闔閭在無錫的「登基」之路:闔閭如何取代王僚?
日前,無錫闔閭城正式被國家有關部門初步認定為春秋時期吳王的都城——「闔閭城」,證明這種認定的進一步考古挖掘工作也將在未來展開,而有關闔閭城的變遷及它最初的主人吳王闔閭的故事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
《左傳·昭公二十七年》:「公子光曰:『此時也,弗可失也。』告魚專設諸曰:『上國有言曰,不索何獲?我王嗣也,吾欲求之。』」意思就是說,如果不去爭取,什麼也得不到。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春秋吳國25世君王闔閭,闔閭城的真正主人。本文將用幾個片段講述闔閭的登基之路,解讀他的人生之路。
韜光養晦
話說吳泰伯傳位19世到壽夢,壽夢有四子,長子諸樊,二子余祭,三子余眛,四子季札。因為季札賢能,壽夢臨終前想傳位給季札,季札按謫長制不受,於是壽夢遺命兄終弟及,從而依次傳給季札。後來,吳王諸樊、余祭、余眛相繼去世,按理,應季札接位,但季札禮讓逃走。於是,余眛子僚在吳王僚元年(前526)登位,是為吳王23世。公子光不服,認為:季札禮讓,兄終弟及制終了,按制應實行謫長制。自己是壽夢長子諸樊的長孫,理應繼承王位;而僚一向貪婪依仗強力,只知進位,不知謙讓。所以公子光準備尋覓能共患難的勇士,刺殺吳王僚,自己登上王位。但他知道時機尚未成熟,於是表面裝著無事,韜光養晦。
收羅伍員
吳王僚五年(前522),伍子胥投奔吳國,吳市吹簫,被市場管理官發現,引薦給吳王僚。吳王僚和伍子胥談了三天,伍子胥的話沒有重複的,吳王僚十分讚賞伍子胥賢能。公子光怕伍子胥和吳王僚親近並重用,妨礙自己的計謀,就有意詆毀伍子胥,常對吳王僚說,:「伍子胥的父親兄長被楚王殺害,他勸大王攻打楚國,並不是為了吳國,不過是想報自己的私仇罷了。」伍子胥看出了公子光的企圖,也看出了公子光是個能成大事的人,於是離開了朝庭,隱退到郊野去耕作,投靠了公子光。公子光以賓客的禮節收養了伍子胥,後來又與伍子胥引薦的勇士專諸合謀,於是公子光、伍子胥、專諸三人密謀刺殺行動。
雞父之戰
吳王僚八年(前519),吳軍包圍了被楚國奪回的重鎮州來(今安徽鳳台),楚國糾集胡、沈、陳、許、蔡、頓六國組成七國聯軍增援州來。聯軍兵力數倍吳軍,又來勢洶洶,吳軍撤圍州來,移軍鍾離(今安徽鳳陽東臨淮關)。公子光設計了具體戰役,吳王僚依計而行,把軍隊分為三部,自己率中軍,公子光在左,公子掩余在右,七月末的晦日,在雞父(今河南固始東南雞備亭)與楚軍決戰。吳軍先派三千刑徒去擾亂楚右軍,刑徒未經訓練,滿場亂跑,胡、沈、陳三國軍隊以為吳國是烏合之眾,追殺爭功自亂了隊形,這時吳國重兵殺到。公子光正遇上陳國大夫夏嚙,一戟將他挑於馬下,又與掩余一起活捉了胡、沈兩國國君。公子光命令將二位君主殺死,又將生擒兵士放了,這些放歸的士兵亂跑亂叫:「我們的國君被殺了!我們的大夫被殺了!」許、蔡、頓三國的將士聽了心驚肉跳,紛紛奪路而逃,這時吳大軍殺到,楚軍還未擺好陣勢,已被沖得七零八落。吳軍乘勝追殺,楚聯軍大敗而逃。薳越帶著殘兵逃了50多里才得脫身,吳軍大獲全勝。
楚喪之機
吳王僚十二年(前515)冬,楚平王去世。吳王僚十三年(前514)春,吳國想趁楚國辦喪事攻打楚國,公子光認為:這是動手的大好時機,但要調空吳王僚身邊之人。於是,先假裝自己摔傷;再動員吳王僚派他親兄弟蓋餘、燭庸率軍去攻打楚國;又慫恿吳王僚派季札到晉國,觀察諸侯國的反應;最後,請求吳王僚派公子慶忌去約會鄭國和衛國共同攻打楚國。
專諸刺王僚
這時,楚國發兵斷了吳兵的後路,吳兵不能退回。於是公子光對專諸說:「時不可失。」「上國有言曰:『不索何獲?』我王嗣也,吾欲求之。事若克,季子雖至,不吾廢也。」意思是:現在時機已經成熟,千萬不可錯過。中原之國流傳這樣一句話:「如果不去爭取,哪會有什麼得呢?」我是王位繼承人,因此我要去爭取。假如事情能夠成功,即使季子回來,也不會廢黜我。——接著專諸就上演了魚腹藏劍刺王僚的一幕活劇,王僚被專諸當場刺死。就這樣,公子光自立為王,這就是歷史上的吳王24世闔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