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真正的第一個霸主鄭莊公:擊敗周王室第一人 | 陽光歷史

 

A-A+

春秋真正的第一個霸主鄭莊公:擊敗周王室第一人

2016年09月11日 帝王將相 暫無評論 閱讀 244 次

  作為中國歷史上一段戰亂時代的開始,春秋時代,一直是個精彩紛呈的時代。

  這個時代,為後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很多。春秋五霸的輪流坐莊,從落魄到霸王的血淚史,從霸王到亡國的滄海桑田,重大的戰爭戰役也多,有宋襄公愚蠢的兵敗,有城濮之戰的千里虎嘯,有楚懷王飲馬黃河的揚眉吐氣;傑出的人物也很多,傑出人物的離奇身世很多,坐在囚車裡的管仲,五張羊皮換來的百里奚,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蒙著臉自盡的吳王夫差。所有的人和事,都被這段戰亂串聯起來,中間的詠歎和感慨,不少。

  然而諸多的詠歎感慨之間,卻深藏著一個重要的問題。春秋,是怎麼從周王朝的「天下一統」,一眨眼間「老母雞變鴨」,成了諸侯爭霸的圖景?當年君臨天下的周天子,怎麼搖身一變就落毛鳳凰不如雞,混得一代不如一代,從當年至高無上的君王,到諸侯們爭來搶去的傀儡?這一切重大變化,究竟是怎麼發生的?

  這些重大變化,與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王有關?這個人,傳統的春秋五霸裡沒有他,更不如沒有進入「五霸」排名的吳越兩位霸主:闔閭、勾踐。這個人的資格,比之前提到的所有霸王都老。只是他的國家每況愈下,後來比任何一個霸主都弱,在春秋戰國的大多數事件裡,都排不上號。這個人,就是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王--鄭莊公。

  鄭莊公被後世史家統稱為「鄭莊公小霸」,他是「霸王」不假,也確實小。

  在周朝分封的早期,鄭莊公所在的鄭國,卻當不起「小」這個字,相反,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國家。

  比起中原諸侯國來,鄭國的資格不老,但身份卻極其高貴。鄭國雖然是在西周厲王時期才立國的,但其開國君主鄭桓公,是西周周厲王的幼子。鄭國的君主世襲,是根正苗紅的王室。鄭桓公的貢獻也很大,周幽王當年烽火戲諸侯,最後玩大了,招來了犬戎的瘋狂進攻,諸侯全都當「狼來了」,偏偏鄭桓公衝鋒在前,為了保護周幽王壯烈殉難。這場巨大的變故也改變了鄭國的命運。遭遇國喪的鄭國,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不得不遷出了原本的封地,搬到今天河南新鄭一帶。鄭武公很有眼光,他選擇的是當時的黃金地段,土地肥沃不說,更位於天下交通的中心。這樣的好地段,鄭國當然不能糟蹋,所以從鄭武公開始,鄭國採取了鼓勵工商業發展的政策,和商人訂立盟約,保護商業貿易。當時幾乎所有諸侯國的富商大戶,都集中在這個最繁華的「經濟開發區」。在東周的早期,鄭國的土地不是最大的,但經濟卻是最富庶的。

  土地狹小但經濟富庶的鄭國,在春秋早期形勢一片大好。這時期的晉國還沒興起,楚國仍然居於長江流域,齊國正忙於和東夷的戰爭,秦國苦於西北蠻族的侵擾。鄭國所處的新鄭地區,是遠離戰火的樂土。身份高貴,又兼烈士後代,外加腰包鼓,這樣的鄭國,在當時自然地位高貴。

  鄭國國君作為周王室的卿室,周平王東渡洛邑,建立東周,也是在鄭國的幫助下完成的,甚至周天子召集諸侯的時候,鄭國國君還是周天子的「新聞發言人」,可以代表周天子講話致辭。在各路諸侯面前,那是相當的「狐假虎威」。

  但到了鄭莊公即位的時候,「狐假虎威」是不滿足的,他要的是「真威風」,也就是稱霸。

  作為鄭國傑出君主鄭武公的兒子,鄭莊公,是個從小就喜歡找麻煩的人。

  出生的時候,就找了他母親的麻煩。母親武姜生育他的時候,偏偏碰上了難產,差點連命都搭進去。這件事給他以後也帶來了麻煩,雖然鄭武公去世後,他以鄭國長子的身份繼承了國君,但母親武姜並不喜歡他,相反的對他弟弟公叔段寵愛有加。到了鄭莊公即位的時候,母親和弟弟開始找他的麻煩。母親要求鄭莊公把國內最大的城市京地封給弟弟,並且要給弟弟封號為「京城大叔」。打的什麼算盤,地球人都知道:母親是疼弟弟的,自然要想辦法讓弟弟篡奪哥哥的王位。如此行為,可是大麻煩了。

  喜歡找麻煩的鄭莊公,也是個不怕麻煩的人。母親和弟弟找什麼麻煩他都不怕:要封地,給!要封號,封。母親和弟弟要什麼他就給什麼!大臣蔡仲是個實誠人,勸他要小心,他卻裝傻充愣。看鄭莊公貌似好欺負,弟弟公叔段就開始在母親的支持下繼續找麻煩,又是串聯親信又是整頓軍隊,一心想著要把自己期待的大麻煩幹完--奪鄭莊公的王位。

  在公叔段要找大麻煩的時候,鄭莊公開始找他的麻煩了。公叔段剛集合好軍隊,並聯絡了母親做內應,還沒出兵呢,鄭莊公的軍隊就從天而降了,輕而易舉地把他打了個全軍覆沒。最後一路追殺到鄢城,將這個給自己找了很多年麻煩的弟弟徹底轟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克段於鄢」的故事。直到今天,依然有哲學家拿這個故事教育年輕人。如果你恨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放縱他的缺點。

  了結了愛惹麻煩的弟弟,鄭莊公對幫著弟弟給自己找麻煩的母親武姜也傷透了心。他先是惡狠狠地將母親囚禁起來,說「不到黃泉,永不相見」。但不久之後卻後悔了,可誓言又不能違背,最後想來想去,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挖了個地道與母親相見。娘倆抱頭痛哭,從此重歸於好。這就是有關鄭莊公的另一個著名故事:黃泉會母。今天的老人們,有時候也會給年輕人講這個故事,中心思想很簡單: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做人要孝順。

  但透過兩個簡單的故事,和簡單的中心思想,我們卻分明看到了一件更重要的事。周王朝的分崩離析,諸侯割據,從根上說,都來自於這件事--禮崩樂壞。

  作為此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奴隸制帝國之一,周王朝的道德體系,是以宗法制為基礎的,宗法制的核心內容,就是周王朝所推崇的孝道。在西周的宗法規定裡,不孝是最大的罪惡,尤其作為周王室家族的鄭莊公,更應該尊崇孝道。但從鄭莊公一家相互找麻煩的過程看,鄭莊公先裝傻,再忽悠,最後反攻倒算,狠話都放完了,雖然又懸崖勒馬,卻實在是不孝到極點。但是社會對他的斥責批評,在當時的各類記錄中幾乎為零。作為周王朝宗法基石的孝道,從此開始淪喪了。

  連最基礎的孝道都淪喪了,其他的更不用說了。統一的國家理念,傳統的井田制,莫非王土莫非王臣的忠誠,一切不是「崩」就是「壞」了。表面的平靜下,一個全新的爭霸時代正山雨欲來風滿樓。喜歡找麻煩的鄭莊公,就是其中第一個弄潮兒。

  在和母親和解之後,安定了內部的鄭莊公,開始對外找麻煩了。

  鄭莊公找麻煩的第一個對象是許國。這是鄭國南邊的一個小國,國土小,卻是鄭國向南發展的戰略要地。這個小國是有背景的。它和當時的強國,比如宋國、衛國都有戰略同盟關係。鄭莊公卻不氣餒,你拉「背景」,我也拉「背景」。鄭莊公拉來了東面的齊國和魯國,通過出讓田地、贈予金錢等手段,和這兩個當時的強國結成了戰略同盟。有了背景的鄭莊公,開始行動了。他親自率軍擊敗了宋國、衛國、陳國、蔡國四國的聯軍,把宋國的公子馮扶持做了國君,成了聽命自己的乖乖仔。打完了許國的背景,就該打許國了。公元前712年,鄭莊公與齊國、魯國聯合吞併了許國。因震懾於鄭國強大的戰鬥力,作為盟友的齊國?魯國都被嚇怕了,不敢找鄭莊公的麻煩,反而主動讓出了地盤,由鄭莊公獨佔許國。這時候的鄭莊公,其實已經成為鄭、齊、魯三家聯盟裡的老大。

  但鄭莊公做老大,有人是不高興的,比如貴為九五之尊的周天子。

  這時的周天子,就是遷都洛邑的周平王。在周平王眼裡,鄭莊公算什麼?我們家的客卿而已,實在往近了扯,也算是本家族親人。周天子的客卿,任務是協助周天子處理國家政務,而鄭莊公竟然找麻煩,所以周平王也決定找他的麻煩,找了個借口把鄭莊公的客卿權力給取消了。畢竟這時期鄭莊公羽翼未豐,周平王勢力削弱,所以溝通了幾次又和諧了,就有了著名的「周鄭交質」,即雙方的兒子各自到對方的地盤做人質。貴為天子的周平王,此時卻不得不和鄭莊公平起平坐,怕的,是鄭莊公找麻煩。

  周平王過世後,他的兒子周桓王是一個不怕麻煩的人。不怕麻煩,當然也就要找鄭莊公的麻煩,王位的屁股還沒坐熱,就先收回了鄭莊公作為周王室客卿的權力。接著在鄭莊公來朝拜的時候,給他擺足了做大王的譜,極盡羞辱。過了沒多久,又自作主張,把鄭國周圍的田地劃到了周王室名下,搞起了圈地強拆。一系列的麻煩。彷彿一連串的「三板斧」,狠狠地朝鄭莊公砸來。

  鄭莊公的反應很簡單,伸直了脖子讓你砸。

  剝了我客卿的權力,沒關係,無官一身輕嘛。給我擺大王的譜,也沒關係,咱裝傻充愣打哈哈。搶佔我的地盤?那更沒關係,錢財身外物嘛,你愛佔不佔。幾番的退讓後,周桓王膽氣足了。看來你也是一個怕麻煩的人,既然怕,那就乾脆給你找個大麻煩。

  這一找,就找大了。

  公元前707年,決心徹底解決鄭莊公這個麻煩的周桓王,糾集了陳、蔡、衛各諸侯國的軍隊討伐鄭莊公。這次出師的緣由,當然不僅僅因為看鄭莊公不順眼,彼時周王室權力雖然走向衰落,但畢竟還是天子,要維護其君臨天下的威儀,像鄭莊公這樣已經尾大不掉的諸侯,再麻煩也要砸下去的。何況春風得意的周桓王認定,鄭莊公也不過是徒有虛名,我幾次給他找麻煩他都不敢接招,一口氣滅了他似乎不是什麼難事。打掉一個鄭莊公,樹立我做大王的威儀,捍衛周王室的權威,似乎也是手到擒來。

  從周桓王這次動兵看,他更是想不自信都難。這次周軍陣容非常強大,由周桓王親自統領的中軍,由蔡衛兩國組成的左軍,由陳國組成的右軍,三大諸侯國壓箱底的精銳部隊全來了,又有名正言順的「討伐叛逆」旗號。天子統帥的「御駕親征」,天時地利人和似乎全佔了。鄭莊公這邊就慘淡多了,他的兩個小弟齊國、魯國說什麼也不敢背「和天子作戰」的罪名,乾脆閃在一邊看風景。鄭莊公能動用的,也就是鄭國本國的軍隊,雖然戰鬥力彪悍,可一是以諸侯的身份對抗天子,「道義」上就輸了半截;二是軍隊數量遠遠不如對手;三是軍隊被三面夾擊,地利上更吃虧。各種勝利條件,貌似樣樣都不佔。

  但殺氣騰騰的周桓王不知道,如當年鄭莊公的親弟弟公叔段一樣,他這次也一樣落到鄭莊公的套子裡了,開始的軟弱、退讓、裝傻充愣,為的就是如今的致命一擊。因為久經戰陣的鄭莊公,早已經從此戰的種種不利局面下,找到了屬於他的唯一制勝機會,那就是周軍人太多。

  這時候的周王室,直接隸屬於自己的部隊並不多。主要的軍隊,都是來自忠實於自己的各個諸侯國。人數雖然多,卻是魚龍混雜,真個是來自五湖四海,且不論政令不統一,相互間互相不統屬,打起仗來配合不利等弱點,就是各個帶兵者之間,那也是各懷鬼胎,各有各的毛病。比如給周桓王擔任右軍的陳國軍隊,其國內本身就在鬧災荒,也就是陳國國君想表忠心,充大頭要打這一仗,士兵們全都在惦記著老家的妻兒老小呢。至於蔡國和衛國,本身國力就弱小得很,軍隊戰鬥力也差,鬧哄哄地跟著來,無非是想佔點便宜而已。可便宜哪裡有這麼好占?

  這種幾萬人的大兵團作戰,有一家崩潰,很可能就導致全線崩潰。更要命的卻是周桓王本人,天子御駕親征,固然能提升士氣,但關鍵還要看這位天子的水平如何。像周桓王這種從來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沙場菜鳥,臨陣指揮是不靠譜的,就算能暫時鼓舞起士氣來,這士氣也好比充氣的皮球,稍微有個疏漏,洩氣比打氣要快得多。

  這些毛病,如果碰到一個一般的對手,都不算是毛病,但是要碰上個不一般的對手,就是大毛病。不幸的是,周桓王碰上的鄭莊公,就是一個不一般的對手。面對七拼八湊的周桓王「天子師」,鄭莊公一眼找到了制勝的關鍵點:要砸破面前這個「大皮球」,就要給他撒氣。

  撒氣的辦法,就是打周軍左中右三軍的結合部。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的討伐大軍,與鄭國軍隊在繻葛(今河南長葛縣)開打了。戰鬥爆發後,鄭莊公先以左右軍搖動大旗,喊殺聲如雷,卻並不發動中路進攻。相反,鄭莊公精銳部隊火速出擊,先揍擔任右軍的陳國軍隊。事實果如鄭莊公所料,陳國軍隊確實不經打,一打就垮,一垮就亂,?裡嘩啦的一亂,周桓王的右軍瞬間崩潰了。還沒等周桓王緩過神來,蔡國和衛國的軍隊連招呼都不打,趕快撒丫子溜號逃命。剛打了幾個回合,周桓王的左右兩軍就跑了個精光,只把周桓王的中軍扔在了戰場上。後面的事情就好辦多了,鄭莊公合圍,總攻。鄭軍兵分三路,向周桓王發起了奮勇衝鋒,拿著天子當土匪打。孤軍奮戰的周軍節節敗退,眼看著打敗鄭莊公沒戲,還是跑路要緊吧。在求生的慾望下,周桓王集結殘部,拚死突圍,總算殺開了一條血路。可就在這時候,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鄭莊公的部將祝聃殺得性起,率領部隊身先士卒追殺周軍,打得?軍節節敗退不說,竟殺到了周桓王的身邊,和周桓王來了個「零距離接觸」。大概是見到天子太高興了,祝聃興奮地彎弓搭箭,「刷」地一下,居然一箭射傷了周桓王的肩膀。

  這就玩大了。

  東周時期,天子是萬金之軀,那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碰一根頭髮都不行。可周桓王這位天子,被打得丟盔卸甲不說,「萬金之軀」也讓人家射了個窟窿,實在是沒面子到了極點。

  沒面子的結果,就是周桓王豁出去了,忍著痛咬牙指揮,終於衝出了鄭莊公的包圍圈,撿了條命回來。當然,還是因為鄭莊公下了命令,說:「我們作戰是被迫自衛的,怎麼還能欺負天子呢?」見好就收讓開了一條路,不然十個周桓王,恐怕也要陷在裡面了。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繻葛之戰,就這樣以周桓王大敗,鄭莊公大勝而結束。這場戰爭的意義是深遠的,周桓王方面當然是賠大了,其精銳部隊損失殆盡,周王室在諸侯中的威望大大折損。本來想牛氣一把,結果卻丟盡了面子。鄭莊公方面則賺了個盆滿缽滿。小小的諸侯,以下犯上打敗了天子的軍隊,這還了得?此戰之後,鄭莊公鞏固了其在諸侯中間的獨大地位,不久後又率軍幫助齊國打敗了北戎的進犯。「鄭莊公小霸」的局面,也就這麼形成了。

  小霸的鄭莊公,其霸業注定是曇花一現。就像武俠片裡,先出場的很威猛的人物,往往都是小蝦米,真正深藏不露的高手,往往出場很晚。縱觀整個春秋戰國的歷史,「小霸」的鄭莊公,其實也只是一個蝦米。

  從外圍局勢上說,這時期的鄭國,位居中原黃河流域,土地肥沃,自然有稱霸的最好資本。但從發展潛力上看,就差得多了。沒有齊國東靠大海的漁鹽之利,沒有楚國南居百越的地利優勢,更沒有秦國坐擁八百里秦川的財大氣粗。所謂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鄭國疆土,放在軍事?卻是強敵環伺的「四戰之地」。以這樣的條件,想謀求長久霸業,沒有長遠戰略眼光是不行的。偏偏鄭莊公不是一個有長遠戰略眼光的人,他在位期間,打服了衛國、蔡國、宋國,吞併了許國,連九五之尊的周天子都被他揍了個慘,順順利利做上了老大,貌似是八面威風,但他也僅滿足於做老大的地位,對宋、陳、蔡諸國,並沒有過度削弱其勢力,更沒有藉機佔有具備戰略位置的疆土。他在位四十三年,活著的時候自然無人敢惹,但一旦去世了,留下的鄭國卻是「出來混遲早要還」。在他兒子鄭昭公在位時期,「報應」很快就到了。公元前700年,鄭昭公在位時,權臣祭足作亂,推翻其統治,立其弟鄭忽即位。之後多年,鄭國一直處於兄弟爭位的內戰之中,他的幾個兒子以及權臣相互爭位仇殺,經歷了長達27年的動盪。曾是「小霸」的鄭國,也就在此期間徹底失去了其霸主的地位,由「小霸」變成了「小國」。

  鄭國的霸業雖然只是「蝦米」,卻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蝦米」。鄭莊公「找麻煩」和「被找麻煩」的一生,昭示了春秋時代諸侯勢力做大,周天子實力衰微。真正捅破周王室「金玉其外」這層窗戶紙,打開諸侯爭霸這個「潘渡娜魔盒」的,也是這位「曇花一霸」的鄭莊公。他的身後,就是中國春秋戰國諸侯爭霸的隆隆大戲。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