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路易十六在權力的博弈中被送上斷頭台?
當我們深入到歷史中去探究路易十六的敗因時,我們會發現,路易十六是在與國內各派的博弈中進退失措,最終敗亡的。「這個博弈結果按說正是路易十六期望的。可是同時,國民大會又要求通過憲法,限制國王的權力,這可不是路易十六希望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因為被革命的民眾送上斷頭台而「名垂青史」,追究路易十六失敗的原因,許多人歸咎於他熱衷於研究制鎖開鎖而不務政事;還有人認為路易十六的妻子瑪麗是個紅顏禍水,當大臣告訴瑪麗法國老百姓連麵包都沒得吃的時候,瑪麗居然說:「那他們幹嘛不吃蛋糕?」其實真實的歷史是,路易十六的確熱衷於研究鎖頭,但他同樣努力處理政務;瑪麗的確喜歡打扮,但絕不是不知民間疾苦的蠢女人,那句話是有人故意杜撰出來陷害她的。當我們深入歷史去探究路易十六的敗因時,我們會發現,路易十六是在與國內各派的博弈中進退失措,最終敗亡的。
1、接手債務爛攤子
1774年,路易十六繼位,接管了法國王室債台高築的爛攤子,每年王室入不敷出,寅吃卯糧。雖然路易十六已經很節儉,除了喜歡研究制鎖工藝外,沒有太多奢侈的愛好,但他一個人的節儉並不能抵消整個王室和大貴族們的鋪張浪費。如何解決國家的債務問題,成為路易十六晝思夜想的麻煩事。
路易十六打算增加稅收。但是,當時法國有2450萬人口,社會階層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等級是教士,約10萬人;第二等級是貴族,約40萬人;剩下的都屬於第三等級,其中農民超過2000萬,城市商人和工匠約400萬。前兩個等級是不交稅的,而且視交稅為很恥辱的事情。按說只有50萬人不交稅,看上去似乎也不嚴重,可是這50萬人卻擁有法國35%的土地,並且享受政府給予的各種特權。
稅收的負擔完全壓在了第三等級,特別是農民的身上。農民人口占法國的80%,可是卻只擁有30%的土地。農民要向教會繳納農產品的什一稅,向貴族和國家繳納各種苛捐雜稅,日子苦不堪言。工匠們的日子也很艱苦,他們的工資在幾十年間上漲了22%,可是物價水平卻上漲了65%。
2、三級會議召開,博弈上演
稅收的負擔完全壓在了第三等級,特別是農民的身上。農民人口占法國的80%,可是卻只擁有30%的土地。農民要向教會繳納農產品的什一稅,向貴族和國家繳納各種苛捐雜稅,日子苦不堪言。工匠們的日子也很艱苦,他們的工資在幾十年間上漲了22%,可是物價水平卻上漲了65%。
2、三級會議召開,博弈上演
這麼分析下來,路易十六發現,第三等級已經沒有什麼油水可以壓搾了,那麼讓第一等級和第二等級出出血怎麼樣?1787年,路易十六一意孤行地宣佈,向國內所有地產徵收一種統一的稅。路易十六的算盤打得很明白,土地既然主要集中在第一等級和第二等級手中,那麼向所有地產徵稅,就等於要求第一等級和第二等級負擔大部分稅款。對於佔有大量土地的教士和貴族來說,這不僅是要搶他們的錢袋子,對他們的面子也是一種侮辱。第一等級和第二等級當然不是吃素的,他們不好公開頂撞路易十六,於是玩了個手段,要求國王召開三級會議,徵稅必須經過三級會議通過才可實施。
什麼是三級會議?根據中世紀的王權理論,國王要向公眾徵稅,特別是向貴族們徵稅時,要召開集會討論通過後,才具有法律效力。法國原本也是這麼幹的,有議事和決策的三級會議。可是後來法國王室的權力越來越大,根本不懼怕其他階層的力量了,於是到了1614年,法國的三級會議被無限期地終止了,大家都聽國王的話就行了。現在路易十六窮得發瘋了,要讓貴族和教士們也交稅,貴族們立刻反擊,要求召開三級會議,否則就不交稅。
貴族和教士們的如意算盤是,通過三級會議來限制國王徵稅的權力。你國王不是想要錢嗎?行,拿出你的一些權力來換吧。路易十六既然敢向第一等級和第二等級徵稅,自然留有後招。他同意召開三級會議,因為他並不怕會議否決自己的徵稅提案。因為根據三級會議代表名額規定,第一等級和第二等級的代表各300名,第三等級的代表600名。路易十六的如意算盤是,利用第三等級來制衡第一等級和第二等級,王室和第三等級聯手,就可以逼迫貴族和教士們乖乖交稅了。從科學上講,博弈表示幾個決策主體之間的行為具有相互作用時,各個主體根據自己掌握的信息,做出有利於自己決策的行為。路易十六是一個決策主體,貴族、教士一方也是一個決策主體。兩個決策主體之間的博弈上演了,三級會議如期召開。結果如何呢?
3、三方博弈,國王歸天
局勢的發展完全出乎意料,不論是貴族、教士們的算盤,還是國王的算盤,全都打錯了。因為他們都忽略了另一個決策主體——第三等級。第三等級不僅團結一心保住了自己的選票,還聯合了一些崇尚自由和思想解放的開明貴族,在三級會議裡取得了選票的絕對多數!然後,這股新勢力一腳踢開了第一等級和第二等級,宣佈改三級會議為國民大會,只有國民大會的決議才具有法律效力,國王說話也不算數。法國的債務問題還是要解決的,國民大會對徵稅的討論結果是,全體國民都要徵稅,貴族和教士也不例外。這個博弈結果按說正是路易十六期望的。可是同時,國民大會又要求通過憲法,限制國王的權力,這可不是路易十六希望的。
事已至此,路易十六面臨三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一意孤行,強壓三個等級;第二個選擇是與貴族、教士妥協,共同對抗日益強大的第三等級;第三個選擇是與第三等級聯手,打壓貴族和教士。第二個選擇等於徵稅成了鬧劇,法國的債務問題還是沒解決;第三個選擇要求路易十六放棄許多權力。站在後人的角度看,既然路易十六最初的目的是要挽救法國的財政危機,向貴族和教士的錢袋子開刀,就得依靠第三等級的力量,果斷地把一些權力讓給第三等級作為回報,以此獲得大批盟友的支持。
然而路易十六卻不願意放權,他執行了第一個選擇,悄悄調集一些忠於自己的部隊到凡爾賽,準備武力解決。如此一來,原本彼此勾心鬥角的三個等級就都視國王為共同的敵人。三個等級暫時摒棄前嫌,聯合向國王宣戰,他們攻陷了象徵王權的巴士底獄,抓住了路易十六,並最終把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路易十六在與其他幾方博弈的過程中,並沒有充分掌握信息,沒有預見到自己調兵的行為會促使其他幾方聯合起來對抗自己,招致了敗局。當然,路易十六過於迷戀權力,發現有可能喪失部分權力就昏了頭,不願意分權給其他階層,也是導致他敗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