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元帝蕭繹簡介 南梁才子皇帝卻一生頗受爭議
梁元帝蕭繹(508-554),字世誠,小字七符,自號金樓子,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南北朝時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梁武帝蕭衍第七子,梁簡文帝蕭綱之弟。記載裡說他善畫佛畫、鹿鶴、景物寫生,技巧全面,尤其善於畫域外人的形貌。傳世的《職貢圖》是北宋年間的摹本。
生平簡介
蕭繹歷任會稽太守、江州刺史、荊州刺史。大寶三年(552),擊敗侯景,稱帝於江陵(今湖北荊州)。曾做過將軍、太守、刺史等官職,公元552年登基做了皇帝,稱梁元帝。梁元帝是一個愛好讀書與喜好文學的君主,有大量學術著作,如《孝德傳》、《忠臣傳》、《注漢書》、《周易講疏》、《老子講疏》、《全德志》、《江州記》、《職貢圖》等。《梁書·元帝本記》稱讚他:「既長好學,博綜群書,下筆成章,出言為論,才辯敏速,冠絕一時。」像李後主和宋徽宗一樣,藝術的成就難掩其政治的弱智,這既有與當時時代混亂的局面有關,更主要的也是他個人的性格使然,史載其「稟性猜忌,不隔疏近,御下無術,履冰弗懼,故鳳闕伺晨之功,火無內照之美。」所以王夫之說:「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或問之,答曰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未有不惡其不悔不仁而歸咎於讀書者,曰書何負於元帝哉。」
在位三年。初封湘東郡王,後任侍中、丹陽尹。普通七年(526)出任荊州刺史,都督荊、湘、郢、益、寧、南梁六州諸軍事,控制長江中上遊。太清二年(548)侯景叛梁圍建康,梁各路援軍集結於建康城外有二三十萬之多。而蕭繹只派兒子蕭方智等率軍萬人往救,後又派王僧辯率舟師萬人增援,次年三月,景攻破台城,王僧辯舟師盡沒。不久,又命王僧辯擊潰在郢州(今湖北武昌)都督中外諸軍事的六兄蕭綸;並向西魏稱臣,襲殺益州刺史蕭紀(蕭衍第八子)。蕭繹翦除兄弟的目的達到後,便於天正元年(552)在江陵即位稱帝。年號承聖。但當時梁州、益州已並於西魏,襄陽也在西魏控制之中。江陵形勢十分孤立。承聖三年九月西魏宇文泰派於謹、宇文護率軍五萬南攻江陵。十一月江陵城陷,蕭繹被俘遭害。次年其子蕭方智在建康稱帝,追尊為元帝。蕭繹盲一目,少聰穎,好讀書,善五言詩,但性矯飾,多猜忌。藏書十四萬卷,於江陵城破時自己燒燬。生平著述甚富,凡二十種,四百餘卷。
才子皇帝
蕭繹在登皇位之前作為皇子,在太平盛世時代,不貪慕醉生夢死的貴族生活,十分勤奮辛苦地讀書、著書,即便因一隻眼瞎不能親自捧書觀閱也要令書僮讀給他聽,徹夜不停,著書以「成一家之言」的抱負始終是他奮鬥的理想。他出生在文學世家,文才十分了得,在歷代取得文學地位的帝王之中,「四蕭」(梁武帝蕭衍與三個兒子蕭統、蕭綱、蕭繹)堪比「三曹」(曹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蕭繹又是「四蕭」之中的佼佼者,文學成就堪稱翹楚,在五千年中國歷史出現的數百個帝王之中留下的著作為第一豐富,遠比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博學多才,並且唯一留下作為諸子百家學說「子」部著作的《金樓子》,在中華文化歷史上鐫刻下自己的名字。
他雖沒有宋徽宗那樣直到今日仍未被超越的「瘦金體」書法水準,但若論及繪畫水平,漫漫五千年歷史百來個帝王之中,無人可出其右。他所畫的《職貢圖》,記錄了前來南梁朝貢的當時各個小國的人物形象,上面有金髮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渾身只披一塊白布的黑人,因此,這不但是藝術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件珍品,更是研究中國古代朝貢史極為珍貴的一份資料。
而且他博學多才,從《隋書·經籍傳》留下的資料來看,他研究的花樣可謂五花八門,包容萬象。除去作為文學家、詩人、學者、皇帝、畫家、書法家的身份之外,他還是一名音樂理論家,對中醫的研究放到今天可拿博士頭銜;他的圍棋水平至少是九段高手,因為他也寫了好幾本棋譜研究;他是姓氏學家,也是玄學研究高手,在眾多研究周易專家之中仍可佔據顯赫的地位。生在重文輕武的南朝的他甚至還寫了一本兵書《玉韜》。更叫人吃驚的是,南朝士大夫們對騎馬十分反感,認為那是野蠻人才做的事情,蕭繹卻不辭辛苦花費大量時間在養馬的研究上面,並且寫了一部研究馬的專著,叫做《相馬經》,裡面的研究成果據說超出了相馬專家伯樂的水準。他對一些為正直之士所不齒的旁門左道學問也十分感興趣,甚至能夠自己給自己算命,也能通過觀察星相知道天下大勢。他的才華以及學問簡直無人能及無所不包。
但他的藝術水準以及文學成就又與他的人格形成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