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將領川軍師長饒國華:壯士出征前先為母洗腳
「我當時好小,只記得父親出征前時,在家裡給我奶奶洗腳,還 說『兒 子 不孝』什麼的,當時不太懂,現在每每回憶起來,才覺得父親的偉大。」1937年11月的廣德保衛戰打響了南京會戰的第一槍,川軍師長饒國華最終彈盡糧 絕,自 殺 殉國。近日,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採訪了饒國華將軍的女兒饒毓琇。
壯士出征前先為母洗腳
「每次回憶起小時候的這件事,都記憶深刻,那是我剛剛記事的時候。」生活在成都市的饒國華女兒、今年83歲的饒毓琇說。
饒國華,四川資陽縣人,16歲投入川軍開始軍旅生涯。從小父親的言傳身教,使得饒國華軍旅生活以書為伴,行軍的背包總少不了硯台、筆墨和書籍。他勤奮好學,刻苦練兵,精心研究《孫子兵法》,在川軍第二師師軍官傳習所受訓期間,各次考試均名列榜首。
饒國華隨後屢立戰功,由士兵逐級升任師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饒國華立即上書請纓上陣殺敵。
1937年9月21日,在出川抗日誓師大會上,饒國華向社會各界父老表示:「此次奉命出川抗戰,誓竭股肱之力,繼之以堅貞,用盡軍人天職……決心率所部效命疆場,不驅除倭寇,誓不還鄉。」
四川成都建川博物館矗立著的饒國華將軍塑像。
饒毓琇回憶了父親出征前的一晚,「當時看到父親給奶奶洗腳,也不知道什麼意思,還說了『兒子不孝』什麼的,當時不太懂,現在每每回憶起來,才覺得父親的偉大。」這一幕,至今讓饒毓琇印象深刻,她沒想到父親這一去就是永別。
臨離資陽時,饒國華對老師這樣說:「此行,為國抗戰,不成功即成仁。學生如幸得馬革裹屍還,學生之家屬,尚望恩師照拂也。」爾後,他又囑咐妻子蘭紫仙:「余此去,為國而戰,義無顧。自古忠孝不能兩全,老母年高,全靠你侍奉。」
步行兩千里廣德阻來敵
饒毓琇說,母親當時在婦女救國會工作,為了抗日帶頭捐金,將婦女捐的全部首飾鑲成「心」形,中間嵌著一個「愛」字。「拿不出錢的婦女就做軍鞋,熬更守夜地趕製,工藝非常好,戰士都捨不得穿,插到背包上,繡的字向著外面,上面寫著『勝利』『抗戰到底』等字樣,鼓舞士氣。」
1937年10月,饒國華祭掃了祖墳後,率部步行1000公里,從川北轉萬縣(現重慶市萬州區)乘船東下,11月中旬到達前方。這時,上海已經失陷,蘇常失守,日軍兵分四路進攻南京,並在海空軍掩護下,採取戰略包圍,直趨安徽蕪湖,威脅南京側背。
饒國華部奉命趕赴廣德,以牽制、阻截從太湖流域西犯南京之敵。深知責任重大的他對侍從副官顧廷興說:「我奉命出川,志在殲滅強寇,還我河山,解我同胞倒懸之苦,現在幸而優先被派到前線禦敵,戰機就要來臨,怎能不叫我熱血沸騰,躍躍欲試?」
饒國華部在距廣德縣城30里處,接到蔣介石派人送來的直接命令,命令該師固守廣德。饒國華接到命令後,感到「守一城,捍天下」的重任。1937年11月24日,他率部抵廣德後,立即巡視前線,前往廣德以東與泗安(浙江泗安鎮)交界的界碑,嚴密佈防。他還三令五申全體官兵:「誓與廣德共存亡,不許倭寇逞兇狂!」
南京城陷落前的十多天,當時的川軍五萬將士,為防止日軍切斷南京城的退路,在南京城的外圍負責阻擊日軍。川軍以低劣的裝備,在嚴寒的冬天身著夏裝與強敵奮戰近一周,遲滯了日軍對南京的進攻,使友軍順利完成南京會戰的部署,讓中國主力部隊和傷殘將士得以順利轉移到皖南大後方,為持久抗戰奠定了基礎。
其中重要的一場戰鬥就發生在廣德縣,史稱廣德保衛戰。這場事關南京命運的戰鬥,也是中國軍隊與日軍在安徽打響的第一仗。
「母親後來經常看報紙,想關注父親的情況,但父親遠在千山萬水之外,我們一家人只能乾著急。」小時候的饒毓琇也跟在母親後面轉,想瞭解父親軍隊的動態。
以死報國與廣德共存亡
饒毓琇說,當年的川軍將士,衣衫襤褸,裝備很破舊。步槍多是四川土造的「單打一」,據說威力「打只土雞、兔子什麼的還能湊合」,連手榴彈都是四川土造的「麻花手榴彈」,在日軍眼中應該屬於不堪使用的劣質裝備。「但對於生於亂世的父親和許多人連名字都不會寫的將士們來說,這些武器打死一個鬼子就是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
1937年11月30日,饒國華和殘部被日軍包圍於十字鋪(現郎溪境內)。饒國華悲憤異常,深感作為將領,愧對國家和百姓,他騎衛士的單車回廣德城附近的後方師部,閉門給第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劉湘、副司令唐式遵寫下遺書:「劉汝齋不聽指揮,以致兵敗,職惟有不惜一死,以報甫公(劉湘,字甫澄)知遇及川中父老之情……本部扼守廣德,掩護友軍後撤集中,已達成任務。我官兵不惜犧牲,忠勇可嘉,深以為慰。廣德地處要衝,余不忍視陷入敵手,故決與城共存亡,上報國家培養之恩與各級長官愛護之意,今後深望我部官兵奮勇殺敵,驅寇出境,還我國魂,完成我未盡之志,余死無恨矣!」
遺書寫完後,時至黃昏,他來到廣德東門外,囑咐衛士鋪好臥毯,饒國華盤腿坐於臥毯中間,向敵人方向怒目而視,拔槍自戕,以死報國。時年43歲。
在饒國華自殺殉國後,當年的貼身衛士冒著紛飛的戰火,把將軍的遺體搶運回四川資陽安葬。
一條國華路猶記壯士名
廣德老縣城經過多年變遷早已不在,不過現在的廣德縣城還有一條用饒國華名字命名的「國華路」。
饒國華將軍犧牲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追晉他為陸軍上將,此後又在成都中山公園鑄造了饒國華銅像。1938年3月12日,毛澤東在延安的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13週年及追悼抗日陣亡將士大會上,對包括饒國華在內的抗日愛國將領,給予高度讚揚。毛澤東說:「從郝夢齡、佟麟閣、趙登禹、饒國華……諸將領到每一個戰士,無不給予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典範。」
饒毓琇說,父親治軍嚴謹,老百姓要收莊稼,父親的軍隊就幫助農民搶收,並規定不能在農民家裡吃飯。父親有個別號「饒菩薩」,除了因為他信奉佛學,還因他能急百姓之所急得名。
1983年9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認饒國華為革命烈士。資陽縣人民政府撥款重修了烈士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