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英烈邱東平:戰鬥在茅山下的魯藝教導主任 | 陽光歷史

 

A-A+

抗戰英烈邱東平:戰鬥在茅山下的魯藝教導主任

2017年10月21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71 次

  抗戰英烈邱東平(1910-1941),原名潭月,字席珍。廣東海豐人。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教導主任。2014年9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榮譽稱號。

  邱東平烈士簡介

  邱東平烈士是廣東海豐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從事革命文藝創作活動。1936年7月和魯迅等共同發表《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堅決要求抗日救國。1938年1月參加新四軍,曾任新四軍第1支隊司令員陳毅的秘書、新四軍第1支隊政治部敵軍工作科科長。隨新四軍先遣支隊進入蘇南後,寫出反映韋崗戰鬥的報告文學《截擊》。參加蘇南對日作戰多次後,寫出了《把三八式槍奪過來》、《溧武路上的故事》等一大批戰地通訊。

  皖南事變後,任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教導主任、蘇北文化協會第1屆理事。戰時狀態下,在積極參與教學和社會實踐的同時,寫出長篇小說《茅山下》。1941年7月,日、偽軍1.7萬餘人,對蘇北抗日根據地鹽(城)阜(寧)地區進行規模空前的大「掃蕩」。魯藝分院師生分散轉移。他與孟波、許晴率2大隊200多人行動。7月24日凌晨,由陶家捨轉移至北秦莊時,遭日、偽軍圍襲,他率領師生突圍,在衝過被敵軍火力封鎖的一座小橋時中彈犧牲。

  邱東平烈士平生經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到國民黨第十九路軍中宣傳抗日救國,鼓動中下層官兵奮起抗日。

  1932年"一·二八"事變時,隨十九路軍在淞滬抗日前線做部隊政治工作及民運工作。

  1934年,在上海參加左翼作家聯盟。

  1936年初,與宣俠父等組織"民族解放革命同盟"。7月,和魯迅等63人共同發表《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隨葉挺轉戰江南。

  1938年5月,任新四軍一支隊政治部工作科科長,兼任一支隊司令員陳毅的秘書。同年7月,任中共蘇南工委委員。

  1939年2月,參加延陵、丹陽戰鬥和珥陵河川伏擊戰。

  1941年初,任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教導主任。撰寫長篇小說《茅山下》前五章,描述新四軍同日軍激戰的壯烈場面及茅山人民戰鬥生活的情景。同年夏,1萬餘名日偽軍進行大"掃蕩"。7月23日傍晚,率200餘名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師生向鹽城西南轉移。24日晨,遭日偽軍襲擊。帶領幾名戰鬥人員固守一座小橋,掩護師生員工撤退。於戰鬥中犧牲。時年30歲。

  邱東平其早期的小說多以在海豐和十九路軍的經驗為素材,或以略帶表現主義的筆法刻畫根據地的新生活新人物,或揭示中國軍隊的嚴厲而腐朽的生活,為20世紀30年代的左翼文壇帶來了新鮮的空氣。1938年—1939年是他創作最活躍、最有成就的時期。代表作有小說集《沉鬱的梅冷城》、《將軍的故事》、《茅山下》等。 本書收錄了他的代表作品。

  1943年10月,陳毅在《革命烈士紀念文集》序言中,對其犧牲十分惋惜,謂:"年事青青,前途詎可限量,而一朝殉國殞身,人才之損失,何能彌補。言念及此,傷痛曷極!"

  《截擊》、《宣揚"皇道"者行列》、《把三八式槍奪過來》等通訊報導,宣傳新四軍打擊日本侵略者的重大勝利。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