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抗戰之前的抗日大捷:東北抗聯鏡泊湖連環戰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於1931年9月20日發表了《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東三省宣言》。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做出了《關於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據滿洲與目前黨的緊急任務的決議》,號召東北人民開展遊擊戰爭,打擊侵略者。中共滿洲省委很快派出一批黨員,到東北各地發動組織群眾進行抗日鬥爭。
1932年1月,東滿黨組織派年輕的共產黨員李延祿到延吉小城子王德林的抗日救國軍工作。不久,共產黨人孟涇清、金大倫、賀劍平、劉靜安、胡澤民等人也先後進入救國軍。孟涇清被任命為救國軍參議長,劉靜安為副參議長,金大倫與賀劍平任宣傳部正、副部長。李延祿在任救國軍參謀長之後兼任新組建的補充團團長,他抽調東北軍「老三營」班長史忠恆、李鳳山、共產黨員左征、樸根重等人擔任補充團正、副連長。孟涇清、李延祿等共產黨人組成了救國軍秘密黨支部,孟涇清為黨支部書記。不久,李延祿指揮救國軍連續攻佔了敦化、額穆、蛟河三縣城。已侵佔遼寧和吉林中西部的日寇十分驚慌,急調日軍與偽軍對救國軍進行圍剿。一時大軍壓境,救國軍高層領導意見不一,副總指揮孔憲榮等主張逃跑。孟涇清與李延祿召集共產黨員開會商討,孟涇清堅定地說:「就是他們把部隊都拉到山上去,我們也要帶領補充團抗日。」會上,大家同意李延祿去鏡泊湖山區迎擊敵寇的意見。李延祿選擇牡丹江流入鏡泊湖的大河口北岸的「牆縫」一帶高地,作為打伏擊戰的陣地。陣地下面的牡丹江北岸,是牡丹江與鏡泊湖冰封季節從敦化去寧安的必經之地。王德林贊成李延祿的意見,並把救國軍庫存的全部手榴彈撥給了補充團。1932年3月13日下半夜,日軍來到大河口。李延祿一聲槍響,七百勇士一躍而起,投擲手榴彈,在日軍中爆炸。
戰鬥進行了數小時,補充團勇士們打退了日軍數次進攻,大河口北側江邊到處是敵兵屍體和傷員。戰後,救國軍得到了兩千支好槍和一千五百支損壞的槍支,日寇在牡丹江大河口傷亡慘重。接著,李延祿又命參謀李延平、共產黨員崔永賢率領礦工營,在南湖頭松乙溝火燒北上的日軍,取得二次勝利。日軍從火網裡逃眾武裝多次襲擊。據寧安縣人民委員會1959年的抗日史料調查《關家小鋪戰鬥簡況》記載:逃進寧安縣城的日軍天野等部僅有四百名。1932年3月22日凌晨,這支殘敵在向中東鐵路海林車站逃竄途中,在寧安城西關家小鋪又遭到東北軍六六○團八連阻擊,被斃百餘人,逃到海林車站的僅餘三百殘兵。
李延祿聯繫寧安抗日武裝劉萬奎部在山市的駐軍,要他們阻擊逃敵。同時通知在亞布力的共產黨員李延青,帶領鐵路工人遊擊隊在中東鐵路高嶺子車站顛覆日寇軍車。3月26日,李延青得到日軍從山市出發的情報,他們在高嶺子車站西側起掉一節鐵軌的道釘,做好埋伏。次日晨,日軍軍車出軌翻車,遊擊隊員猛烈射擊,敵人傷亡二百餘人,日寇天野少將被打死,逃竄的日軍不足百人。至此,鏡泊湖連環戰勝利結束。
鏡泊湖連環戰大獲全勝後,出錢給王德林招兵買馬組建補充團的吉林自衛軍總司令、東北軍二十四旅旅長李杜,派人到救國軍爭功,雙方僵持不下。土匪出身的副總指揮孔憲榮十分妒嫉李延祿,王德林只好不向南京政府報告此戰況,也不向外界發佈消息。加之當時吉東地處偏僻,沒有新聞媒體。於是,這一抗日大戰的真相便被埋沒了三十年。直到李延祿的回憶錄《疾風知勁草--抗聯四軍的童年》於1964年在《黑龍江文藝》、《收穫》兩家文學期刊上發表,真相才大白於天下。但因兩期刊發行量不大,影響很小。1979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延祿回憶東北抗日鬥爭的《過去的年代》一書,又僅在黑龍江省發行,許多東北抗日鬥爭的研究人員沒有見到。加之此書與文革前已出版發行的著名作家肖軍的長篇小說《過去的年代》同名,李延祿的回憶錄又是東北籍老作家駱賓基執筆寫的,人們便以為它是同類小說,因此讀者數量很少。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些寫抗聯鬥爭的文章、書籍對此重大戰役甚至隻字未提。
作為東北抗日鬥爭最早的領導者之一、抗聯四軍的創建者、東北東滿、北滿許多抗日戰鬥的指揮者,一位為驅逐日寇光復祖國出生入死的抗聯老英雄,寫回憶錄完全出於革命者的責任感、使命感。所以《過去的年代》是他的親歷,是第一手材料,是信史。尤其應該指出的是,李延祿寫這部回憶錄,是受命於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與周恩來。李延祿在序言中說:1950年2月27日,毛澤東訪蘇歸來,由周恩來陪同視察哈爾濱,在哈爾濱國際旅行社的頂層露台上接見了他。聽了他對東北抗日鬥爭的介紹後,毛澤東親切地對他說:「東北抗日聯軍有成績、有缺點,應該寫出來。寫出來對黨對人民有益處。」可見李延祿寫這部回憶錄《過去的年代》是當作完成領袖交付的使命來寫的,因此十分認真、十分慎重。在回憶錄中,李延祿如實地講述了東北——主要是黑龍江東部即吉東地區1932至1936五年間抗日鬥爭發展過程和他個人這一時期的經歷。回憶錄的第一部分《抗聯四軍的童年》最早發表於1964年,其中重點講述鏡泊湖連環戰。
鏡泊湖連環戰的主力部隊救國軍補充團、礦工營、李延青鐵路工人遊擊隊,後來成為黨領導的抗聯四軍的主體和基礎。而策劃、組織、指揮和帶領戰士們英勇殺敵的幾乎全是共產黨人。其中李延祿、孟涇清、李成林(金大倫)、李延平、史忠恆、李延青、楊太和、李鳳山等十餘人都是抗聯部隊的軍、師、團指揮員或地方地下黨組織的負責人。由此可見,鏡泊湖連環戰是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抗日戰鬥。不僅如此,鏡泊湖連環戰不僅是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抗日戰鬥,而且應該是中國共產黨人打響的抗日第一槍。這是與發生在東北的共產黨人領導比較早的抗日鬥爭進行比較得出的結論。例如,以童長榮為書記的東滿特委領導的抗日鬥爭,曾在一些東北抗日鬥爭史的著述中名列前茅。但這是在鏡泊湖連環戰重創日寇後,引來日軍對救國軍駐地的東滿地區進行討伐之後。東滿人民在地下黨領導下,從1932年6月開始的反日偽軍大討伐鬥爭一直進行到1934年春天。1932年春天,地下黨員、清華大學學生張甲洲回到故鄉黑龍江省巴彥縣發動群眾進行抗日鬥爭。同年5月19日,張甲洲帶領數十人舉行了七馬架子暴動,拉起一支抗日隊伍,稱為東北義勇軍江北騎兵獨立師。1932年6月,趙尚志和夏尚志奉中共滿洲省委之命到巴彥領導這支抗日武裝。1932年9月初,趙尚志率部進攻巴彥縣城,次年3月因向鄂倫春人進攻,獨立師被徹底打垮。
此前,松花江北的這支抗日武裝一直未與日寇交戰。至於楊靖宇,是在1932年11月奉中共滿洲省委之命,到吉林省磐石縣李紅光遊擊隊領導抗日鬥爭的。此前這支成立於1932年夏天的「打狗隊」——工農遊擊隊主要向地主武裝(大排隊)奪槍以及與胡匪山林隊戰鬥。楊靖宇到後,在樺甸蜜蜂頂子以這支遊擊隊為骨幹,組建了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遊擊隊。1933年3月初,在吉林省中部老爺嶺車站設伏,炸毀日軍一輛鐵甲車,打死日軍官兵七名,打傷二名,這是楊靖宇領導南滿遊擊隊首次直接向日寇開火……
上述三例共產黨人領導的抗日鬥爭發生的時間,明顯的都晚於李延祿等共產黨人組織策劃並指揮的鏡泊湖連環戰。其中最初一戰是1932年3月13日,最後一戰——高嶺子之戰是1932年3月27日,後者恰好早巴彥七馬架子暴動兩個月。鐵路工人遊擊隊建立在1931年末,是由中共穆稜縣委組建的,由共產黨員李延青領導,這應是中國共產黨人組織領導的第一支工人抗日武裝。他們在高嶺子顛覆日寇軍車、打死日軍200餘人並第一次擊斃日軍高級將領,也應是我國抗戰史中最早的。因此,從策劃組織、領導指揮和作戰時間上看,鏡泊湖連環戰無疑是中國共產黨人打響的抗日第一槍。
鏡泊湖連環戰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因為戰後沒有正式的戰報公諸於世,更由於抗日救國軍正、副總指揮王德林、孔憲榮等人,為標榜自己抗日有功,對大河口之戰進行了歪曲編造。孔憲榮甚至說是他指揮「姚團」取得了鏡泊湖連環戰的勝利,隻字不提李延祿和補充團。到本世紀初,鏡泊湖連環戰竟有了四五種版本。他們的主要不同之處是:李延祿指揮的補充團與日寇什麼部隊作戰、日軍傷亡大與小、日軍天野少將是否在高嶺子被打死等等。李延祿在他回憶錄中說:他的對手是日軍的天野旅團;他根據大河口戰後所獲2000支好槍、1500支破損槍支推算,此戰敵人傷亡3500人以上。偽滿時曾任中共吉東特委書記的李范五和原抗聯第五軍一師師長李荊璞,在上世紀80年代接受採訪時也說過:他們在延安聽李延祿說鏡泊湖連環戰是打日軍天野部隊。
更有力的證據是,東北抗日鬥爭的主要領導者、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將軍,是在鏡泊湖連環戰勝利結束不久來到吉東地區的,他在黑龍江東部地區戰鬥十餘年。45年前,他在《東北抗日鬥爭發展概況》一文介紹東北抗日鬥爭的主要戰鬥時,明確寫到李延祿創建的抗聯第四軍(以救國軍補充團為基礎)「伏擊(日寇)天野部隊」。足可證明中國共產黨人李延祿等人策劃、指揮的鏡泊湖連環戰,主要是與日寇天野旅團作戰,並使之受到重創。而且,迄今為止尚未發現天野旅團在鏡泊湖連環戰後仍然存在、天野少將仍在人世的文字資料。當然,與遼吉二省相比,黑龍江東部是日寇侵佔較晚的地區。為消滅這一地區的許多抗日武裝,日寇相繼派出數支部隊。有的史料中還說到了日寇森連中將調兵遣將,鈴木師團、上田支隊、伊田旅團、廣瀨師團等進攻吉東抗日武裝等等,史料有不同記載也屬正常。
鏡泊湖連環戰重創日軍,日軍傷亡數千人,今天有些人認為誇大了。如前所述,李延祿是根據繳獲日軍的槍支數量得出大河口之戰戰果的。其中1500支破損槍支一事,2005年黑龍江省東寧縣文管站提供的原救國軍三岔口兵工廠修復記錄,是一有力證據,與李延祿的回憶錄所說一致。大河口之戰是李延祿率領補充團打的一場伏擊戰,居高臨下,突然襲擊。勇士們投擲了無數殺傷力強的手榴彈,從「天不亮」打到「天黑」(東滿地區初春天短),日寇屍橫遍野,焚屍煙霧三日不散,開化後陣地下面道路上血水沒腳面。這是當地群眾的前輩們親眼所見,傳給後人的。從鏡泊湖大河口到高嶺子,牡丹江地區當時的抗日武裝與日寇打了大小十數仗。如前介紹,不僅1959年寧安縣的簡報說逃進寧安縣城的天野等部日軍僅有四百人,證明日軍傷亡慘重,僅按日寇鈴木師團從敦化出動2000餘名日偽軍,北上鏡泊湖進攻抗日武裝的說法,日軍在鏡泊湖連環戰中的傷亡數字也是很大的。說鏡泊湖連環戰是七七抗戰之前的抗日大捷是恰當的,它應是我國抗戰史上的光輝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