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英雄的背後:三國歷史上百姓生活有多慘? | 陽光歷史

 

A-A+

煮酒論英雄的背後:三國歷史上百姓生活有多慘?

2016年02月02日 歷史解密 暫無評論 閱讀 267 次

  不可否認,曹操、劉備、孫權都是時代英雄人物,是他們使戰亂頻頻的中國完成了局部的統一,但正是他們的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是帝王思想導致了三國八十年的硝煙瀰漫,兵戈交鋒。曹操、劉備、孫權都是高度自私的,都想據天下為己有,都想當皇帝,誰也不肯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同情人民疾苦,早日實現中國的統一。都想削平四海,掃清天下,成就霸業,他們信奉「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充分暴漏了「有志圖王者」的野心。在這種慾念的驅使下,他們將老百姓作為他們「建工立業」稱王稱霸的不可缺少的「資源」:沒有百姓,便沒有兵源,沒有可供掠奪的糧食,沒有建立統治的子民,沒有能強迫驅使的民夫,沒有製作兵器的工匠。曹操深刻意識到:「民為邦本,本國邦寧」。他和一切有頭腦的剝削階級政治家一樣,將恆民,養民作為手段,將用民、使民作為目的。劉備亦如此,他深刻明白「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在新野,百姓稱頌:「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到了西川也收到「百姓扶老攜幼,滿路觀瞻。」可見,他們是非常善於收買人心的。由於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他們不可能和老百姓同呼吸共命運,更不可能全心全意為老百姓服務。他們所做的一切,在今天看來,不過是在做秀,在為他們的遠大前程作鋪墊。他們在認識到老百姓的重要性時,非常重視老百姓。為了征服天下,他們橫戈鐵馬,短兵相接。中國軍事史上傑出範例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三大戰役。等等數不清的戰役一方面展示了軍事家們傑出的戰略戰術、韜略計謀,另一方面不可忽視的是這些戰役為老百姓帶來了肝腸寸斷的痛苦。哪一個士兵不是來自老百姓?哪一個士兵不是來自老百姓?哪一個生命的消亡、慘死不是給倖存於世的幾個甚至幾十個親人帶來綿延無期的痛苦?可見英雄豪傑的豐功偉績正是建築在千千萬萬的 堆上的。從老百姓的角度講,三國的長期分裂及它們之間的龍爭虎鬥帶給黎民的是血淚斑斑、 骨肉分離。

  官渡之戰,袁軍被曹軍「所殺八萬餘人,血流盈溝」,赤壁之戰則是「曹軍著槍中箭,火燒水溺者不計其數,彝陵之戰先是吳軍被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後來則是蜀軍被殺得「死屍重疊,塞江而下。」一次次軍閥戰爭中被驅上戰場,被戳死的、被射殺的、被火燒水溺的,都是些什麼人呢?都是老百姓,都是被迫為他們賣命的骨肉之軀啊!

  說說三國時代的人口,經過漢末長期內戰,而且三國時期也未見太平,所以較之前代大為減少。當年秦滅六國,也是經過數百年戰爭,殺人似乎更多,動輒幾萬幾十萬,如秦與韓魏伊閼之戰,據說斬首敵軍24萬,長平更坑殺趙40萬,當然是據說。秦統一時估計人口為1000多萬,也有說2000萬的。西漢,經過長期和平,自然人口增殖,似乎記得是孝平帝元始年間,人口達5900多萬,最為鼎盛。新莽末,又是長期內戰,所以漢孝明帝時期大概只有二,三千萬人,東漢鼎盛時人口好像是5200萬左右。

  但到了三國,人口是大減了。由於戰亂,關於三國人口普查方面,可能流傳少,在下所見唯有三國末期。各位師兄看《三國演義》最後,魏滅蜀,得人口男女94萬,兵十萬數千,官吏4萬。試想,94萬人,女子據半。就算男子50萬吧,還包括老幼,青壯又有多少呢?還要有勞動力從事生產,兵力就是10萬多,正如諸葛亮所說是益州疲敝,這麼少的人還要養官吏4萬,真夠苦的。是故,蜀國人口最少,兵力最弱,居然在諸葛亮的了努力下養成了一個軍事力量,還能對曹魏採取攻勢,這是諸葛亮所有希望之所在,因之使用上異常謹慎,不敢採取什麼冒險道路,畢竟後備人力少,有了損失補充不易。吳國也不怎麼樣,雖然人口多些,西晉滅吳時得男女230萬,兵23萬吧,記不清了,官吏又是幾萬。同樣,除去女子,幾乎5個男子就有1個兵,這對生產力得影響由此可見。曹魏方面好像沒有說,據範文淵說大概有400多萬,曹魏為了對抗劉孫同盟,而且統一,軍隊肯定更多,所以兵役也是繁重的了。

  三國加起來,人口大概七,八百萬,當然戰爭時期,統計可能不全,但比之東漢5000多萬的家底來說,人口是大大銳減。想那東漢好像是南陽郡還是穎川,人口就有百萬以上,三國時蜀一個國家都沒有這麼多人。可為浩歎。人民思太平久矣,是故,西晉一統,人口迅即飆升,大概是千數百萬,好像人們被戰爭時期抑止的兒女之思現在才得以釋放。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