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的外國人:被允許在中國居住 仕官 通婚
隋唐時期,對外交通發達。
陸路從長安出發,可達朝鮮。當然陸路要是往東也只能到朝鮮,再往東就掉海裡了。向西經絲綢之路,可達印度、伊朗、阿拉伯、歐洲、非洲等許多國家。海路,從登州、揚州出發,可達韓國、日本。登州就是山東蓬萊,韓國人跟咱們套磁的時候,就說中韓兩國隔著淺淺的一道海,天氣晴朗的時候,我們能夠聽到山東半島的雞叫聲,也不知道什麼雞,叫那麼大聲。然後從廣州出發,經海上絲綢之路,可達波斯灣。海上絲綢之路在漢朝的時候只能到印度最南端,到唐朝就可以抵達波斯灣了。
唐政府鼓勵外商來中國貿易,允許他們在中國居住、任官、通婚。唐朝前期強大的時候,平均每個皇帝在位時做官的外國人多達三千,波斯人官拜宰相,伊朗人官拜宰相;高麗人官拜大將軍,當然高麗人我們認為是自己的民族,不過韓國人認為高麗人是韓國人,那就算韓國人吧!高麗人高仙芝是安西節度使,相當於蘭州軍區司令那樣高的職務。
最有名的有一個日本人,阿倍仲麻呂,他19歲來華,唐玄宗非常喜歡他,給他起漢名叫晁衡,在中國任官,官居秘書監監正。用我們今天的話講就是國家圖書館和國家檔案館館長,從三品,這個位置太重要了,你想國家檔案館館長,國家檔案歸他管,這都是絕密信息和國家機密。晁衡在中國三十多年,娶妻生子,他兒子可能二三十歲才知道父親是日本人。原來我爹是日本人,日本在哪兒?你給我講講日本吧!晁衡覺得自己年事已高,就向唐玄宗辭行,想回日本,唐玄宗不放,晁卿歸國真不捨得,不讓他走。結果那年中秋節,興慶宮大宴文武,群臣賦詩,輪到晁衡的時候,作詩云「翹首望長天,神馳奈良邊。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我人在長安,心在奈良,我家鄉的那個山,頂上的月亮也升起來了,月亮圓的時候人也團圓。所以玄宗見他既然這麼想家,那就回去吧。他這才跟著遣唐使的船回國。
晁衡跟李白、王維都是哥們兒,他走的時候李白、王維都給送別,依依不捨。王維賦詩《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九州何處遠,萬里若乘空。向國唯看日,歸帆但信風。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鄉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晁衡一出海就遇到風暴,傳回消息說晁大人遇難,李白都快哭死過去了,作詩云:「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後來消息傳來沒死,給刮到越南去了。那會兒那船是帆船,風一刮,又沒指南針,就只好跟著感覺走,登陸之後一看是越南。晁衡說明身份,安南都護一看,原來您是秘書監晁大人,趕緊給送到長安去了,結果繞一圈又回去了。晁衡後來終老長安,客死在中國,終身沒能回到日本國。因為你再出海,刮到印尼去就完了,好歹越南當時是中國領土,屬於安南都護所管,你要是刮印尼去,當時那邊不是中國地兒,麻煩了,再讓土人吃了你。
晁衡是中日交流的典範,日本有很多這樣到中國來做了官的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