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軍抗戰紀實:滇軍老兵回憶60軍抗戰細節和經歷
趙錦雯
又名錦文 號雨金
1894-1965年
雲南昆明人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6期工兵科畢業。1920年任雲南講武堂韶關分校教官兼駐粵滇軍連長。1921年任粵軍第1師軍官教育班教官,不久調任粵軍第1師4團2連連長。1924年任黃埔軍校中校工兵教官。1925年10月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1師2團參謀長。1926年5月任黃埔軍校管理處上校處長,不久轉任第1軍20師59團團長,參加北伐。1935年8月任國民政府參謀本部少將高參。1937年8月任第60軍參謀長。1938年6月任第30軍團參謀長,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1月任第1集團軍參謀長,1940年任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1947年退役。1949年任雲南綏靖公署中將參議,同年12月9日在昆明參加起義。後任解放軍雲南省軍區參議、雲南省人民政府參事。
■歷史記憶
抗戰時期,雲南日報對滇軍出省抗日的報道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華民族的全面抗戰由此拉開了帷幕。
雲南地方部隊僅以28天迅速整編為4萬餘人,按照國民政府發表的番號,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
1937年10月8日,六十軍官兵在無數從四面八方湧來的人們的夾道歡送下,浩浩蕩蕩地奔赴抗日前線。
奉命保衛南京,未料才到浙江金華,南京陷落
「國軍之冠」到武漢
六十軍第一八二、一八四師從昆明出發,一八三師從曲靖出發,開赴抗日前線。當時的交通極為不便,部分行進基本靠步行。他們頭戴法式鋼盔,身穿黃色的棉布軍裝,小腿上打著綁腿,腳上穿著雲南特有尖口連絆布鞋,肩扛步機和輕、重機槍,馬拉大炮,翻越雲嶺高原的崇山峻嶺,千里挺進到湖南三湘大地,沿途受到各地群眾、政府及抗日救亡團體熱烈盛大的歡迎和慰問。人們為出征將士端茶送水、牽著駱羊前來犒勞軍隊,使官兵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
六十軍經過平彝(今富源)、盤縣、安順、貴陽、銳遠、玉屏、晃縣、沅陵、常德等地,長途跋涉4000餘里,步行48日,全部抵達湖南省省會長沙市。
裝備精良 讓中央軍自歎不如
1937年11月中旬,六十軍坐火車經粵漢線轉浙贛線開往浙江,本來是要去保衛南京城,不料先頭部隊到達金華時,獲悉南京已被日軍攻陷。於是又遵照國民政府國防部的命令,轉乘火車經南昌再從九江乘船而上,於1938年元旦到達湖北省省會武漢市。
大膽揣想,如果滇軍能趕到南京,或許歷史會是另一種樣子。就當時的中國軍隊而言,六十軍是裝備最強、人數最多的一個軍,遠遠超過其他地方雜牌軍,就連國民黨嫡系的中央軍也自歎不如。以裝備來講,六十軍不僅有從德國購進的克虜伯山炮,還有哈奇開斯氣冷式高射機槍,射速每分鐘400發,配有普通、曳光、發煙、穿甲4種彈頭,為當時中國軍隊最先進的武器。每個連隊有3挺7.9毫米重機槍,最高射速每分鐘800發,還有6挺輕機槍、3門迫擊炮、4個擲彈筒、63支步槍、20支手槍,每人一頂法式鋼盔。這支滇系抗日出征部隊,在軍容軍紀上,也比其他國民黨軍隊勝出一籌,其整體素質已為「國軍之冠」。就連蔣介石也驚喜若狂。他特意命令六十軍高唱著自己的《出征歌》,沿漢口繁華區繞行一周,向駐武漢的外國使節和其他外國商團表明中國還有一支完好無損的精銳部隊可以用到抗日前線,同時也是對中國抗日軍民的一種安慰。
在武漢期間,蔣介石經常約見盧漢,並給六十軍以極高的待遇,請德國顧問到部隊訓練中下級軍官,傳授軍事技術;還把六十軍作為特種軍編制,增加了3個補充團,配備了20多輛卡車;贈送了500支德國造20響駁殼槍、300支左輪槍、10多萬發子彈;將搬遷到武漢的蘇州博愛醫院配置給六十軍做後方醫院,專門收容該軍的傷病員。武漢是當時中國的政治首腦,各種抗日宣傳活動風起雲湧。當地的各家媒體對六十軍連續作了大量鼓舞人心的報道,稱這支中國王牌部門已從大西南到達武漢,即將奔赴前線與日軍決戰,推動了武漢民眾抗日熱情的不斷高漲。
中共黨支部進入滇軍
六十軍出征前,中共雲南地下黨員組織就利用張沖等滇軍將領的關係,派出張永和等共產黨秘密打入滇軍內部,張永和擔任了一八四師政治部主任(也稱政訓處長)。
六十軍到達武漢後,一八四師師長張沖通過張永和與中共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取得了聯繫。
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負責人葉劍英、羅炳輝同張沖見了面。羅炳輝以屬滇軍舊部和雲南同鄉的身份多次拜訪盧漢、張沖等六十軍高級將領。在接觸中,六十軍將領們進一步瞭解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大大開闊了政治眼界。張沖本人甚至還提出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要求。鑒於當時的形勢,周恩來、葉劍英和羅炳輝的意見是:「暫時留在黨外,可以更好地多做工作。」這一要求得不到同意,張沖又提出請求多派一些中共黨員到一八四師工作。不久,中共中央和南方局派出張天虛等人進入了一八四師。
1935年春,張天虛遵循上級指示與聶耳等人東渡日本。好友聶耳罹難,他護送聶耳骨灰回國,黨組織指派他赴延安參加抗戰,後又去山西前線宣傳抗日。六十軍到達武漢後,張天虛以共產黨員的身份,與周時英、薛子正等人受黨的委派,秘密進入一八四師參加抗戰。他創辦了當時中國軍隊唯一的一份由軍人辦的報紙《抗日軍人》。在浴血台兒莊時,這份報紙發表了《指揮所裡》、《運河的血流》、《血肉築成的長城》等很多反映戰地生活的文章,分發給一八四師及六十軍各兄弟部隊,極大地鼓舞了全軍官兵英勇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