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火突擊紅石鎮:旋風司令韓先楚威名揚 | 陽光歷史

 

A-A+

雪火突擊紅石鎮:旋風司令韓先楚威名揚

2017年11月09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73 次

  一次陣亡7人卻殲敵1個師又1個團的成功伏擊,一個25:1的神奇記錄,一場幾乎無人知曉的偉大戰鬥。

  1947年4月3日6時,在東北一個叫做紅石鎮(位於今吉林省柳河縣)的地方,突如其來的猛烈炮火打破了凌晨的寂靜。炮火急襲之後,東北民主聯軍的指戰員們頂著凌厲的寒風,踏過沒膝的積雪,對當面敵人發動了快速絕倫的勇猛衝擊。這場戰鬥僅僅持續了短短的10個小時,卻誕生了一個驚人的記錄:國共雙方人員損失25:1。國民黨軍1個師又1個團的部隊在戰鬥中遭到毀滅性打擊,東北民主聯軍僅僅陣亡7人。

  這是一場本應當彪炳千秋的經典伏擊戰,長期以來卻一直埋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偉大的戰鬥理應成為人類永恆的記憶。本人在此拋磚引玉,誠請各方人士批評指正。

  一、狹路相逢黑土地

  1947年3月下旬,國民黨軍和東北民主聯軍在「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中的較量走到了最後階段。經過此前3個多月的連續作戰,國民黨軍機動兵力較少,士氣低落。相反,東北民主聯軍不斷發展壯大,各部隊戰術素養迅速提升,國共雙方實力差距逐漸縮小,東北戰局正在悄悄發生著可以決定歷史走向的重大轉變。

  松花江解凍後,東北民主聯軍北滿部隊南下策應不便,從而給了杜聿明可乘之機。杜聿明決定繼續堅持「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計畫,以一部兵力監視東北民主聯軍北滿部隊,集中主要力量,對南滿臨江地區發動第4次進攻。杜聿明調集11個師約20個團,共計10萬人,由東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長官鄭洞國親自指揮。國民黨軍兵分三路,中路部隊擔負主攻任務,左右兩路部隊負責策應中路作戰。中路部隊主力為13軍第第89師,另有54師162團、暫編20師一部等多支部隊,總計約10個團,指揮官為13軍軍長石覺。3月27日,國民黨軍開始發起進攻。此後,其左、右兩路部隊行動謹慎、緩慢,中路第89師則驕兵冒進,氣焰囂張,大有不克臨江誓不罷休之勢。

  第89師如此囂張,與其強大的戰鬥力密不可分。第89師組建於1931年,是蔣介石正宗嫡系部隊。國民黨軍中名列蔣介石八大金剛的錢大鈞、曾有「中原王」之稱的湯恩伯都曾在該師擔任師長,民族英雄戴安瀾也曾在該師擔任副師長。抗戰期間,第89師在南口血戰中曾經讓日軍傷亡慘重,在台兒莊大捷中也立下過赫赫功勳。抗戰勝利後,第89師奉命進軍東北。1945年11月15日,第89師佔領九門口,對山海關形成合圍,成功迫使東北人民自治軍(1945年10月31日,東北地區共產黨軍隊統一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1946年1月方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放棄山海關。在國民黨軍的作戰序列中,13軍是一支傳統主力部隊,第89師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13軍的骨幹部隊。該師不但擁有美械裝備,軍官也大都受過正規軍事訓練,基層士兵大多都久經沙場,作戰經驗豐富,戰鬥力之強,確實非一般國民黨部隊可比。

  同第89師相比,東北民主聯軍遼東(南滿)軍區主力第3、4縱隊頗有點名不見經傳的味道。此外,這2支部隊在之前的3次臨江保衛戰中消耗較大,實力受到很大削弱,形勢極為嚴峻。面對國民黨軍咄咄逼人之勢,中共中央南滿分局書記陳雲主持召開會議,決定無論形勢多麼嚴峻,無論代價多麼巨大,都要堅持下去。陳雲在致林彪等人的電報中明確提出,即使把第3、4縱隊打掉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也要爭取較為完整的南滿根據地。

  二、臨陣換將設奇謀

  為保證此次臨江保衛戰的勝利,遼東軍區決定成立前方臨時指揮部,由第3縱隊司令員曾克林和第4縱隊副司令員韓先楚分別擔任正、副總指揮,並要求韓先楚到第3縱隊協同曾克林指揮作戰。3月31日,韓先楚接到軍區的作戰動員令,立即出發趕往第3縱隊會商作戰計畫。當晚10時,韓先楚同隨行參謀人員以及騎兵通訊班共10餘人到達第3縱隊指揮所四道溝子。

  經過一番討論,關於作戰方案產生了兩個不同的意見。第3縱隊首長認為,國民黨軍暫編20師屬於滇系部隊,戰鬥力一般,且處於戰線外側,易於殲滅,因此主張先解決暫編20師。韓先楚則提出了另外一個幾乎是截然相反的意見:殲滅美械裝備的第89師。韓先楚的理由是,第89師是國民黨軍主攻部隊,一旦將其消滅即有可能粉碎國民黨軍的進攻。但第89師戰鬥力強悍,且處於中間位置,以其為目標顯然比較冒險。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爭執不下,最後決定將2個作戰方案同時上報陳雲和遼東軍區司令員肖勁光裁決。

  電報發出後不到兩個小時,就收到了陳雲和肖勁光的復電。兩人在復電中不但明確表示同意韓先楚的意見,而且指定由韓先楚統一指揮戰鬥。關於作戰方案的爭議結束了,卻隨之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臨陣換將乃是兵家大忌。更何況曾克林的職務原本高於韓先楚,當時的參戰部隊又以第3縱隊為主。照常理推測,韓先楚統一指揮第3、4縱隊必然會存在較大困難。

  此時已是4月1日凌晨,第89師即將進入紅石鎮地區,而紅石鎮正是韓先楚早已選定的伏擊戰場。戰機稍縱即逝,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作戰準備,必將陷於被動。這時候,第3縱隊的首長們表現出了難能可貴的大局意識,他們立即將指揮權交給韓先楚,並在各個方面給予全力配合。難題迎刃而解,在3、4縱隊指戰員的通力配合下,一張無形的大網在紅石鎮附近悄悄地、迅速地張開了。

  根據作戰計畫,第3縱隊第7、8師,第4縱隊第10師(欠1個團)協力擔負圍殲任務。第3縱隊炮兵團配屬第7師作戰,軍區炮兵團一部和第4縱隊炮兵團配屬第10師作戰。以上人員合計21000人左右。另以第3縱隊第9師等部隊負責阻擊國民黨軍增援部隊。

  隨後發生的一切證明,東北民主聯軍伏擊第89師的計畫完全出乎國民黨軍意料之外,從真正意義上收到了出奇制勝的效果。

  第89師如此囂張,與其強大的戰鬥力密不可分。第89師組建於1931年,是蔣介石正宗嫡系部隊。國民黨軍中名列蔣介石八大金剛的錢大鈞、曾有「中原王」之稱的湯恩伯都曾在該師擔任師長,民族英雄戴安瀾也曾在該師擔任副師長。抗戰期間,第89師在南口血戰中曾經讓日軍傷亡慘重,在台兒莊大捷中也立下過赫赫功勳。抗戰勝利後,第89師奉命進軍東北。1945年11月15日,第89師佔領九門口,對山海關形成合圍,成功迫使東北人民自治軍(1945年10月31日,東北地區共產黨軍隊統一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1946年1月方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放棄山海關。在國民黨軍的作戰序列中,13軍是一支傳統主力部隊,第89師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13軍的骨幹部隊。該師不但擁有美械裝備,軍官也大都受過正規軍事訓練,基層士兵大多都久經沙場,作戰經驗豐富,戰鬥力之強,確實非一般國民黨部隊可比。

  同第89師相比,東北民主聯軍遼東(南滿)軍區主力第3、4縱隊頗有點名不見經傳的味道。此外,這2支部隊在之前的3次臨江保衛戰中消耗較大,實力受到很大削弱,形勢極為嚴峻。面對國民黨軍咄咄逼人之勢,中共中央南滿分局書記陳雲主持召開會議,決定無論形勢多麼嚴峻,無論代價多麼巨大,都要堅持下去。陳雲在致林彪等人的電報中明確提出,即使把第3、4縱隊打掉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也要爭取較為完整的南滿根據地。

  二、臨陣換將設奇謀

  為保證此次臨江保衛戰的勝利,遼東軍區決定成立前方臨時指揮部,由第3縱隊司令員曾克林和第4縱隊副司令員韓先楚分別擔任正、副總指揮,並要求韓先楚到第3縱隊協同曾克林指揮作戰。3月31日,韓先楚接到軍區的作戰動員令,立即出發趕往第3縱隊會商作戰計畫。當晚10時,韓先楚同隨行參謀人員以及騎兵通訊班共10餘人到達第3縱隊指揮所四道溝子。

  經過一番討論,關於作戰方案產生了兩個不同的意見。第3縱隊首長認為,國民黨軍暫編20師屬於滇系部隊,戰鬥力一般,且處於戰線外側,易於殲滅,因此主張先解決暫編20師。韓先楚則提出了另外一個幾乎是截然相反的意見:殲滅美械裝備的第89師。韓先楚的理由是,第89師是國民黨軍主攻部隊,一旦將其消滅即有可能粉碎國民黨軍的進攻。但第89師戰鬥力強悍,且處於中間位置,以其為目標顯然比較冒險。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爭執不下,最後決定將2個作戰方案同時上報陳雲和遼東軍區司令員肖勁光裁決。

  電報發出後不到兩個小時,就收到了陳雲和肖勁光的復電。兩人在復電中不但明確表示同意韓先楚的意見,而且指定由韓先楚統一指揮戰鬥。關於作戰方案的爭議結束了,卻隨之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臨陣換將乃是兵家大忌。更何況曾克林的職務原本高於韓先楚,當時的參戰部隊又以第3縱隊為主。照常理推測,韓先楚統一指揮第3、4縱隊必然會存在較大困難。

  此時已是4月1日凌晨,第89師即將進入紅石鎮地區,而紅石鎮正是韓先楚早已選定的伏擊戰場。戰機稍縱即逝,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作戰準備,必將陷於被動。這時候,第3縱隊的首長們表現出了難能可貴的大局意識,他們立即將指揮權交給韓先楚,並在各個方面給予全力配合。難題迎刃而解,在3、4縱隊指戰員的通力配合下,一張無形的大網在紅石鎮附近悄悄地、迅速地張開了。

  根據作戰計畫,第3縱隊第7、8師,第4縱隊第10師(欠1個團)協力擔負圍殲任務。第3縱隊炮兵團配屬第7師作戰,軍區炮兵團一部和第4縱隊炮兵團配屬第10師作戰。以上人員合計21000人左右。另以第3縱隊第9師等部隊負責阻擊國民黨軍增援部隊。

  隨後發生的一切證明,東北民主聯軍伏擊第89師的計畫完全出乎國民黨軍意料之外,從真正意義上收到了出奇制勝的效果。

  三、誘敵入圍佔先機

  對於伏擊戰而言,一個合適的伏擊地點幾乎就意味著一半的勝利。紅石鎮一帶,兩側山嶺綿延,中間地形低窪,只要堵住前方大門,截斷後方通路,就可以使國民黨軍陷入嚴密包圍之中。這正是東北民主聯軍要在紅石鎮打伏擊的重要原因。

  但是,第89師身經百戰,經驗豐富,要想將其誘入伏擊圈存在許多困難。不過第89師也有自己的弱點。「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之前,第89師一直在熱河駐防,直到1947年3月中旬方才再次調入東北戰場,因此對南滿地形和東北民主聯軍戰鬥力、作戰特點均不瞭解。再加上第89師此前的作戰對手多為地方武裝和遊擊隊,因此驕傲自負的心理十分嚴重,作戰中容易輕敵冒進。

  針對第89師的弱點,韓先楚進行了周密的部署。他要求誘敵部隊展開正面稍寬些,利用有利地形,節節抗擊敵人;只准使用輕武器,六O炮以上武器絕對不能開火;轉移陣地時,略顯混亂,造成是地方部隊或者是遊擊隊的假象;主力部隊利用漫山遍野的積雪,嚴密偽裝,絕對不能暴露。各支部隊很好地領會了上級意圖,並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成功予以貫徹實施。

  4月1日,國民黨軍先頭部隊第89師第266團一個營進至紅石砬子。同日,東北民主聯軍誘敵部隊第8師第23團3營和第10師第29團3營進至紅石砬子西北高地,雙方發生接觸。誘敵部隊實施簡單抗擊後向東北方向後撤。國民黨軍判斷當面部隊是在掩護主力進行轉移,於是緊追不捨並發動猛烈進攻。在東北民主聯軍誘導之下,4月2日14時,國民黨軍進至紅石鎮、由家街一帶。當日15時,國民黨軍向歪頭砬子發動攻擊。東北民主聯軍再次撤退。當日黃昏,國民黨軍佔領歪頭砬子。至此,第89師和第54師第162團被成功誘入包圍圈,東北民主聯軍成功搶佔制勝先機。

  上述戰鬥期間,東北民主聯軍誘敵部隊只以少數人員進行還擊,只打槍不打炮,只後退不前進。第89師更加麻痺大意,他們果然以為當面部隊是地方武裝且不堪一擊,一心只想著繼續發展進攻,完全沒有任何防禦意識。

  4月初的中國,大部分地區已經是春暖花開。但在關外的長白山麓,依舊是積雪沒膝,朔風怒吼,氣溫達到零下20度。東北民主聯軍的官兵們就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借助於積雪的掩護,隱蔽待機。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民黨軍不但沒有構築任何防禦工事,而且沒有進行最起碼的戰術展開,對前進道路兩側的制高點如蘭山主峰、紅石鎮東南高地等均沒有派兵控制。此時的國民黨軍並不知道,若干個小時後,他們將為自己的疏忽大意付出血的代價。

  四、炮火急襲定勝局

  4月2日夜,就在國民黨軍得意忘形之時,第3縱隊第7師和第4縱隊第10師先敵展開,從兩翼快速迂迴,隱蔽佔領兩側起伏高地,對國民黨軍形成居高臨下的有利態勢。4月3日凌晨,東北民主聯軍各部全部佔領預定陣地,從3個方向對國民黨軍形成合圍。3個炮兵團跟隨步兵隱蔽進入距敵前沿僅1000到3000米的陣地,做好了一切射擊準備。

  4月3日6時,天剛濛濛亮。以猛烈的炮火急襲為標誌,東北民主聯軍的攻擊開始了。數十門重炮和數百門六O迫擊炮在瞬間同時開火,以國民黨軍由家街、梨樹溝、鄭家街、高麗道子和張家街等處炮兵陣地為目標,進行了最為猛烈的摧毀性射擊。整個紅石鎮地區響起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一時間山搖地動,國民黨軍疏於防範、沒有及時構築陣地、沒有佔領制高點等致命性失誤完全暴露了出來。在強大火力打擊之下,國民黨軍毫無還手之力,陣地上轉眼間「人仰炮翻,四散奔逃,血流滿地」。整個過程中,東北民主聯軍炮兵佔有壓倒性的優勢。

  這一波炮火急襲持續了僅僅10分鐘的時間,卻在第一時間就決定了戰鬥的勝負。後來被俘虜的第89師副師長張孝堂承認:「你們真行,沒想到你們這麼厲害,幾分鐘的功夫,就把我們的部隊打得稀巴爛。」

  以對方炮兵陣地為第一目標的做法,抓住了戰鬥的關鍵。國民黨軍炮兵經此嚴重打擊,此後基本銷聲匿跡,再也無力對己方人員提供火力支援,潰敗之勢已經不可避免。但至此為止,東北民主聯軍所採用的戰術還不足以創造出,陣亡7人卻殲敵1個師又1個團的神話,也不可能產生25:1的空前紀錄。此後精彩的步炮協同突擊,才是紅石鎮伏擊戰獲得空前勝利的最終原因。

  五、雪火突擊建奇勳

  就在國民黨軍驚魂未定之際,東北民主聯軍步兵抓住機會,在炮兵支援下發動了迅猛而強大的突擊。這種做法盡可能地縮短了炮火急襲和步兵衝鋒之間的時間間隔,充分利用了炮火打擊的效果,使得國民黨軍根本無法獲得組織防禦的時間,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減小了自身的傷亡。

  此後的戰鬥進展很快。7時左右,第8師佔領歪頭砬子主峰陣地,關閉了敵人的前方大門。8時左右,基本佔領敵人周圍各要點。國民黨軍被包圍在張家街、由家街、郭家街、鄭家街一帶,猶如甕中之鱉,插翅難逃。東北民主聯軍隨即以由家街為中心,在方圓30公里的範圍內,用自己最為擅長的戰術,向國民黨軍縱深進行滲透穿插,分割圍殲。

  國民黨軍潰不成軍,慌亂之中紛紛向蘭山方向潰逃,情勢混亂不堪。「指揮官根本掌握不住軍隊,人喊馬嘶,鬼哭狼嚎,汽車、馬車、小炮、大炮為了奪路,橫衝直撞,擠滿了道路原野……」韓先楚隨即命令各師縮小包圍圈,迅速向蘭山、紅石鎮、由家街、張家街以西推進。同時要求3個炮兵團緊跟步兵向前轉移陣地,在最有效的射程內,以最快的射擊速度、最猛烈的火力,對準敵人的密集隊形,實施猛烈轟擊。

  這時,國民黨軍逃上了蘭山山麓的向陽坡,分成數路,灰壓壓地呈現在幾乎是平面的山坡上,從而為炮兵提供了絕佳的射擊目標。東北民主聯軍炮兵部隊抓住時機,靈活運用拉鋸射、散佈射擊等方式,「以最快的速度,把一串串炮彈落到敵群中」。「隨著硝煙飛起的煙雲變成了深紅色。山搖地撼,炮彈呼嘯,打得敵人人仰馬翻。」 在此過程中,炮兵陣地轉移迅速及時,打擊目標選擇合理,射擊方法靈活多樣且精準無比。在炮兵的有力支援下,13時左右,第7師佔領蘭山主峰,第10師攻佔了大花斜及其以西高地,完全切斷了國民黨軍逃跑道路。在繼續保持強大軍事壓力的同時,東北民主聯軍以進行喊話的方式發動政治攻勢,從而加速了國民黨軍的瓦解。

  曾克林後來在回憶中對當時的戰鬥情形進行了這樣的描述。「槍彈暴雨般向敵群傾斜;戰士們踏著過膝的積雪迎著刺骨的寒風向敵人奮勇衝擊;『繳槍不殺,優待俘虜』的喊聲在山谷中迴盪。」

  強大的火力,勇猛的衝擊,靈活的戰術,過硬的作風……所有這一切完全超出了國民黨軍的想像,從而一舉擊垮了他們的心理防線。絕望之下,大批國民黨軍官兵紛紛放棄抵抗,他們從山洞、山溝、雪窩中走出,按照指定路線到俘虜群中集合。戰後統計數據表明,紅石鎮伏擊戰中的俘虜人數佔到國民黨軍就殲人員的92.2%。

  當日16時,紅石鎮戰鬥結束,東北民主聯軍獲得完勝。整個戰鬥僅僅用時10個小時。

  六、 戰鬥評析

  根據親歷紅石鎮戰鬥的第3縱隊參謀肖劍飛的回憶材料,紅石鎮伏擊戰擊斃國民黨軍660人,俘虜第89師副師長張孝堂少將、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秦世傑少將以下7800餘人,合計8460餘人。第89師師長萬宅仁更換便衣躲在蘭山的一個山洞中,後乘隙逃脫。東北民主聯軍僅陣亡7人,負傷319人,合計326人。據此數據推算,國共雙方人員損失比例達到了驚人的25.95:1。東北民主聯軍此次作戰除殲滅大量國民黨軍外,還繳獲各種火炮96門,火箭筒33具,槍支3439支(挺),汽車23輛,軍馬613匹,電台10部。

  當然,不同資料對於國民黨軍損失人員的記載略有差異。例如,軍事科學出版社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國解放戰爭史》中認為國民黨軍總計被殲滅8400餘人,而解放軍出版社《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戰史》中則認為國民黨軍被俘7500餘人,具體的傷亡數字沒有列出。在目前常見的專著以及部分當事人的回憶史料中,雙方人員損失比例被公認為25:1。本文對這一數字表示認同。

  解放軍自建軍之初,就以伏擊戰和殲滅戰見長,著名的戰役、戰鬥不計其數。但在與紅石鎮相同規模的戰鬥中,25:1的戰果仍然是絕無僅有的。此次戰鬥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大捷,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東北民主聯軍各部隊之間配合緊密、伏擊地點選擇恰當、戰術運用合理、政治攻勢強大等。除此之外,戰鬥前夜指揮員的變動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在同期解放軍燦若星辰的戰將之中,韓先楚毫無疑問是最為出色的人物之一。韓先楚將軍用兵不循常規,往往能夠根據具體情況確定作戰方案。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之下,東北民主聯軍違背先打弱敵的原則,把戰鬥力較強的第89師作為攻擊目標,收到了出奇制勝的效果。此外,韓先楚善於使用炮兵,注重步炮協同,使用步兵時強調對敵穿插迂迴,分割包圍,這些特點在紅石鎮伏擊戰中都得到了體現。臨陣換將本為兵家大忌,但紅石鎮伏擊戰的巨大成功告訴我們,如果選擇得當,臨陣換將同樣也能夠收到奇效。

  紅石鎮戰鬥期間,國民黨軍各路增援部隊均受到東北民主聯軍頑強阻擊。第89師和54師162團覆滅以後,國民黨軍各路部隊即行後撤,著名的「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宣告結束。此戰之後,國民黨軍「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計畫徹底破產,整個東北戰場上形勢逆轉。東北民主聯軍開始發動一次又一次的反攻,直到徹底擊敗自己的對手。

  紅石鎮參戰雙方此後的命運幾乎可以說是整個戰局轉變的一個縮影。13軍在戰後的戰鬥報告中明確承認「本軍元氣大損」。此後13軍一蹶不振,日趨沒落,直到1949年1月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編。東北民主聯軍第3、4縱隊在紅石鎮伏擊戰之後迅速成長為解放軍的鋼鐵雄師。1947年秋季攻勢中,剛剛升任第3縱隊司令員的韓先楚率領部隊長途奔襲威遠堡,「旋風部隊」威震一時。遼沈戰役中,第3縱隊奇襲胡家窩棚,一擊制勝,名垂青史。第4縱隊則在遼沈戰役的塔山阻擊戰中,以堅不可摧的鐵血阻擊為東北戰場戰略決戰的勝利立下了不朽功勳。第4縱隊4個團級單位在戰後被授予光榮稱號,這在解放軍歷史上真可謂是空前的。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