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英烈王泊生:犧牲在冀南的優秀左聯作家 | 陽光歷史

 

A-A+

抗戰英烈王泊生:犧牲在冀南的優秀左聯作家

2018年02月03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56 次

王泊生,又名王鳴鋒,1915年出生於河北省景縣鄭古莊村一個富裕農民家庭。8歲上學,12歲考入龍華高小,1930年考入立泊鎮師範學校,並參加了反帝大同盟。1931年春加入青年團,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泊師任黨支部委員、左聯工委書記。為引導、團結、組織進步的知識分子走上正確的救亡道路,在泊鎮師範主編了校刊《泊聲》,同時積極組織領導學生的愛國運動。1934年,因反對學校阻撓革命活動,組織學生舉行鬥爭,被開除了學籍。但他並未因此而消沉,脫離學校後,接觸了更廣泛的社會生活。他積極走南闖北,深入瞭解人民生活,並先後到上海、北平、南京、濟南等處工作,接觸了大批青年學生,這使他更深刻地認識了社會的黑暗,更加堅定了革命信心。

1935年春,王泊生從北平到德縣,與王力全、龍長煊、苗雨生等十餘人,開展革命文藝工作,建立了自北平到上海、南京間的革命文藝活動聯絡點,後考入臨清短期小學教師訓練班,團結進步教員,積極探討革命文藝工作形式。後來到桑園教書,與張俊峰、曹中南等取得聯繫,一起組織景縣教育促進會。

1936年,王泊生在南京參加了全國各界救國會,後來到北平宣傳救亡運動,主辦《大眾文化》雜誌,結交了許多進步青年、學生和小學教員。《大眾文化》雜誌引起了日軍及國民黨政府當局的注意而遭到查封,王泊生旋即轉往山西犧牲同盟會工作,擔任犧盟機關報副刊編輯。1937年8月,他去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畢業後留抗大任政治教員。

1939年,王泊生由抗大回冀南任束鹿縣委副書記,不久調任冀南區一地委宣傳部長,代理一地委書記,後又調任二地委書記。這期間,他帶病積極工作,組織抗日救國團體,與國民黨頑固派的分裂、投降活動進行了堅決鬥爭。

1940年11月,冀南大地上,硝煙密佈,槍聲四起,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肆意踐踏著中華大地。他們推行「囚籠」政策,增修碉堡據點,強修德石鐵路,對群眾瘋狂殺戮。黨的幹部連續被捕犧牲。面對殘酷的形勢,部分群眾失掉了抗日信心,幹部思想也極度混亂,革命陷入了低潮。剛剛調任冀南區五地委書記的王泊生,冒著生命危險,親自主持召開了由縣委以上幹部參加的動員大會,會上他慷慨陳詞:「我們的同胞在受苦,我們的同胞在受難,我們是共產主義的先驅者,面對困難、面對危險、面對犧牲應大無畏地站出來……敵人瘋狂的『掃蕩」,預示著他們即將滅亡;只要我們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同心協力,革命就一定會勝利!」激昂的話語、強烈的自信心,激起了同志們的鬥爭勇氣,堅定了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打破了五分區沉悶局面。他帶領大家展開了鐵路破擊戰,巧妙地與敵人周旋,消滅敵人的力量,牽制了敵人兵力,打亂了敵人的部署。由於工作勞累,他不幸染上肺病,但他仍然頑強地工作。一次部隊在棗北活動,他連吐十幾口血,頭暈目眩,暈倒在地。但他仍然堅持戰鬥在第一線。王泊生的這種捨身忘死的革命精神,使許多工作人員為之流下了熱淚。

1942年5月,王泊生和五地委機關的同志們在深縣護駕池一帶陷入日偽包圍,他不幸被捕,被押往石家莊監獄。在獄中他領導建立了特別支部,組織難友對敵人進行鬥爭。敵人對他嚴刑拷打,他寧死不屈,表現出了共產黨員的浩然正氣。後來他被押到東北本溪煤礦當勞工,在那裡他同4位同志成功脫險,擺脫了敵人。很快他又回到了冀南,擔任六地委書記、分區政委。此時,他的肺病日趨嚴重,經常吐血、昏倒,但他仍然堅持工作。當時幹部中流傳著「學政委,泊生化,千難萬險全不怕;打偽軍,殲日寇,依靠人民奪天下」的贊語。

1942年10月27日,王泊生赴棗強縣檢查工作,遭到敵人追擊。28日凌晨轉移到邊莊深林處被敵人包圍,他與警衛員奮勇反擊,但終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時年僅27歲。

10月底,冀南行署為王泊生舉行葬禮。那天,冀南大地上烏雲滾滾、大雨滂沱。數百名戰士鳴槍放炮,數以千計的群眾眼含熱淚,共同追憶著他們心中的英雄。當時的冀南行署負責人王任重撰寫了《沉痛的悼念》一文,以此緬懷他朝夕相處的戰友、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優秀幹部王泊生。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