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官親歷八路遊擊戰:以1人傷亡的代價斃15日軍
當英美盟國友人回首1944年、1945年時期的延安,他們發現,只有真正誠實、不懷偏見的目擊者,才看到了當時問題的關鍵,準確預見了戰後中國的格局。
加入八路軍的英國友人林邁可、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副衛隊長埃文斯·卡爾遜、1944年到達延安和中共敵後戰場的美軍觀察組,這是明天起在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播出的紀錄片《來自延安的報告》的3位「主人公」。該片試圖從他們的視角,集中表現英美同盟國眼中的中共敵後抗戰的重大戰略價值。
林邁可與美軍觀察組和中共高層領導人的接觸中,將得出怎樣的結論?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是否真的能成為盟軍與日本決戰依靠的力量?而中共中央對美軍觀察組的到來,又有著怎樣的戰略構想?紀錄片又如何在堅硬且強大的內核敘事中同時彰顯出史料價值與文本意義?
該片總導演陳菱如此闡述:「我們講述國際視野下中共敵後抗戰的戰略價值,但這並不意味著大歷史的乏味與人情味的缺失。」相反,第一手的解密檔案和親歷者透露的細節,呈現出的都是宏闊歷史背景下,人物個體與戰爭格局的微妙關聯,是英美盟國友人的有感而發:「延安是個神奇的地方。」
當這些英美盟國友人回首1944年、1945年時的延安會發現,只有真正誠實、不懷偏見的目擊者,才看到了問題的要害,準確預見了戰後中國的格局。
「八路軍發展了一種尚未被別的軍隊使用的戰術」
該片從1937年8月淞滬會戰剛打響時,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副衛隊長卡爾遜上校抵達上海講起。受美國記者斯諾的啟發,在淞滬會戰尾聲,卡爾遜悄然離滬,前往華北觀察中共領導的八路軍的抗日實景。在山西,他與八路軍總司令朱德會面,並親身經歷了一場遊擊戰。
「那年聖誕節的前夜,朱德抽出時間,和一位美國軍人探討平型關戰役。」卡爾遜在寫給羅斯福的報告中提到,朱德派出一位得力的指揮員護送自己穿越封鎖線,但這次護送行動卻變成了一場突襲戰。途中,由於百姓及時送來情報,避免了他們與日軍的一場遭遇戰。但出乎卡爾遜意料的是,護送他的陳錫聯卻決定主動出擊去突襲這支日軍。借助於熟悉的地形,陳錫聯帶隊伍抄小路翻過山坳,摸到敵人後防攻其不備,以犧牲一人的代價擊斃日軍15人。八路軍的戰法,讓親歷其中的卡爾遜歎為觀止,他連夜寫道:「和日軍相比,八路軍的武器簡陋,尤其缺乏重武器,但八路軍發展了一種尚未被別的軍隊使用的新戰法。」
隨後的1938年5月,在斯諾筆下紅星照耀的地方,卡爾遜在延安鳳凰山見到了毛澤東,也終於瞭解到這種新戰法即為「遊擊戰」。「我面前的這位偉人,他那獅子似的頭主宰著很健壯的體魄,又長又厚的黑髮從中間分開。一雙和藹的眼睛望著我……」作為美國政府軍方最早接觸中共的官員,卡爾遜應當慶幸,因為彼時的毛澤東正在閉門撰寫一部重要著作,那就是對抗日戰爭具有戰略指導意義的《論持久戰》。那天,毛澤東與卡爾遜促膝長談,第一次將中共最高層的抗日戰略直接反映給羅斯福總統。他對卡爾遜說:「日本軍隊進佔一地,我們轉向另一個地方;他們追擊,我們就後退。日本兵力不足,無法佔領全部中國,只要人民有志氣忍受困難,有願望繼續抵抗,中國就不會垮。」毛澤東卓越的洞察力,和眼前簡陋的窯洞、簡樸的生活形成鮮明的對照,卡爾遜被感動了。作為第一位訪問毛澤東的美國政府官員,他意識到,自己所聽到的,是關於中共抗戰最根本的戰略,想起行前羅斯福總統的囑托,這份情報太重要了。
「共產黨是一股得到大眾擁護的力量」
卡爾遜曾預言,美國與英國終將與日本開戰。當珍珠港事件爆發,這個預言不幸言中之時,一位在北平的英國學者林邁可開始了他的逃亡之旅。他的逃亡路線與卡爾遜所到之處極為相似。但不同的是,林邁可被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挽留,加入了八路軍。
林邁可畢業於牛津大學,未來有一天,他將繼承父親的勳爵爵位,成為一名英國貴族。後人無法探知林邁可加入八路軍的真正動因,也許是他與白求恩一見如故,也許是聶榮臻的挽留,也可能是此後中國籍妻子的感染,但有一點能肯定,林邁可曾經寫道:「事情是很明顯的,任何有血性、有思想的人,都有義務去反對日本軍隊。」在這位儒雅的英國紳士眼中,「相比日本軍隊,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是八路軍的最大優勢」。1939年起,林邁可開始給遊擊隊運送一些他們奇缺的器材和藥品。同時,他還學以致用,以精湛的無線電技術支援八路軍。
與林邁可的遊學不同,美國人急迫地到延安來,心中是裝有疑問的:共產黨人是否真能成為盟軍與日本決戰依靠的力量?他們的軍事觀察組代號「迪克西使團」,寓意即在此。前美軍觀察組成員阿道夫·蘇斯朵夫說:「《迪克西》是一首美國民間歌曲,本來指南方,指那些浪漫的事。把我們叫做『迪克西使團』,就是在問,共產黨的真相是什麼。」
大量事實堆積在觀察組面前。先是美方收到一份由葉劍英提供的軍事地圖,這對盟軍在華北華中的登陸作戰計畫大有裨益。當時的美軍觀察組政治顧問謝偉思拿到地圖後將其與美方飛行員的報告比對,得出結論,葉劍英給他們的地圖與美方獨立情報人員的調查結果完全吻合。
在延安,美國人感受到的不僅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坦誠,還有深情厚誼。杜倫是當年美軍觀察組裡深入敵占區最遠的一人,他到達了接近保定的冀中根據地。在那裡,他見到當年率部擊斃日軍中將阿部規秀的楊成武。杜倫向楊成武請戰,希望到敵情危險的村莊去。不想,日本人得到情報後,不僅懸賞捉拿杜倫,還派出六七百人的隊伍追捕他。結果,在村民盧大娘家的地道裡,杜倫躲過日本人的追捕,而大娘為了掩護他,不幸被日軍剁去手指。
「共產黨是一股得到大眾擁護的力量,這讓我們美軍觀察組也得到庇護。」美軍觀察組發起人、史迪威將軍的政治顧問約翰·戴維斯在一份重要報告中寫道,「中共將來很可能會打贏。我的理由是,他們獲得了人民的支持,廣泛的人民支持。」而謝偉思也鄭重落筆:「除非國民黨在政治和經濟改革中與共產黨人合作,以證明它自己能與人民的領導者抗衡,否則,共產黨人將在幾年之內成為中國決定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