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之戰簡介 北宋對遼戰爭難得的一次大勝 | 陽光歷史

 

A-A+

雁門之戰簡介 北宋對遼戰爭難得的一次大勝

2015年09月11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428 次

  雁門之戰簡介:公元980年,遼西京大同府節度使、駙馬、侍中蕭咄李率十萬大軍,氣勢洶洶地向雁門關進發,這是遼國向北宋發動的第二次大舉南侵。

  雁門關地處北宋與遼交界地帶,是北宋防禦遼國進攻的重要關口,守將楊業時任州刺史。楊業即世傳「楊家將」中楊繼業的原型,驍勇善戰,外號「楊無敵」。此時,楊業麾下僅有守軍數千人,面臨大敵來攻,他急遣信使請求節制西北邊疆軍事、正駐守太原的潘美發兵援助。

  而潘美卻拒不發兵。他以為,雁門關雖是戰略要地,但只能暫時阻擋遼兵的攻勢,並不能用來堅守以長期拒敵。因此,潘美只是積極準備固守太原,沒有發兵援助楊業固守雁門的打算。

  遼兵已至雁門關,潘美卻按兵不動,僅憑楊業的數千兵馬守關,勢必無法抵擋蕭咄李的十萬大軍。在此危急關頭,楊業只得冒險設計,欲用奇兵襲擊遼軍統帥的指揮部,「擒賊先擒王」,若遼軍統帥被擒獲,則遼之十萬大軍可不戰自潰。以數千騎襲擊敵人十萬大軍,誠為至難至險之事,而事已至此,楊業別無選擇。

  計議已定,楊業留副將守雁門關,自己則率「麾下數千騎自西徑而出,由小徑至雁門北口,南向背擊之,契丹大敗。」根據這段記載,可知楊業乃是採用從敵人背後發動突然襲擊的戰術,一舉將遼軍擊潰的。

  當時,遼軍正在準備進攻雁門關,沒料到宋軍會在背後猛插一刀,又不知宋軍到底有多少人馬,頓時大亂,紛紛逃竄。

  混戰中,楊業判斷遼軍統帥必在中軍旌旗簇擁之處,於是率軍猛攻遼軍中軍。只見遼軍旗鼓簇擁之處,有一人騎著一匹高大駿馬,楊業知此人必是遼軍主帥,乃率眾擊之。騎駿馬者正是遼軍統帥蕭咄李,在宋軍的猛烈衝殺下,其左右衛兵皆被衝散,蕭咄李竟被宋軍斬殺。

  蕭咄李一死,遼軍頓時成了一盤散沙,皆無心戀戰。守衛雁門的宋兵見楊業襲擊成功,也開關殺出,遼軍大潰,退至大同。楊業揮軍追殺,擒獲遼軍都指揮使李重海而還。

  楊業以少勝多、取得雁門關大捷的消息傳至太原,潘美不信,及查證屬實,頓時惱羞成怒,妒火中燒,竟上疏宋太宗,劾奏楊業之短。幸好宋太宗此時還算明智,將潘美的「謗書」封好,遣使送給楊業看,並升楊業為領雲州觀察使。兼代、鄭南州刺史,算是對楊業雁門關大捷的獎賞。

  雁門關大捷是宋遼戰爭中宋朝為數不多的勝仗之一。楊業在大敵臨關的危急時刻。毅然實施背後襲擊之中軍的戰術,而不是被動地據關防守,變被動為主動,其膽其識,極為卓越。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