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馬克思《資本論》中被唯一提到的中國人? | 陽光歷史

 

A-A+

誰是馬克思《資本論》中被唯一提到的中國人?

2018年04月28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45 次

  隨著經濟危機的出現,馬克思的《資本論》又成了輿論與閱讀的熱點。馬克思預言了一個「金融資本統治的世界」。「一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國家,都週期性地患上一種狂想病,企圖不用生產過程作媒介而賺到錢」。對經濟危機有著深刻認識的馬克思還指出,虛擬資本是信用制度升級後,資本人格化自我膨脹的必然結果。它必然完全脫離實際生活的邏輯,脫離實際經濟邏輯,從而反過來對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造成傷害,成為自己的敵人。

  《資本論》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的全部發展過程,正如達爾文的《進化論》曾發現有機自然界的進化規律一樣,馬克思的《資本論》也發現了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資本論》是馬克思用畢生精力著述的偉大的科學巨著,是人類歷史上經驗和智慧的結晶,也是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馬克思在《資本論》這部不朽名著中,一共提到了680多個世界各國的人物,其中只有一個是中國人,他的名字叫做王茂蔭。

  這個名叫王茂蔭的牛人是何許人?王茂蔭(1798—1865年),字椿年,號子懷,安徽歙縣人。中國清代著名經濟學家、貨幣理論家、財政學家。他於1832年考中進士步入仕途。歷任戶部主事、御史、戶部右侍郎、左副都御史、工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職務。王茂蔭在京歷任三朝,居官30年,不攜眷屬隨任,一直獨居宣武門外歙縣會館,以兩袖清風、直言敢諫而聞名。1864年,因為母親去世離職返鄉,1865年在家鄉病逝。 著有《王侍郎奏議》11卷及《皖省褒忠錄》。《清史稿》有王茂蔭傳。王茂蔭畢生致力於我國經濟史尤其是貨幣史的研究和實踐,他的貨幣觀點及鈔幣發行方案最為引人注目,被學術界評價為「我國封建社會貨幣理論的最高成就」。

  王茂蔭是一位非常有見解的財政專家,他曾在戶部任職多年,並主管過錢法堂事務,因而對幣制改革一直非常關注,能夠針對不同的社會財政狀況,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緩解財政危機的方法。咸豐元年(1851年),王茂蔭上呈《條議鈔法折》,建議發行由銀號出資替政府負兌現責任的絲織鈔幣,以解決財政困難,被朝廷否決。1853年至1854年,他又兩上條疏請改幣制,均遭駁回。他提出的兌現大清寶鈔和戶部官票的主張,反對鑄造當百、當五百、當千等項大錢的主張,對保持社會穩定、遏制通貨澎脹有一定的作用。針對當時朝廷權臣肅順等請添鑄「當百、當五百、當千」大錢的建議,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官能定錢之值,而不能限物之值,錢當千,民不敢以為百;物值百,民不難以為千。」對物價規律和貨幣投放之間的關係有著較為清醒的認識。但是,王茂蔭的這些建議,遭到急於填充國庫的咸豐皇帝的嚴斥,指責他「為商人指使,不關心國事」,並將他調離戶部崗位。

  王茂蔭的貨幣改革方案,被俄國傳教士巴拉第(1849—1858年在華)寫進《內閣關於紙幣的奏折》,並被收入了巴拉第主編的一部多卷本資料彙編。當這部資料彙編被翻譯成德文,並於1858年在柏林出版時,書名已是《帝俄北京公使館中國著述集》了。《內閣關於紙幣的奏折》通過這個德文譯本受到了博學的馬克思的注意。馬克思在1864年出版的德文版《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中,在談到貨幣或商品流通、論述「強制流通的國家紙幣」問題時,以第八十三條大段註釋的方式專門提到了中國理財官王茂蔭及其「主張暗將官票寶鈔改為可兌現的鈔票」的觀點,從而使他成為《資本論》中唯一提到的中國人。

  時人對王茂蔭評價很高,說他「直聲清節,上自公卿,下至工賈隸圉,無智愚遐邇,嘖嘖皆贊其賢」(《阮陵吳大廷序》)。朝廷諭旨「廣為刊布,實力勸導」、成書在王茂蔭去世後不久的張之洞的《勸學篇》,幾乎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士子必讀手冊,影響極大、傳佈極廣,「不脛而遍於海內」。張之洞在《勸學篇·內篇·同心第一》中也這樣盛讚王茂蔭等人:「咸豐以來,海內大亂,次第削平,固由德澤深厚、廟算如神,亦由曾、胡、駱、左諸公,聲氣應求於數千里之內,二賀(熙齡、長齡)、陶(文毅)、林(文忠)諸公,提倡講求於二十年以前,陳(慶鏞)、袁(端敏)、呂(文節)、王(茂蔭)諸公,正言讜論於廟堂之上,有以至之。」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