,販賣稻穀的長子劉文剛一支最興旺,有水田40餘畝。劉文剛又生了三子,老大元勳,老二元樹,老三元聰。劉元勳後來改名劉湘,就是民國年間的「四川王」。
而劉宗賢的三子劉公贊有自耕地40多畝,創辦的酒坊在方圓數十里聞名遐邇。劉公贊有六個兒子,最小的兩個就是後來聞名全國的大地主劉文彩和大軍閥劉文輝。
劉湘
民國初年,四川軍閥混戰,劉家也成了氣候。1927年,川軍形成以大邑劉家叔侄為首的兩個派系:侄子劉湘為首的速成系,主要骨幹有楊森、唐式遵等;以叔叔劉文輝為首的保定系,主要骨幹有鄧錫侯、田頌堯等。
劉湘(1890-1938)原名劉元勳,字甫澄。1906年,17歲的劉湘瞞著家人報考四川武備學堂陸軍弁目隊被錄取,畢業後分配到剛組建不久的新軍當見習官。四川武備學堂是四川創辦的第一所軍事學堂,畢業生控制了川軍的各級領導權,形成了武備系。1912年,武備學堂出身的劉湘接替楊森,擔任第二營營長,駐守四川瀘州,此後步步陞遷,由旅長、師長、軍長到總司令。到1932年「二劉」大戰前,已掌控10萬兵馬。
劉文輝全家
到了劉氏入川後第五代(約在乾隆年間),劉家才重振門庭,慢慢成了當地望族,清末,當家人劉宗賢有三子,老二劉公敬在清末考中了武秀才。劉公敬的四個兒子中,販賣稻穀的長子劉文剛一支最興旺,有水田40餘畝。劉文剛又生了三子,老大元勳,老二元樹,老三元聰。劉元勳後來改名劉湘,就是民國年間的「四川王」。
而劉宗賢的三子劉公贊有自耕地40多畝,創辦的酒坊在方圓數十里聞名遐邇。劉公贊有六個兒子,最小的兩個就是後來聞名全國的大地主劉文彩和大軍閥劉文輝。
劉湘
民國初年,四川軍閥混戰,劉家也成了氣候。1927年,川軍形成以大邑劉家叔侄為首的兩個派系:侄子劉湘為首的速成系,主要骨幹有楊森、唐式遵等;以叔叔劉文輝為首的保定系,主要骨幹有鄧錫侯、田頌堯等。
劉湘(1890-1938)原名劉元勳,字甫澄。1906年,17歲的劉湘瞞著家人報考四川武備學堂陸軍弁目隊被錄取,畢業後分配到剛組建不久的新軍當見習官。四川武備學堂是四川創辦的第一所軍事學堂,畢業生控制了川軍的各級領導權,形成了武備系。1912年,武備學堂出身的劉湘接替楊森,擔任第二營營長,駐守四川瀘州,此後步步陞遷,由旅長、師長、軍長到總司令。到1932年「二劉」大戰前,已掌控10萬兵馬。
劉文輝(1895-1976),字自乾。論輩分是劉湘的叔叔,年齡卻比劉湘小5歲。13歲時,劉文輝到成都讀陸軍小學堂,後來讀過陸軍中學、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靠侄子劉湘提攜當了下級軍官,以後逐步當上川軍師長、24軍軍長、四川省政府主席等職。不過,一等羽翼豐滿,他便開始自立門戶,與劉湘由合作轉為對抗。「二劉」大戰前,他掌控兵力11萬,比劉湘還多。
1932年,劉氏叔侄為爭霸四川,矛盾不可調和,「二劉」大戰爆發。這是四川軍閥400多次戰爭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次混戰。戰火燒了近一年,遍及川西、川北以及川南數十縣,參戰官兵20餘萬。僅開戰頭3個月,雙方死傷人數就達6萬,戰區每天「斷糧飢餓,投屍戰火,哭聲震天,慘不忍聞。」
「二劉」大戰以劉湘大勝而告終,他當上了四川省主席,登上「四川王」的寶座。劉文輝敗退到四川雅安,面對一望無際的荒原,心中淒涼。夫人楊蘊光於是出馬,去成都找劉湘說情。見了劉湘第一句話是:「到底要把你么爸(四川方言,即叔叔)趕到什麼地方去?」劉湘賠起笑臉,嘴上支支吾吾。在楊蘊光一再追問下,才說了真話:「么爸腰桿不能硬,一硬就要出事。我不是要搞垮他,只想壓一壓他的氣焰。既然嬸嬸出面說話,那就讓么爸在雅安待著吧。」
後來,劉文輝請求國民黨中央,將寧屬(今四川涼山州)、雅屬(今四川雅安地區)兩地劃歸西康。蔣介石讓劉湘定奪,劉湘堅決反對。直到劉湘死後,劉文輝再次提出西康建省。此時蔣介石考慮全盤局勢,為取得劉文輝支持,把原屬四川省的雅安、西昌兩個專區劃歸西康。1939年元旦,西康建省,劉文輝是首任省主席。這年他正好40歲。他寫了個條幅「生命始於四十」,掛在辦公室裡。在當地,他勵精圖治,銳意經營,開辦礦山,興建學校,倒也使西康呈現新氣象。
「三劉」三條路
蔣介石上台後,劉湘一度被蔣利用,參與反共。但劉、蔣之間也在激烈爭奪對四川的控制權。紅軍剛開始長征,蔣介石就命令劉湘赴南京商討「追剿」。劉湘顧慮重重,對心腹說:「紅軍西來,假如目的在於四川,當然我們吃不消,但未嘗不可一拼。如果紅軍只是假道,那就更不成問題。但蔣介石如果借這個機會派軍隊入川,則我們同紅軍作戰,勝利是替蔣造機會,失敗就更不必說了。」果然,蔣介石在1935年1月派出參謀團2000餘人進駐重慶,名義上是督導「剿匪」,實際上卻在干預四川軍政。
此時,中央紅軍正準備在瀘州與宜賓之間渡過長江,到川北或川西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劉湘吩咐手下:「黔北的紅軍只要不危及我們的政治生命,我們就虛以周旋,保存實力,決不對抗。」紅軍飛奪瀘定橋後,迅速北上川西北懋功地區,劉湘鬆了口氣。
當年5月,蔣介石到重慶,一紙手令剝奪了劉湘的軍事指揮權。很快,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控制了四川,劉湘與蔣介石的矛盾尖銳起來。當時川軍大部分部隊都集中在成都附近,以防被各個擊破。蔣介石命令川軍去打紅軍,川軍各部拖延觀望,保存實力。川軍對蔣介石的陽奉陰違,客觀上有利於紅軍北上。
在與蔣介石的對抗中,劉湘也逐漸改變了自己的立場,由反共擁蔣的地方軍閥,轉變為願意參加抗日的地方實力派。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劉湘電呈蔣介石,請纓抗日。8月7日,劉湘乘飛機到南京參加國防會議。他在會上說:「四川可出兵30萬抗戰,供給壯丁500萬,供給糧食若干萬石。」國民政府任命劉湘為第七戰區司令長官,長官部設鄭州。劉湘匆匆踏上征程。
上任之際,劉湘胃病已很嚴重,經常咯血不止,部下勸他休息一段時間。他堅持說:「打了那麼多年內戰,臉面上不甚光彩,今天為國效命,如何能在後方苟安?」川軍出川抗戰,是抗日史上濃墨重彩的篇章。據史料記載,抗戰8年,四川提供了近300萬人的兵源,陣亡川軍26.4萬人,負傷35.6萬人,失蹤2.6萬人,為全國之首。
1937年11月中旬,日寇打到南京城外。劉湘聞訊,提出調川軍兩個集團軍保衛南京,由他親自擔任總指揮。他在給蔣介石的電報中說:「我以帶病之身,如能與首都共存亡,也是心安理得、含笑九泉。」但此刻劉湘胃潰瘍復發,被緊急送往漢口醫院救治。1938年新年剛過,劉湘病情急劇惡化,至1月17日他的血管收縮,連血都輸不進去了。1月20日晚8時,48歲的劉湘去世。
再說劉文輝,他早就和中共打過交道。1935年,蔣介石命令劉文輝在大渡河上修築碉堡,堅守陣地。但當時的劉文輝被劉湘打敗,元氣大傷,無心攻擊紅軍,所以採取了只守不攻的方針,也沒嚴厲督促部下修工事,直到紅軍即將抵達瀘定橋時,劉文輝的守橋部隊才到橋邊「動手撤除橋板,構築工事。」這客觀上為紅軍飛奪瀘定橋創造了條件。
在抗戰中,劉文輝與中共高層周恩來、董必武、林伯渠等多有交往,並最終走上了起義的道路。不過,當初他也只是想給自己留條後路。總結前半生時他說:「因時勢推移,由假成真而導致了起義。」1949年9月,劉文輝接到周恩來電報,大意是,中共大軍行將西進,希望劉文輝積極準備,相機配合。劉文輝仔細盤算,決定投誠。起義後,蔣介石抄了他的家。建國後,劉文輝曾任林業部長。他晚年很少回憶過去,並曾說過:「搞政治沒意思。」1976年6月24日,劉文輝病逝,時年82歲。
劉文彩
劉家還有個「名人」劉文彩(1888-1949)。他是劉文輝的五哥,全靠劉文輝發跡。1922年,劉文輝請他出山幫助理財,劉文彩果真是把鐵算盤,10年間先後兼職10餘種,軍權財權一把抓,不僅解決了劉文輝的軍需,自己也成了暴發戶。
劉文彩被人們所熟悉,是解放後的大型泥塑展覽《收租院》。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特殊政治環境下,劉文彩的形象被政治化,《收租院》的一些細節如水牢、吃人奶等,確實是根據當時的政治需要而虛構的。後來有人認為,劉文彩是「被冤屈的好人」,說他對農民並沒有那麼苛刻。
不過,劉文彩倒真是個「土皇帝」。劉文輝敗退西康後,劉文彩退隱大邑老家。他組建了一個袍哥組織「公益協進社」,成員分佈十餘個州縣,各縣鄉鎮設立分社支社360多個,由劉文彩親選各地社長。
倚仗這個江湖勢力,劉文彩橫行鄉里。相傳,大邑每個新縣長上任,都要到劉府拜「菩薩」,恭恭敬敬送上紅包。劉文彩妻妾成群,除了早年亡故的元配呂氏和繼室楊仲華,還娶了三姨太凌君如、四姨太梁慧靈,並和無數個女人糾纏不清。直到晚年,還娶了五姨太王玉清。1949年10月,劉文彩在四川雙流縣病死。
大邑劉家除了「三劉」外,還出過不少人。劉文輝的大哥劉文淵,民國時曾任四川省咨議局議員、四川省高等審判廳廳長等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劉氏豪門輝煌逐漸消散,唯有大邑的劉氏莊園改成的民俗博物館,作為歷史的見證,依舊留在現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