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關大捷是的背景 平型關大捷是誰領導的? | 陽光歷史

 

A-A+

平型關大捷是的背景 平型關大捷是誰領導的?

2016年09月16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105 次

  導讀:平型關戰役,或稱平型關戰鬥,是對日抗戰期間太原會戰(1937年9月11日至11月8日、民國26年)中的一場戰役,由國民政府第二戰區司令官閻錫山所領導,歷時一個月(從當年9月3日制定作戰計畫到10月2日全線撤退),戰場範圍達數百里,中國方面投入兵力11個軍共計十餘萬,歷經大小戰鬥數十次,屬中等規模戰役。

  戰前形勢---日軍攻陷大同

  1937年初秋,南口前線部隊抗擊著日軍板垣師團的猛攻。與此同時,日軍東條縱隊也同時猛攻張家口。守軍第二十九軍劉汝明部不戰而退,閻錫山的第61軍反攻不力,張家口失守,南口危在旦夕。日軍下一個矛頭所向是第二戰區閻錫山苦心經營的山西。

  山西,四面環山,地勢險要,素有「華北屋脊」之稱,在軍事上被兵家稱之為「華北之鎖鑰」。所以日軍欲統治華北,必先圖晉綏;欲圖晉綏,必先爭太原;欲爭太原,必先奪大同或平型關。

  但是日軍佔領南口、張家口後,圖晉方向是西北之大同,還是東北之平型關?閻錫山判斷,日軍為運送部隊、軍火,展開機械化部隊,發揮其優勢,必然把鋒芒指向大同。據此,他部署了大同會戰計畫。

  然而戰況實際發展是:9月上旬,東條縱隊和偽蒙軍沿平綏線擊破李服膺部防守永嘉堡、天鎮間的國防工事,直抵陽高城下。李部一路逃到桑干河以南,日軍於9月13日攻佔大同,而敵軍主力板垣師團指向平型關,意圖抄雁門關後路,然後夾擊太原。


  至此,閻錫山部署的大同會戰計畫流產。雁門關一帶兵力雖多而無用,而平型關一帶則兵力空虛,危如累卵。閻錫山被迫立即著手部署平型關會戰。

  平型關戰役部署

  1、作戰計畫

  1937年8月28日,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表示抗戰決心,把行營(前線總指揮部)設於雁門關下的嶺口村一所窯洞,並同行營人員及八路軍總政委周恩來會商,制定了《第二戰區平型關戰役計畫》。其「作戰方針」為:「本軍以利用山地殲滅敵人之目的,以主力配置於天鎮、陽高、廣靈、靈丘、平型關各地區,以一部控制大同、渾源、應縣附近,以策應各方面之戰鬥,相機轉移攻勢。」

  2、平型關戰役戰鬥序列表

  總指揮: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前期),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後期)。

  第33軍:軍長孫楚(前期實際總指揮),下轄73師,師長劉奉濱;獨立旅3旅,旅長章拯宇;獨立旅1旅,旅長孟憲吉。

  第15軍:軍長劉茂恩,轄64師,師長吳庭麟;65師,劉茂恩兼。

  第17軍:軍長高桂滋,轄21師,師長李仙洲;84師,高桂滋兼。

  第35軍:軍長傅作義,轄211旅,旅長孫呈峰;218旅,旅長董其武。

  第61軍:軍長陳長捷,轄208旅,旅長呂瑞英;217旅,旅長梁春溥;新編第4旅,旅長於鎮河。

  第2軍:軍長郭宗汾,轄71師,師長郭宗汾;202旅,旅長陳光斗;214旅,旅長趙晉;新編獨立1旅,旅長陳慶華。

  第34軍:軍長楊澄源,轄196旅,旅長姜玉貞;203旅,旅長梁鑒堂(此兩旅包括旅長在內幾乎全部犧牲)。

  第19軍:軍長王靖國,以三個旅兵力守代縣,外加炮兵團附歸19軍序列,騎兵軍以三個騎兵師置於集寧一帶。

  第8軍:115師,師長林彪;129師,師長賀龍。分別於平型關、忻口、原平一帶展開。另有劉汝明軍駐蔚縣一帶。

  綜上所述,投入平型關會戰(9月3日作戰計畫稱晉北戰役及平型關會戰)的兵力共11個軍、10餘萬人。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