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日記沉痛剖白:我的八大性格弱點及病源
導讀:蔣介石這個人,沒想到他有這麼真誠、勇敢、深刻的自我反省。也許,這正是他敗退台灣卻沒有後悔死、痛苦死、而能盡快調整心態,開創新局,並得享88歲高壽的原因吧?今天忽然想起談蔣介石這個人,是因為看到他在日記裡反省自己的性格弱點,感受到他很真誠,也看到他的反思還有不足,想跟朋友們聊幾句。
在台灣的老年蔣介石
1936年11月10日,蔣氏在日記中分析自己「一生短處缺點與病源」:
甲、用人未及科學方法,並無綿密計畫;
乙、用人專用其才,而不計其德,不能察言知言;
丙、缺乏匯聚功能,部屬中自生矛盾與衝突;
丁、本人衝動性大,繼續性少,手令多而變更性繁,此乃思慮不周,行動輕率之過也;
戊、感情常勝於理智;
己、不注重提綱挈領,細事操勞過多;
庚、長於應變,短於處常,用人行政皆於臨急關心;
辛、各部機關未能調整充實。
年輕時期的蔣介石
除了最後一條,其它7條總結不可謂不犀利,認識自己、批判自己不可謂不嚴厲。不過,在我看來,仍然偏於表象,而未能深入認識到真正深層原因。
人所有的觀念、行為、情緒,背後都是最深層的慾望和恐懼在影響著。我們看到的只是表現出來的樣子而已。我在前幾年看過《蔣介石日記》,印象最深的,是他在當黃埔軍校之前的那幾年,內心充滿著的抱怨、牢騷、憤懣、痛苦和掙扎,甚至幾次辭職不幹了。在他看來,人際關係中到處是相互猜疑、傾軋,小人當道,生存環境極為惡劣。看起來,那時的老蔣就是一悲催屌絲男。
蔣介石,我小時候(80後那些年)在大陸一直被稱為「老蔣」、「蔣光頭」,或者「運輸大隊長」。當然,國軍會稱呼他為委員長、校長。運輸大隊長這個外號顯然有嘲笑之意,是說他不會打仗,槍炮都被解放軍繳獲了,像是送槍送炮。
抗戰時期的蔣介石
後來我認了字,看了書,才慢慢認識到事情有很多側面,並非想的那樣。
要瞭解現代中國的奮鬥,不可不知蔣介石。要看一個人如何面對失敗,「校長」也是一個極佳案例。如有機會去台灣,一定抽時間好好看看,老蔣在剛去台灣那幾年是怎麼挺過來的,走過了怎樣的一條心路歷程。
被打倒了,他再站了起來;慘敗了,他再創了輝煌。這注定是一條艱難的心路,也一定是一條喜悅的心路。一定會對我們有很大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