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高力士:一心輔佐唐玄宗反對弄虛作假
唐代大宦官高力士在後人的印象中不是什麼好鳥,很多人認為他是「奸臣」,是「壞蛋」,與趙高、魏忠賢、李蓮英等是一路貨色。其實,在歷朝歷代的大宦官中,高力士雖然也權傾朝野,參與政事,但縱觀他的一生,似乎並沒有幹什麼禍國殃民的壞事。相反,他對唐代形成「開元盛世」的局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這是不容否定的。從他的為人處世和道德品質來看,他不僅是歷代大太監中出類拔萃的高人,而且與魏忠賢之流也有本質的不同。
高力士的聰明才智首先表現在他的審時度勢上。他在宮中親眼目睹了種種險惡和殘酷,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處世絕學。在「神龍革命」中,他看中了年輕氣盛、精明強幹的李隆基,而李隆基那時候只不過是個潞州(今山西長治)別駕,這不能不說高力士是有遠見卓識的。因為那時他完全可以交結朝中的高官達貴,但是他沒有,他看的並不是眼前的利益,而看重的是長遠的打算。高力士的可貴之處還在於,他一旦看中了人,就會忠心耿耿,兩肋插刀,決不變心。不管這個人處在輝煌的頂峰,還是跌落到人生的低谷,他都是一如既往,從始到終。他幫助李隆基誅殺了太平公主勢力,為李隆基日後登基掃清了障礙。李隆基後來當了皇帝,他更是忠心事君,死心塌地地為李隆基效力。他曾說:「竭誠盡節,上答皇慈」,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表達了他對玄宗的耿耿忠心。
上元元年(760年),已經下台的李隆基被逼「遷居」。高力士挺身而出,對李輔國厲聲斷喝道:「李輔國,休得無禮!太上皇乃五十年太平天子,今駕幸西門,你戎服領兵而來,想幹什麼?」已經得勢的李輔國惱羞成怒,禁不住破口大罵:「你這老東西真不知趣,滾開!」說話之間,李輔國手起刀落,斬殺了高力士的一個侍從。李隆基和一干人都嚇得渾身發抖,只有高力士毫不畏懼,對擋道的士兵大聲喊道:「太上皇問將士們好,還不趕快放下兵器,高呼萬歲!」兵士們被高力士的凜然正氣所震懾,紛紛刀劍入鞘,跳下馬來,向玄宗高呼萬歲。高力士又喝令李輔國:「還不趕快給太上皇牽馬護駕!」李輔國的囂張氣焰被打下去了,只好乖乖地把玄宗護送到西內太極宮。
上元元年(760年),已經下台的李隆基被逼「遷居」。高力士挺身而出,對李輔國厲聲斷喝道:「李輔國,休得無禮!太上皇乃五十年太平天子,今駕幸西門,你戎服領兵而來,想幹什麼?」已經得勢的李輔國惱羞成怒,禁不住破口大罵:「你這老東西真不知趣,滾開!」說話之間,李輔國手起刀落,斬殺了高力士的一個侍從。李隆基和一干人都嚇得渾身發抖,只有高力士毫不畏懼,對擋道的士兵大聲喊道:「太上皇問將士們好,還不趕快放下兵器,高呼萬歲!」兵士們被高力士的凜然正氣所震懾,紛紛刀劍入鞘,跳下馬來,向玄宗高呼萬歲。高力士又喝令李輔國:「還不趕快給太上皇牽馬護駕!」李輔國的囂張氣焰被打下去了,只好乖乖地把玄宗護送到西內太極宮。
事後,玄宗悲泣地對高力士說:「今日要不是將軍膽識非凡,孤家恐怕已做了兵士們的刀下之鬼了。」高力士一生最閃光的地方,就在於輔助唐玄宗李隆基,為「開元盛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他精明、果敢,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為玄宗皇帝屢獻奇謀,並設法保護了一些有功大臣,從而保持了當時政局的穩定。開元十四年(726年)春,宰相張說被李林甫等人彈劾而下獄。玄宗令高力士到獄中複查,準備依律治罪。高力士複查後,對玄宗說:「張說在獄中蓬頭垢面,用瓦器當餐具,正淒慘地等待判罪呢。」玄宗聽了,憐憫之心油然而生。高力士見玄宗心有所動,趕緊說:「張說對大唐有功,雖有過錯,不應治罪太深。」玄宗聽從了高力士的意見,對張說做了從輕處罰。不久,玄宗又以尚書右丞相致仕張說兼集賢殿學士,這不能不說是高力士的功勞。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54歲了,面臨著立太子的疑難。究竟是立壽王李瑁,還是立忠王李璵?玄宗一直猶豫不決。高力士私下獻計說:「推長而立,誰還敢爭立太子?」玄宗茅塞頓開,斷然立了李璵為太子。李璵後來更名為李紹,天寶三年(744年)又改名為李亨,這就是後來的唐肅宗。可以說,高力士的建議,避免了為爭皇太子而可能發生的兄弟相殺事件,也就避免了一場殘酷的宮廷鬥爭,維護了政治的穩定。高力士歷來反對弄虛作假,欺上瞞下,主張實事求是,說真話,辦實事。天寶十三年(754年)六月,征服南詔的戰事失利,唐朝7萬大軍全軍覆沒。而宰相楊國忠卻欺騙玄宗,把失敗說成了勝利,朝中大臣誰也不敢反映真實情況,玄宗也覺得高枕無憂。高力士尖銳地指出:「臣聞雲南數次喪師,又加邊將擁兵自重,陛下將用什麼辦法制之?臣恐一旦禍發,無可挽救,豈能說是高枕無憂呢?」
這年秋天,關中地區陰雨連綿60多天,莊稼無法收回,饑民怨聲載道。楊國忠仍然謊報國情,說天下太平,無災無難。玄宗聽到一些災情的耳風,就讓高力士講實話。高力士就把實際情況告訴了玄宗,並進諫說:「陛下將權力付與宰相,本來是期望他能為陛下分憂解難。可是,當今政令不行,紀綱不肅,陰陽失調,天下哪裡還有太平可言呢?臣子不願說實話,是因為宰相專權,有意閉塞言路,不讓人講真話之故。」由此可見,高力士決不是那種唯唯諾諾之輩,但他與魏征、張九齡等人的犯顏直諫又有本質的區別,歷史上說他採取的是「順而不諛,諫而不犯」,足見他的高明和藝術。
總之,開元晚期,尤其是天寶時期,隨著玄宗從「怠於政事」到「荒於理政」的變化,高力士的正面作用也愈來愈重要了。玄宗曾說:「力士當上,我寢則穩。」意思是有高力士值班,自己就放心了,睡覺也安穩了。的確,高力士作為玄宗的心腹,在一系列重大問題的決策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表現了他的遠見和卓識。高力士雖然身居高位,但為人處事卻非常低調,從不趾高氣揚、盛氣凌人、不可一世,不像那些「小人得志便猖狂」,因為他本來就不是小人。歷史上說他「性情溫和且少過」,即使大權在握,士大夫們卻對他沒有多少恨意,說明他是一個既聰明又謹慎的人。
高力士在歷史舞台上最精彩的一齣戲是他一手撮合了楊玉環和唐玄宗的曠世姻緣。對於這件事的是非,歷史已經作了很好的回答。因為是他成就了楊貴妃,也是他在馬嵬坡縊死了楊貴妃,真是「成也力士,敗也力士」。當然,高力士並非沒有過錯,他最大的過錯就是沒有看出安祿山的狼子野心,沒有勸玄宗及時殺掉安祿山,導致了後來「安史之亂」的爆發,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不過,「安史之亂」的爆發有複雜的原因,引起這場戰亂的直接元兇應該是楊國忠,而非高力士。但高力士在安祿山得寵時沒有提醒玄宗對他進行必要的防範,或抑制其勢力的擴張,以致養虎為患,這個責任他是推卸不了的。不過,從當時的歷史環境來看,他的這個過錯是「無意」中犯的錯誤,跟「有意」的犯錯有本質的區別。
另外,高力士在發跡後,在朝中作威作福,過著腐朽沒落的生活,這大概是他為後人留下「奸臣」、「壞蛋」名聲的直接原因吧。對待任何一位歷史人物,我們都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去進行評判。功就是功,過就是過,不能因為某個人是「忠臣」,就不敢說他的過;也不能因為某個人是「奸臣」,就不敢說他的功。歷史人物是複雜的,正像本文中所寫的高力士,用一個「忠」字和用一個「奸」字,怎麼能夠說得清呢?善待每一個歷史人物,這才是我們應保持的一種良好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