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將軍陳慶之的戰爭神話:陳慶之與白袍軍
羽扇綸巾是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中對周瑜的描述。盤點歷代名將,除了縱橫沙場的悍將之外,儒將也不在少數,比如三國時期的陸遜、南北朝時期的陳慶之、唐朝的劉仁軌、宋朝的范仲淹、明朝的袁崇煥等,都是一介書生領兵,而且還建立了千古功勳。
相較而言,歷史上的大多儒將征戰的時間並不長,甚至在經歷若干年波折之後才嶄露頭角,這或許與他們最終才找到自己的定位有關。當然,這也無可厚非,畢竟古代書生的終極夢想是登台拜相,領軍實在是他們從未想過的事,而往往是在陰差陽錯之下才成了統兵將軍。試想但凡有辦法,也不會幹這營生,要想當將軍當初直接從軍得了唄,費這麼多年勁讀點書,到頭來還是幹這行,換成誰都憋屈,有點逼上梁山的感覺。但是,古代名將之中,往往創造奇跡的多是那些書生將軍。
在古代眾多儒將之中,陳慶之絕對是一名翹楚。即便與歷代所有名將相比,其戰績也堪稱戰神一級的人物。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戰神,其之前的大半生幾乎默默無聞。五十多歲的壽命,前四十多年一直只是個刀筆小吏。
陳慶之本是梁武帝蕭衍的伴讀,蕭衍當了皇帝後他被提拔為秘書一類的職務,一幹就是幾十年。既無功又無過,蕭衍即便想提拔他也找不到借口。蕭衍這個人雖然愛胡鬧點,動不動就「賣身」給了寺院,然後大家去贖他。蕭衍除了「賣身」之外就剩下下棋的愛好了,一下就下幾天幾夜,大家都困得不行了,他還非常精神呢!估計是臭棋簍子,我要是不贏一把,你們別想走!可能跟他下棋的人也不開事,包括陳慶之。蕭衍每次下棋,除了陳慶之誰也陪不了那麼長時間。據說一次下到興頭上,一位高僧求見蕭衍。太監這邊報告,那邊蕭衍下得正嗨呢,好不容易吃了別人一個子,樂得大聲說了句「殺」,可憐的高僧就這麼圓寂了。不知道這事之後蕭衍有沒有去「賣身」!
蕭衍雖說有些荒唐,但並沒有因為陳慶之字寫得好看或者棋下得好而提拔他,畢竟這話不好說,大臣們不服啊!換到別的時期還好些,就我一家,你不在這待能去哪?但南北朝時期不一樣啊,那是個割據時代,員工跳槽率很高,所以蕭衍得哄著人家。
終於機會來了,有一個敵國將領帶著城池投降,可把蕭衍樂壞了,掏上了!既然人家投降,咱得去受降啊!這可是個美差,蕭衍毫不猶豫地把這個差事給了陳慶之,還給他一個將軍的封號。這個時候陳慶之已經四十多歲了,跟著梁武帝也有二十多年了。這回大臣們說不出啥來了,和軍事有關。估計走的時候對陳慶之說了,好好幹,回來哥提拔你,明年再給你娶個嫂子。
按照慣例,受降是無仗可打的,但陳慶之的軍事生涯由此開始了。因為這邊剛接收完,那邊就大兵壓境了。好幾萬人,黑壓壓的把城就圍上了,陳慶之這邊就那麼千八百號人,士兵都嚇尿褲子了。陳慶之一看,對大家說,別怕,兩軍對陣勇者勝,我們要敢於亮劍,別等著他來,咱削他,削不過再跑。也不知道這些人是被感染了,還是那邊來的人太窩囊。反正這幾萬人,被他這一兩千號人打得大敗。
後來北魏大將爾朱榮專權,北魏皇室元昊向梁武帝求援。梁武帝也只是應付一下,讓陳慶之率軍送他回去而已。你想啊。要打仗能就派幾千人嗎?意思就是,你回去吧,我沒工夫管你的事,一會還得「賣身」去呢!不知道是陳慶之沒理解梁武帝的意思,還是這人實心眼,反正這一走,就成全了他千古功名。以區區七千白袍軍橫行北魏,爾朱榮的幾十萬大軍就敗在了這位箭法也不准,騎馬都費勁的文弱書生手中。留下了「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的童謠。
陳慶之的征戰時間只有十幾年,卻創造了歷史佳話。倘若不是他故去,侯景之亂也未必動得了梁朝的根基。而縱觀他的一生或許可以概括為「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前半生只看到了自己所擁有的一方面,卻沒有發覺真正的才能和用武之地。
老子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也。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意思就是說,三十個輻條湊成一個車轂,因為中間是空的,才能成為車輪。黏土做成器具,因為中間是空的,才具有器具的作用。鑿門窗蓋成房子,因為中間是空的,才具有房子的作用。所以,你所擁有的為你提供了便利和基礎,你所沒有的或者沒發覺的,才是具有真正的作用。
你所擁有的只是為你提供基礎,而你真正發揮的,是由這些衍生出來的。你所看到的未必是你現在的選擇,因為他只是基礎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