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少年英雄:夏完淳和父親老師一起為國盡忠
明靖交迭之際,壯烈殉國犧牲的仁人志士和儒生士大夫數以十萬計,但均湮滅於歷史 的煙塵之中。時至今日,國人百分之九十五的人知道「我大清」的雍正、康熙、乾隆、多 爾袞以及「劉羅鍋」、紀曉嵐等滿州帝王及馴奴臣僕,絕對不會有超過百分之五的人知道 夏完淳——這位明末殉國的翩翩美少年。他犧牲時年僅17歲(虛歲),是集文才、人才、 志氣於一身,千年才可一見的卓然英豪。
香蘭生雅庭:夏完淳的家學淵源及忠孝承襲
滿清奴才文人所修的《明史》,並無夏完淳傳。其父夏允彝附於《陳子龍傳》後,傳 中在交待了夏允彝自殺後,只有這樣二十三個字交待了夏允彝之兄夏之旭以及夏完淳的結局:
「(陳)允彝死後二年,子(夏)完淳、兄(夏)之旭並以陳子龍獄詞連及,亦死。 」這幫奴才文人,吝於筆墨描述抗清英雄,竟把《明史稿》中本來已經描述得非常簡略只 有一百多字介紹夏完淳性格、才能的字眼盡數削除,以此來取悅滿州主子。
言及夏完淳,一定要先講他的父親夏允彝與他的老師陳子龍。
夏允彝,字彝仲,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禎十年進士出身。崇禎初年,大名 士張溥在吳江把南北許多知名文社的負責人召集起來,其中包括江南應社、蘇州羽明社、 浙西聞社、江西則社、中州端社等,結成新的「復社」。與「東林黨」相比,復社並不是 一個卓然標格的政黨類型,它強調的是「以學救時,以學衛教」,而東林黨人在末期魚龍混雜,不少人「急功名、多議論、惡逆耳、收附會」,嚴重違背了孔子有關君子「群而不 黨」的聖訓。後來,復社因其精神領袖張溥的去世而漸趨衰落。夏允彝自開爐灶,成立了 新的師生相傳的「幾社」,詩文酬和,社友們互相以文章道德激勵。
夏允彝的仕途很短暫,「真官」只作過福建長樂縣令,時間約五年左右。在官期間, 他治績優秀,成為當年由吏部點名表揚的全國政績突出的七位「優秀」知縣之一,並受崇 禎皇帝親自接見。可惜,由於母親病逝,他只能丁母憂回老家守喪。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朝滅亡,夏允彝急忙拜謁史可法,商議恢復大計,由於南 明弘光政權的迅速崩潰,夏允彝才不獲展,在林野鄉間仍舊想有所作為。當時滿清在江南的統治還不穩固,義師紛起,明朝殘餘軍事力量散落其間。於是,夏允彝暗中寫信給自己 從前的學生、明朝江南副總兵吳志葵,商量準備合兵攻取蘇州,然後收復杭州,再進兵南 京,以圖保有明朝江南半壁河山。也就是在那時,年僅十五歲的夏完淳匆匆完婚後,馬上 和父親一道加入戒旅軍中。可惜,吳志葵無長遠謀略,軍將多懈怠貳心,蘇州城不僅未被攻下,這些殘明的烏合之眾,也大敗四潰。 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夏允彝反而變得愈加平靜,他決定要自殺殉國。鄉人勸他可 以趁亂渡海去他曾任地方官的福建,招納兵馬,再圖恢復。夏允彝考慮再三,沒有同意, 怕舉事再敗以至於蒙羞萬世。松江清軍主將早聞夏允彝大名,表示只有他出山,一定給大 官作。清將還表示,即使夏先生不願新朝為官,出來見一面也行。夏允彝以「貞婦」自比 ,明白無誤表達了自己不事二朝的決心。
他給好友陳子龍等人寫信交待後事,然後平靜與家人言輥,並特意把未完成的文集《倖存錄》交予獨子夏完淳手中,叮囑他毀家餉軍,精忠報國,代父完成恢復志願。然後, 夏學士投松江塘自殺。《明史》上講他「自投深淵以死」,實乃誤記。夏允彝自殺是形同 日本人儀禮性的剖腹自殺,其兄、子、妻妾家人,皆肅穆哀慟地立於水濱觀視。松塘水淺,只達夏允彝腰身以上,這位大才子生生埋頭於水中,嗆肺而死,他背部的衣衫都未沾濕 ,生殉了他的大明朝。 彼情彼景,身為兒子的夏完淳肝膽欲裂,目睹父親剛烈死狀,他也更加堅定了必死報國之心。
至於陳子龍,他與夏允彝乃同年進士,也是當時鼎鼎大名的文學家。本來,陳子龍想與夏允彝同死,但夏允彝以母妻托付於他,他本人又有九十老祖母需要贍養,故而忍死待 變,割發為僧隱於鄉間。明宗室魯王監國時,陳龍子暗中接受魯王的任命,與夏完淳一起 策動滿清的松江提督吳勝兆反清。天不祚明,兵變失敗,不僅吳勝兆被殺,陳子龍本人也被逮捕。在押解至南京的途中,陳子龍終於作出了與其摯友夏允彝一樣的人生選擇:跳水自殺殉國。 生父尊師,這兩位忠烈楷模,在少年夏完淳淚水模糊的目光中,逐漸幻化為千古仁人 志士的終極典型。
夏完淳朗聲一笑:「不要騙我!洪亨九先生死於大明國事已久,天子曾臨祠親祭,淚灑龍顏,群臣嗚咽。汝等何樣逆賊丑類,敢托忠烈先生大名,穿虜服虜帽冒允堂堂洪先生 真狗賊耳!」
洪承疇汗下如雨,老狗嘴唇哆嗦,小英雄字字戮到他靈魂痛處,使得這個變節之人如萬箭攢心般難堪、難受。食祿數代之大明重臣,反而不如江南一身世卑微的十六歲少年,真讓人愧死!(類似故事也發生在同吳日昇一起被抓的「白頭軍」領導人孫兆奎身上,他被押南京後,也是洪承疇主審。面對拖著條「豬尾巴」的清朝「總督」,孫兆奎輕蔑地笑問堂上洪大人:「我們大明朝也有一個犧牲的先烈叫洪承疇,您不會與那位大人同名吧?」狠狠羞辱了這位大漢奸。)
忽然,一旁因久受嚴刑而湧支撐的夏完淳岳父錢(木丹)忽然一聲倒地,葡伏不起。夏完淳見狀,忙上前扶起岳丈,歷聲激勵道:「大人您當初與陳子龍先生及我完淳三人同時歃血為盟,決心在江南舉義抗敵。今天我二人能一同身死,可以慷慨地下與陳子龍先生相會,真真奇大丈夫平生之豪事,何必如此氣沮!」聽女婿如此說,錢先生咬牙挺起,忍耐奇痛。
洪承疇默然久之,只得揮揮手,今士卒把二人押回牢獄。然後,上報清廷,擬判處夏 、錢二人死刑。
上述種種歷史的細節,不見於滿清御用奴才文人「官修」的史書。而是出於明末大才子屈大均著作《皇明四朝成仁錄》中,對全忠全義的英雄,不由自主流露出熱切的渴慕和深刻的崇敬。深知自己來日無多,夏完淳在獄中寫下了他那篇流傳千古的《獄中上母書》,派人轉送老家的嫡母盛氏與生母陸氏: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報母矣!
痛自嚴君見背,兩易春秋(嚴君:對父親的敬稱。見背:去世)。冤酷日深,艱辛歷盡。本圖復見天日,以報大仇,恤死榮生,告成黃土。奈天不佑我,鍾虐明朝,一旅才興,便成齏粉。去年之舉(指自己於前一年入吳易軍抗清。他兵敗後,隻身流亡,歷盡艱危),淳已自分必死,誰知不死,死於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養(指對父母的供養。《札記;檀弓下》:「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無一日焉。致慈君托跡於空門,生母寄生於別姓,一門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淳今日又溘然先從九京(九泉),不孝之罪,上通於天。嗚呼!雙慈在堂,下有妹女,門祚衰薄,終鮮兄弟(意思說家門衰落 ,福澤淺薄,又無同胞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為生?雖然,已矣!淳之身 ,父之所遺;淳之身,君之所用。為父為君,死亦何負於雙慈?但慈君推干就濕(推干就濕 :是指母親把乾燥處讓給幼兒,自己睡在幼兒便溺後的濕處。形容為人母者養育子女的辛勞。語出《孝經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養慇勤,推燥居濕,絕少分甘。」),教禮習詩,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難。大恩未酬,令人痛絕。
…….嗚呼!大造茫茫,總歸無後。(倘若)有一日中興再造,則廟食千秋(享受廟祭),豈止麥飯豚蹄(指祭祀一般死者的食品。)、不為餒鬼而已哉!……兵戈天地,淳死後,亂且未有定期。雙慈善保玉體,無以淳為念。二十年後,淳且與先文忠為北塞之舉矣(出師北伐,驅逐滿清。這句話意思是講自己死後再度轉世為人,仍要與其父在北方起兵反清。)
…….語無倫次,將死言善(語出《論語;泰伯》:「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言善,指說話真誠不欺。)。痛哉,痛哉!
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父得為忠臣,子得為孝子,含笑歸太虛,了我分內事。大道本無生,視身若敝屣。但為氣所激,緣悟天人理。惡夢十七年,報仇在來世。神遊天地間,可以無愧矣! 1647年,九月秋決,夏完淳等三十多名抗清義士在南京西市慷慨就義。手提鬼頭大刀、凶神惡煞般的劊子手,面對自己面前昂然站立的這位面容白皙、姣好的十六歲美少年他那殺砍掉無數人頭的雙手,也不由自主地發顫發抖,最終只能閉眼咬牙才敢砍下那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