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諜鄭國為何要修建鄭國渠?2000年前的潛伏 | 陽光歷史

 

A-A+

間諜鄭國為何要修建鄭國渠?2000年前的潛伏

2017年03月23日 野史秘聞 暫無評論 閱讀 267 次

  鄭國是韓國(都城在今新鄭市)人,有意思的是,他的名字和被他的祖國滅掉的國家鄭國同名,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不過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捲入了戰國末期影響最大的一起間諜案,並在這部戰國版的《潛伏》中扮演了絕對的「男一號」。

  戰國後期,秦國的強勢崛起令東方諸國極為恐慌,首當其衝的韓國更是惶惶不可終日。怎麼辦?坐以待斃終歸不甘心,即便垂死也要掙扎,因為這畢竟能帶來一絲生的希望。於是,一項絕密的派遣「間諜」計畫在韓國最高層醞釀出籠——巧妙利用特殊人才的特殊作用,從內部削弱秦國實力,從而達到阻其東擴的終極目的。經過嚴格篩選,這項光榮而神聖的使命落到了鄭國肩上。

  這時,鄭國的公開身份是水利專家,不是普通的,而是「工程院院士」級別的,這種身份在國際上鳳毛麟角,屈指可數,絕對的緊俏人才。鄭「高工」還有一不為人知的非公開身份——韓國「中央情報局首席間諜」。此次韓王給他下達的具體潛伏行動指令是:以建造水利工程為名,盡其所能耗費秦國的人力、財力、物力,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鄭國肩負使命潛入咸陽,伺機面見秦王,歷數興修水利的益處。秦王動了心,強國離不了糧食,而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再者,人才難得,重用外來客是秦國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於是,一紙命令下達,開工興建水渠,鄭國任「工程辦主任兼總工程師」。鄭國正式在秦國潛伏下來,按照預定程序實施破壞計畫。

  一切進展順利,情況甚至比預想的還要好,這令雄心勃勃的鄭國和他的上司們竊喜不已。不料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韓國的「間諜」計畫和鄭國的「間諜」身份同時被秦國「安全部門」偵知,秦王惱羞成怒,欲砍鄭國以懲其罪。為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同時對所有外來客卿下達「逐客令」,以徹底剷除滋生「間諜」的土壤。

  鄭國爽快,他清楚這時候的任何辯解都是徒勞無益白費口舌,因此對自己的「間諜行為」供認不諱,但還是坦言相告:「大王,我建議修渠雖有其他目的,但這條渠對秦國確實大有益處啊!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秦王一想,這話倒是有理。也就在這時,在秦國「中央國家機關」打工的河南老鄉李斯給秦王上了那道著名的《諫逐客書》,說服秦王收回「逐客令」,客觀上幫了鄭國一把,於是,秦王決定刀下留人,但交換條件是鄭國必須按時完成水渠的修建。

  鄭國留下了,繼續從事他未完成的事業,這時的他,似乎已經忘掉了「間諜」身份和使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鍾愛的水利事業,這才是他真正的用武之地。終於,歷經10年,一個「超級間諜」創造了人間奇跡,一項偉大的古代水利工程在他手上誕生——「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為渠,並北山東注洛三百餘里……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鐘。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為紀念鄭國的這一歷史性貢獻,秦國人將這條水渠命名為鄭國渠。

  讓韓王始料不及的是,鄭國渠的修建並沒有出現他所希冀的局面,儘管秦國為此耗費了很大的國力,但實力不但沒有削弱反而得以增強,正是得益於這條適得其反的鄭國渠。具諷刺意味的是,在鄭國渠建成7年後,第一個遭秦國滅亡的國家正是韓國。多少年來,人們似乎早已忘掉了潛伏「間諜」鄭國,而只記得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古代著名水利家。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