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英烈呂公良:率領全師血戰許昌幾乎全部殉國
呂公良(1903—1944),開化縣華埠鎮上街人。呂公良曾任華中抗日總隊第五縱隊司令,安徽界首、河南周口兩地警備司令,暫編十五軍新編二十九師中將師長兼許昌守備司令,曾參加台兒莊戰役、鄂北會戰、贛北戰役、豫中會戰、晉中太谷戰役。1944年5月在河南許昌以身殉國。
投筆從戎
1903年,原名呂周的呂公良出生在千年古鎮開化縣華埠鎮的一戶以搾油坊為生的小商戶人家。
呂公良自幼聰穎好學,少年時代便才華出眾、智慧超群,平時喜愛去茶館聽說書,好學的他還練就了一手遒勁端莊的好字,時常幫左鄰右舍寫寫對聯。在華埠鎮的七七亭上,至今還留有呂公良題的對聯。
1923年,呂公良在衢縣第八中學師範部讀書,他追求進步,經常以革命思想為主題為同學們題詞。1926年,他目睹國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社會現狀後,決定投筆從戎。父親呂雲章勸他為家業和妻兒著想,讓他不要去部隊。但他矢志不移,最後隻身跑到廣東,尋找岳父的朋友、在黃埔軍校工作的張育夫。
任軍法處處長的張育夫問及呂公良父親及岳父等人的情況、閱讀了他帶來的書信後,留呂公良在軍校抄抄寫寫,成為編外僱員。
在張育夫的鼓勵下,呂公良集中精力備考,以破釜沉舟般的信心和決心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他因崇拜孫中山先生,故以其題詞「天下為公」而正式由呂周之名改為呂公良。
1928年畢業後,呂公良先分配在國民黨軍第八十九師任見習排、連長。不久,就被提升為師、軍各級司令部的參謀。
1942年底,呂公良奉命以周口警衛團與其他一些部隊合併,組建了新編第二十九師,並擔任中將師長。1943年夏,二十九師開赴新鄭整訓。整訓完畢,遂奉命擔任中牟一帶的黃河河防。同年11月,新二十九師歸屬第二十八集團軍暫編第十五軍建制。
備戰許昌
1944年春,日軍集結大部隊,大舉進犯豫中,全面打通平漢鐵路,攻取洛陽和豫西廣大地區。
4月初,重慶最高統帥部令新編二十九師:必須死守許昌。師長呂公良受命之日即在許昌文峰塔下召開誓師大會,他慷慨激昂地說:「守土抗戰,保家衛國,人人有責。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們要有必勝的信念,要有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會後,呂公良處決了3個漢奸,以示抗日決心。
4月中旬,呂公良的少夫人方蓮君帶著兒女來到許昌。呂公良忙於備戰,只派師部副官安頓接待。其子呂行素回憶:「當時許昌正如臨大敵,所有車輛馬匹都已被守城部隊徵用,作為主將,父親竟連一輛車都派不出,後來派了一個有大棚、騾子拉的車。」
當時,日軍兵鋒已至許昌近郊,戰事一觸即發。次日清晨,妻兒才與呂公良匆匆見了一面,便被呂公良安排到了南召後方留守處。
師部中校參謀孫浩是呂公良的親外甥,他當時聽呂公良囑咐妻子:「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我這次要誓死保衛許昌,可能與許昌共存亡。如果我犧牲了,也是盡到了軍人的天職,也是全家的光榮,人民會尊重你們,國家也會撫恤你們。要好好教育子女,接過我未完成的任務。」
晚上,呂公良給妻子寫了一封信,信中稱:「你這次到許昌短短的兩天,走後真使我心中有說不出的難受……戰事穩定下來,敵人打走後,再接你到前方來,痛快地住幾天。」「我已充分準備,打仗是軍人的本分,希望他來一拼,恐怕此信到時,我已在與敵人拚命了……當軍人不打仗還有何用?」
血戰許昌
29日,日軍全面包圍許昌城。30日晨6時,日軍部隊向許昌發起進攻,許昌城抗日保衛戰打響。
3000名戰士對8萬日軍,裝備上更是存在著極大的差異,但新編二十九師打得堪稱英勇頑強,寸土不讓。呂公良指揮若定,中國守城部隊非常沉著,往往等敵人接近時才發彈射擊。
後來日本官方的戰史中,多次提到中國軍隊堅守許昌「抵抗異常頑強,毫無撤退跡象」。一支剛成立不久的部隊以3000人對8萬的力量並讓日軍遭受重創。但因力量、裝備懸殊,新編第二十九師官兵傷亡慘重,已到援軍不至、彈盡糧絕的境地。晚上10時,在報請上級批准同意後,呂公良宣佈部隊分兩路突圍,指定集合地點為郾城黑龍潭。
突圍前,呂公良為了保持守城官兵的名節,含淚焚燒了師旗。當時呂公良身著整齊的黃呢將軍服,在部隊中十分顯眼,部下苦勸他更換便衣,設法逃出,但呂公良凜然正色道:「我身為堂堂中國軍人,沙場捐軀,雖死猶榮,豈能喪失民族氣節為人恥笑!」
呂公良顯眼的著裝,引起了日軍的注意,他們瘋狂地對呂公良進行攻擊,呂公良連中數彈,流血不止,倒在許昌於莊村的麥地中。
1944年10月20日,國民政府發佈命令,追贈已故師長呂公良為陸軍上將軍銜。
1946年,呂公良的妻子方蓮君攜兒女將將軍忠骨遷至浙江杭州西湖畔安葬,當時沿途群眾夾道迎送,許多村莊都設供桌祭奠。
當年的許昌保衛戰中,幾乎全師覆滅,張訪朋老人作為那場戰役的倖存者,後來曾十多次故地重遊。
1986年,呂公良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為革命烈士。
2004年4月,在江申甫等人的多方努力下,開化修建了呂公良革命烈士陵園,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