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降將到戰神,李世民對他的信任簡直讓人嫉妒 | 陽光歷史

 

A-A+

從降將到戰神,李世民對他的信任簡直讓人嫉妒

2017年10月21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97 次

  一提到李靖,可能腦海中第一印象便是哪吒的老爹,然而歷史上真實的原型李靖,其才幹名氣甩出神話版李靖一條街,是個真正厲害的人物!

  

1476787289331724.jpg


  唐朝初年,天下動亂,南有蕭銑,北有突厥,西有吐谷渾。在這個新建立的王朝岌岌可危的時候,戰神李靖橫空出世,幫助李淵掃平天下、統一全國、外擊異族、開疆拓土,奠定盛世局面的基礎。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此生未嘗一敗!

  李靖的一生可分為三段。

  他的前半段人生頗為坎坷,本是隋朝名將韓擒虎的外甥,按道理說應該為隋朝效力,但天意往往便是那麼弄人,隋煬帝無道,天下人起來反抗他,其中也有唐高祖李淵。

  李靖看出李淵的意圖,便打算回江都向隋煬帝報告,但卻因故滯留在長安。李淵攻下長安聽說李靖的意圖後很是惱火,便想殺他而後快。

  李靖滿腹經綸,正是渴望建功立業的時候,自然不想就這樣死去,危急之時決定轉投李淵,他大喊:「明公不想成就大業嗎?為何斬殺壯士?」最終,在李世民的求情下,李淵終於留他一條性命。但誰也沒有想到,此舉為李唐天下留下了萬里前程。

然而,起初沒人對這名降將抱有多少信任,李淵也不例外。自打李靖投靠了李淵,就一直沒受到過重用,在幕府中僅擔任三衛,官職卑微,一直沉寂了四年的他,終於在平定南梁蕭銑的時候,才有了出頭的機會。

  李唐政權想要完成統一,勢必會南下作戰。當時的蕭銑打著梁朝皇族後裔的旗號,趁隋末亂世之時控制了長江流域,定都江陵,仗著水勢與李淵的軍隊對抗。此時的李靖終於有了用武之地,都說北方人不擅長打水戰,但他偏偏是個例外,平定蕭銑之戰是李靖獻給李唐的見面禮,將這場仗打出了趣味,步步兵行妙招。

  其中最能體現李靖才能有四招。

  第一招:李靖把巴蜀酋長的子弟都招來做官,說是做官其實都是人質,將蕭銑的後方釜底抽薪;

  第二招:長江汛期水勢洶湧,在所有人都認為應該休整的情況下,他卻發兵突襲,破浪克江陵,將對方打的措手不及;

  第三招:他將繳獲的艦船全部「棄」於長江,使蕭銑的援軍誤認為江陵已破,只敢觀望不敢上前,此乃攻心之戰;

  第四招:攻下江陵後,李靖嚴令唐軍不許劫掠,收攏民心。

  以此四招,一個月之內,李靖就兵不血刃地控制了蕭銑政權的全部領地。再看此時李淵聽此喜訊,對他又封又賞,全然不是當年留人小命卻愛搭不理的態度了。

  

1476787379832830.jpg


  李靖的中段人生可謂是十分的精彩,人生開掛!李靖戰略之謀實可稱舉世無雙,他平定蕭銑,安撫嶺南,平定輔公拓,抗擊東突厥和翦滅東突厥等幾件戰事均完成的精彩漂亮!以愚之見,最為漂亮的當屬翦滅東突厥之戰!

  話說從李世民為李靖求情的那刻起,李靖就注定要和李世民君臣扶持。李世民登基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沒事就來找麻煩的草原民族——突厥。

  一個天寒地凍的正月,29歲的兵部尚書李靖,帶著3000精騎,出馬邑,襲定襄,夜攻東突厥頡利可汗的大帳。慌亂中的頡利,以為李靖出動了傾國之兵,倉皇北逃。等他逃得夠遠了,又自作聰明地玩起了「請降」之計,以求喘息時間。

  於是,李世民和李靖一個在宮廷、一個在塞外,遠隔千里卻十分默契。李世民派來議和的使者唐儉,也暗中派來了他所率領的主力部隊。就在唐儉和頡利握手言歡時,李靖抓住了突厥人一瞬間的鬆懈突然出襲,不可一世的東突厥汗國滅亡了。

  一月出征,四月凱旋,迅速得驚人,李靖三千騎兵深入敵境,竟然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實在是不得不讓人佩服。李世民很是開心,太上皇李淵甚至激動的在群臣貴戚的面前親自彈起了琵琶。這是李世民時代一次登峰造極的勝利。

  在取得了數不清的勝利後,此時的李靖已然身居高位,也慢慢地進入了人生的後半段。

  歷史上有許多名將在身居高位時因迷戀手中的權利而不得善終,李靖則十分清醒,他在青少年時曾銳意進取,如今富貴在身,卻知足而退,他在擔任宰相4年後(貞觀八年)便提出因自己有足疾,請求回家養病。此刻的皇帝唐太宗也看出了他的用意,更是對他讚賞不已,額外對李靖做出了許多賞賜,准他回家養老。

  f000006466ee61aff32.jpg

    當時的人都知道李靖的妻子是著名的美女紅拂,因此都認為李靖會與紅拂廝守而終,不再過問國事。可剛剛回家養老不足兩月,就發生了吐谷渾進犯涼州的事件,唐太宗決定興兵反擊。在任命統帥時,自然想到了足智多謀、震撼邊庭的李靖,但身為一個皇帝剛剛答應人家回家養病,不好開口讓李靖復出。然而,位名將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這位63歲高齡的老將軍不顧足疾與年事已高,主動請求掛帥,親自帶領唐軍遠征吐谷渾。

  這是李靖一生中最為艱難的一次行軍。吐谷渾盤踞在青藏高原的東端,地形佔優勢,曾3次令唐朝軍隊無功而返。李靖的策略是,不做正面進攻。於是,幾十萬唐軍,硬是從青海甘肅交界的狹窄小路上穿越過去,在吐谷渾身後發起了進攻。李靖用了半年的時間,橫行青藏高原五六千里,最終在積石山惡戰一場,使吐谷渾可汗最終自縊而死,國土盡歸唐朝。

  此戰為唐軍在西北各部族樹立了威信,也向西擴大了唐朝疆域的實際控制範圍。他創下了貞觀時期唐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神話,也為自己的出征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貞觀二十三年,李靖79歲,唐太宗特地來看望病榻中的他。見李靖病危,十分難過地對李靖說:「公乃朕生平故人,於國有勞。今疾若此,為公憂之。」這年7月2日,李靖溘然逝去。唐太宗冊贈司徒、并州都督,給班劍、羽葆、鼓吹,謚曰景武,陪葬昭陵。墳墓墳形模仿衛青墓的「陰山」和霍去病墓的「祁連山」,一口氣把突厥鐵山和吐谷渾積石山,「以旌殊績」。

  我們不妨假設一番,如果他未曾去世,而是活到了征討高句麗的時候,那是他是否能夠再次掛帥帶領唐軍取得勝利?如果真是那樣,那他便是為唐朝平定了東西南北四面,這樣功績可謂極限,然而壽命終有盡,歷史也沒有假設。可以說沒有李靖,就沒有邊境的安寧!就沒有唐朝遼闊疆域!就沒有貞觀之治也!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