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文字懷念明朝是文字獄:文字不通也會入罪
文字獄應該大家都不是很陌生,明清的時候,很多人就因為文字獄而失去了性命。很多人都會發問,到底什麼是文字獄呢?明朝的暫且不說,在清朝的時候,由於是滿洲人統治天下,而且很多漢人無法忘記明朝政治。於是就有了反清復明之說,所以但凡有文字涉及到明朝的事情,便會遭到文字獄的劫難。
關於清代文字獄的書籍很多,首推黃裳寫的《筆禍史談叢》和金性堯寫的《清代筆禍》,兩本書都是小冊子,要言不煩,提綱挈領,有述有評,見解獨到。其次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故宮博物院文獻館編纂的《清代文字獄檔》,貴在資料一手,親歷感強。如果喜歡看故事的話,史景遷所寫《皇帝與秀才》不容錯過,該書是通俗歷史讀物,長度相當於一個中篇,詳細講述了雍正王朝著名的文字獄「曾靜遣張倬投書案」。
以言獲罪歷代都有,以清代為盛,尤其是乾隆在位的60年,文網之密,文禍之多,在中國歷史上甚為罕見。
通過研究清代文字獄和《大清律例》,我發現,文字獄不過是大清王朝控制社會諸種殘酷手段的一鱗半爪而已,只是因為得罪了讀書人,以及後來革命派打倒滿清政權的需要,才被後世放到很重要的位置進行討論。其實,根子不在以言獲罪上,而在於封建集權司法體繫上。
我以前不知道,文字獄其實是有法可依的。《大清律例》有「大逆」罪,居「十惡」之列,草民妄議朝政、上書不知忌諱,就會觸犯這條罪名。
關於文字獄的起因,魯迅說過,「大家向來的意見,總以為文學之禍,是起於笑罵了清朝,然而,其實是不盡然的。」「這些慘案的來由,都只為了『隔膜』。」魯迅的意思是,雙方信息不對稱,讀書人熱臉湊到統治者冷屁股上,非但未得功名,結果挨了刀斧。黃裳說,翻翻《清代文字獄檔》,所有的案例,除了少數是皇帝偶然發現,或得力鷹犬的賣力誅求外,絕大多數都是自投羅網的。這些人懷著卑微的目的,希望憑借詩文得到皇上賞識,最終撞在刀口上。
文字獄害死不少書獃子。直隸人王肇基寫了一些文理不通的詩,要獻給乾隆,被陝西巡撫查出問題。事發後,他說「如今是堯舜之世,我何敢有一字訕謗,實系我一腔忠心,要求皇上用我」。乾隆御批「竟是瘋人而已」,最終立斃杖下。
不過大部分文字獄的罪名其實是無中生有的羅織。胡中藻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乾隆御批胡中藻的《堅磨生詩抄》,極盡上綱上線之能事。「一把心腸論濁清」,被乾隆認為是加濁字於國號之上。「朝門聞說不開開」,被乾隆解讀為諷刺他不上朝。難怪黃裳說乾隆的這些推論是「神經衰弱者的夢囈」。
文字獄鬧得人心惶惶,竟有自願上鉤的。蔡顯《閒漁閒閒錄》,是自己到府衙門自首的。在蔡看來,書中沒有任何犯忌的詞句,但畏懼他人羅織舉報,才自首。兩江總督可不這麼認為,「罪該萬死」是逃不掉的,乾隆御批「從寬改為斬立決」。
不過文字獄中,也有一些無罪開釋的例子。在杭州吳山的城隍廟上,曾進行過一次文字獄庭審。何毅庵與人出了一本《越州三子》,被查抄。杭紹會審於城隍廟。何不但拒絕認罪,而且當庭反控會審官員才大逆不道。奇跡是,何等人竟被無罪開釋。
文字獄的陰影至今在人們的心頭還沒有散去,雖然依靠寫文章可以求得功名,但是「禍從口出」,因為言論而遭到無妄之災,甚至是導致殺生之禍的也有不少。於是,在經歷過血災風雨的上一代人,更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學習理科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