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原之戰簡介:唐太宗指揮下的開唐第一仗
淺水原之戰發生於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軍在淺水原(今陝西長武東北)對隴西割據勢力薛舉、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戰,此役一舉擊敗薛仁杲,奪取隴西,除去關中西面的一大威脅勢力。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淵稱帝。同年六月,薛舉入涇州(今甘肅涇川縣北五里),縱兵虜掠,直至豳州(今陝西彬縣)、岐州(今陝西鳳翔)一帶,進逼高址(今陝西長武縣北)。
白蹄烏
昭陵六駿之一,是有四隻白蹄的純黑色戰馬,為李世民與薛仁杲作戰時的坐騎。據《全唐文》(卷l0)收錄唐太宗昭陵《六馬圖贊》記載,駿與「白蹄烏」是武德元年(618)九月至十一月間,李世民與薛仁杲(薛舉之子)在淺水原(今陝西長武縣東北)作戰時的坐騎,列於祭壇西側三駿之末位(由南往北排列)。
秦王李世民
以西討元帥的名義,和長史納言劉文靜、司馬殷開山等率八路總管軍隊前往抗擊。李世民加強防禦工事,加深壕溝、加高壁壘,不和薛舉正面交鋒,恰逢此時李世民染瘧疾,將軍事托付劉、殷二人,並告誡:「薛舉孤軍深入,糧資匱乏、兵馬疲憊,假如前來挑戰,不可應戰,只需待我康復,為你們打敗他。」殷開山不理李世民的指示,輕敵出戰,列陣於高址西南,薛舉引兵掩襲陣後,交戰於淺水原,唐軍八路總管皆敗,陣亡者達一半以上,李安遠、劉弘基、慕容羅睺等人被俘,李世民退兵長安,高址陷落,劉文靜等人被罷官。第一次淺水原之戰以唐軍大敗作收。
八月 薛舉病死,子薛仁杲繼位,駐折址城(今甘肅涇川東北)。李淵一方面向盤據涼州(今甘肅武威)的李軌修好,並再度任命李世民為元帥抗擊薛仁杲。
十一月,秦王李世民率軍駐守高址,薛仁杲派大將宗羅睺抵禦,宗多次挑戰,李世民堅守不出。部將請求出戰,李說:「我軍新敗,士氣低落,敵軍新勝而驕,應該堅守城門等待。當他們驕傲而我們奮勇時,可以一仗打敗他們。」並且下令再提起出戰者斬。雙方相持六十餘日,薛軍糧盡,其將梁胡郎等人降唐,李世民知薛軍起離異之心,派行軍總管梁實紮營於淺水原,引薛軍出戰。
宗羅喉以精銳猛攻梁實,梁實堅守不出。相持數日後,李世民估計敵方疲憊,戰機成熟,遣右武候大將軍龐玉列陣於淺水原之南,宗羅喉軍隊猛攻之時,李世民率軍從北方出現,大敗宗軍。李世民率兩千兵士乘勝追擊,背涇水南岸圍折址城,薛仁杲列陣城下,但其驍將渾干臨陣降唐,薛恐懼,退兵入城。後來唐大軍陸續圍城,薛仁杲被迫獻城投降。唐得萬餘兵卒,並得秦、隴,消除關中西面一大威脅。
淺水原之戰發生於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軍在淺水原(今陝西長武東北)對隴西割據勢力薛舉、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戰,此役一舉擊敗薛仁杲,奪取隴西,除去關中西面的一大威脅勢力。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淵稱帝。同年六月,薛舉入涇州(今甘肅涇川縣北五里),縱兵虜掠,直至豳州(今陝西彬縣)、岐州(今陝西鳳翔)一帶,進逼高址(今陝西長武縣北)。
白蹄烏
昭陵六駿之一,是有四隻白蹄的純黑色戰馬,為李世民與薛仁杲作戰時的坐騎。據《全唐文》(卷l0)收錄唐太宗昭陵《六馬圖贊》記載,駿與「白蹄烏」是武德元年(618)九月至十一月間,李世民與薛仁杲(薛舉之子)在淺水原(今陝西長武縣東北)作戰時的坐騎,列於祭壇西側三駿之末位(由南往北排列)。
秦王李世民
以西討元帥的名義,和長史納言劉文靜、司馬殷開山等率八路總管軍隊前往抗擊。李世民加強防禦工事,加深壕溝、加高壁壘,不和薛舉正面交鋒,恰逢此時李世民染瘧疾,將軍事托付劉、殷二人,並告誡:「薛舉孤軍深入,糧資匱乏、兵馬疲憊,假如前來挑戰,不可應戰,只需待我康復,為你們打敗他。」殷開山不理李世民的指示,輕敵出戰,列陣於高址西南,薛舉引兵掩襲陣後,交戰於淺水原,唐軍八路總管皆敗,陣亡者達一半以上,李安遠、劉弘基、慕容羅睺等人被俘,李世民退兵長安,高址陷落,劉文靜等人被罷官。第一次淺水原之戰以唐軍大敗作收。
八月 薛舉病死,子薛仁杲繼位,駐折址城(今甘肅涇川東北)。李淵一方面向盤據涼州(今甘肅武威)的李軌修好,並再度任命李世民為元帥抗擊薛仁杲。
十一月,秦王李世民率軍駐守高址,薛仁杲派大將宗羅睺抵禦,宗多次挑戰,李世民堅守不出。部將請求出戰,李說:「我軍新敗,士氣低落,敵軍新勝而驕,應該堅守城門等待。當他們驕傲而我們奮勇時,可以一仗打敗他們。」並且下令再提起出戰者斬。雙方相持六十餘日,薛軍糧盡,其將梁胡郎等人降唐,李世民知薛軍起離異之心,派行軍總管梁實紮營於淺水原,引薛軍出戰。
宗羅喉以精銳猛攻梁實,梁實堅守不出。相持數日後,李世民估計敵方疲憊,戰機成熟,遣右武候大將軍龐玉列陣於淺水原之南,宗羅喉軍隊猛攻之時,李世民率軍從北方出現,大敗宗軍。李世民率兩千兵士乘勝追擊,背涇水南岸圍折址城,薛仁杲列陣城下,但其驍將渾干臨陣降唐,薛恐懼,退兵入城。後來唐大軍陸續圍城,薛仁杲被迫獻城投降。唐得萬餘兵卒,並得秦、隴,消除關中西面一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