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背後的真相:不能作為史實的故事
《唐雎不辱使命》這篇文章的可信度有多大?我們不妨從兩個層面進行分析。
從歷史的層面進行分析,唐雎憑借匹夫之勇震懾不可一世的秦王,並且要挾其保存安陵君的地盤,這從當時的軍事力量對比而言,近乎渺茫。然而,這不是我們的學習重點,我們重點要從寫作的角度進行分析和學習,為什麼這篇文章可能吹了牛卻能千古流傳,它在藝術上為什麼成功了。
從史實而言,它是不太可信的;從藝術而言,它又是極其可信的。
都說寫作文有一套模式,其實哪怕在經典裡,這個情況也存在。《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使者唐雎以匹夫之勇,要挾秦王,僅憑一句「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然後「挺劍而起」,把秦王唬得「長跪而謝之」,答應保留安陵君的地盤。
其實,這套程序也不是唐雎第一個玩,在他之前,這樣玩的多了去了。
我們看看案例。
春秋時,齊桓公大會天下諸侯,結果居然被魯國的曹沫用刀架著脖子要挾,被迫退還所侵佔的土地。這是第一回玩。
澠池之會,秦王忽悠趙王奏樂,輪到他奏樂時,卻耍賴了,這還了得,藺相如不答應了,挽起袖子要和秦王干仗,同學們請注意了,藺相如說的就是要血濺秦王,有效距離就是「五步之內」。
還有一則大家熟悉的案例,就是那位善於自薦的毛遂。毛遂隨平原君去楚國搬救兵,一幫人嘰嘰歪歪,從早上到中午,耗盡口水無數,問題沒有任何進展。毛遂先生憋不住了,就上去理論,他的姿勢也跟曹沫、藺相如差不多,拿一柄劍,沿著階梯走上去,一副要跟楚王單挑的樣子,結果楚王妥協了,簡直是神劇。
因此,唐雎的手法,在他之前已經有人玩過幾票了,而且次次成功。基本上是手執利器在近距離內行事,並且執行人氣勢凌厲威猛。
其實,寫作模式的重複,也是時代思維模式,行事模式的重複,我們今天看來是不真實的,在當時卻是真實的,只要能被時代接受,它就是真實的。
當然,我們也要分析《唐雎不辱使命》與前面幾篇的不同之處,有固定模式不等於沒有變化。
就挾持諸侯國君而言,與曹沫、毛遂、藺相如這一系列孤膽英雄相比,唐雎的故事更加豐滿,而豐滿之處就在於對話,以對話凸顯人物的性格。
曹沫劫持齊桓公,藺相如呵斥秦王,毛遂威脅楚王,凸顯的都是前者的個性,齊桓公、秦王和楚王都有點弱。
唐雎這事可不同,唐雎強,秦王也不弱,兩強相遇,看誰扛得住。你看看秦王的氣勢,一上來就猛轟唐雎,要從氣勢上壓倒唐雎,開口就是「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至於唐雎提到的布衣之怒,秦王一聲冷笑,你們小百姓能怒到哪裡去,無非是脫了帽子,赤腳,用腦袋撞地,你能咋地?
寥寥幾句,秦王的氣場就出來了,而且他絕對並不是吹的,「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的可能性在他手下已經發生若干次了。
秦王的氣場上來了,唐雎怎麼跟上去,並且要有壓倒優勢?文章的轉折就在這裡,精彩與否,全在這裡用功夫。
既然在民間不能再有壓倒性優勢,那就往天上發展,你調動地面優勢,我調動空中優勢。唐雎列舉專諸、聶政、要離的案例,一則這是三起布衣之怒成功的例子,二則是天象異常:長虹貫日,彗星襲月,蒼鷹擊殿。無論是成功率,還是氣勢,都壓倒了秦王。
對話雙方,其個性,其脾氣,均得到張揚。語氣和神態,太逼真了,本來在史上並無依據的事,但是因為場面的逼真,語氣的逼真,讓讀者身置其中,現場感增強了真實性,因此,也就被人們接受了。
就文章的接受角度而言,受眾往往在乎的是藝術的逼真,未必是歷史事件的可信性,正因為如此,中國史上一些失實的歷史小說往往能被廣大人民所接受。沒其他原因,故事講得太精彩了,其中也包括對話太逼真了。再如《三國演》義》裡的「舌戰群儒」,史上沒有的事,因為描寫得太惟妙惟肖了,也就被民間當成史實接受下來了。
先秦和兩漢的歷史典籍,往往將對話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甚至忽略其他相關的描寫。因為對話能凸顯人物的個性,能增強戲劇性,而且最直接。
例如《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一路來見秦王,主賓雙方見面就是對話,秦王宮殿如何,儀仗如何,威儀如何,都省去了,簡直如同廣播劇,上場就是吵架,見面就是面紅耳赤,殺氣騰騰,凸顯秦王和唐雎的矛盾,圍繞這跟主線,其他都是浮雲。
同學們如果有機會閱讀《戰國策》其他篇目,或者《史記》,也會發現這個特點。例如蘇秦遊說諸侯,並不怎麼描寫各諸侯國首都的風景和場面,一開始就是開門見山:蘇秦說趙王曰,蘇秦說齊王曰…………
讀者其實最關心的是蘇秦遊說的過程和結果,如果過多鋪陳景色,場面,會讓讀者的注意力遊離,從而厭倦,全程沒有尿點才是先秦兩漢典籍追求的最高目標。
所以,寫作文要充分把握好對話描寫,人物的性格,內心,都在這裡得以顯現。
《唐雎不辱使命》之所以被讀者接受,除了對話場面的逼真生動,人物性格得以凸顯,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它在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情緒,是符合當時人們的心理需求的。
唐雎面對的是暴秦,秦國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不免使用高強度的暴力,除了消滅六國的軍隊,同時也有濫殺百姓的現象,激起了天下的反抗。唐雎的形象,其實集中了人們反抗暴秦,不畏強暴的訴求,同時唐雎的勝利也體現了人們的美好願望。所以,不管史上有沒有發生這樣的事,從文學角度而言,唐雎的形象立穩了腳跟,永遠流傳了下來。
因此,文章的真實性,也在於心理的真實性,想要文字受歡迎,就得瞭解時代的心理,哪怕作文也應如此。
花絮:秦滅六國之後,像安陵君這樣的小諸侯能否存在,其實也還是有例子的,衛國在秦統一天下後,繼續存在,一直到到秦二世才被取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