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大將李禕和唐太宗李世民是什麼關係? | 陽光歷史

 

A-A+

解密:大將李禕和唐太宗李世民是什麼關係?

2018年03月25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72 次

  李禕簡介記載他是唐朝皇室成員,也是一位名將,但是作為歷史人物卻鮮有人知。李禕簡介指出他是神武軍的創始人,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孫,吳王李恪之孫,張掖郡王李琨的兒子。李禕少年立有志向,曾經擔任過諸州刺史,治理的很好;後來被授予帥印,立下過赫赫戰功。729年(開元十七年),李禕在石堡城一戰中打敗吐蕃,這一戰使得兩國好幾年之間無戰事,出現了百姓和平相處的局面。他的軍功還使先人受到恩澤。到了732年(開元二十年),他在白山之戰中大敗奚和契丹,俘獲敵軍首領,將叛逆驅之千里。743年李禕成為太子太師,當年的十月初三,李禕患病,後來病死,終年八十多歲。他去世以後,唐玄宗十分痛惜,滿朝文武更是紛紛歎惋。

  李禕在少年時就有相當大的志向,他尊敬長輩,與家人的關係很和睦,他因為撫養弟弟李袛,被世人作為友愛的典範,著稱於世。到了710年,李禕成為了太子僕,兼任徐州別駕,被封為銀青光祿大夫。身為長子的李禕,本應順理成章繼承爵位,但是他堅持讓給弟弟李袛,唐中宗很欣賞他的品質,所以特別把他封為嗣江王以視表率。李禕後來還繼承了李囂的爵位。通過李禕簡介人們可以瞭解到他不僅是一個軍事家,還是個擁有高風亮節的人,他的事跡值得後人學習。

1.jpg

  李禕一生經歷過很多戰鬥,李禕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對外作戰方面。李禕的成就有很多。732年正月十一日,唐玄宗任命李禕為河東、河北的行軍副總管,把他從西北調到東北,率領部隊進攻奚和契丹。二十八日他任命戶部侍郎裴耀卿為副總管。到了三月,李禕率領裴耀卿、趙含章等兵分多路進攻,含章軍團率先和奚、契丹兵想遭遇,奚、契丹望風逃跑。平盧先鋒將軍烏承玼向趙含章說:奚、契丹,是不可小看之敵人。日前撤退,並不是因為怕我,而是想誘敵深入我,我們最好的辦法是靜觀其變。但趙含章仍然固執己見,依舊率領部隊追趕,之後與契丹和奚的部隊在抱白山(今遼寧蒙古族自治縣東境)進行了激烈的戰鬥。可是敵軍伏兵突然出現,唐軍大敗而逃。

  幸好烏承呲率領本部的兵馬從西向契丹的軍隊發動襲擊,契丹與奚的部隊無法抵擋,開始向後敗逃。二十六日李禕率領主力大軍趕到,奮起直追,大敗奚、契丹,斬殺和俘虜了眾多的敵人。可突於卻率殘部突圍逃走,其殘餘兵力流竄於山谷。奚酋李詩瑣高帶著5000餘人投降,李禕凱旋。唐玄宗封李詩瑣高爵位,並將和他一起投降的五千餘人安排在幽州歸義縣(今北京房山東南)並且重新設立了縣置,李詩瑣高被任命為義州都督。李禕的成就在於維護社會穩定的同時、維護了民族之間的團結。

  李禕是唐朝皇室成員,是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大將,世人對李禕的評價很高。由於李禕居功甚偉,經常遭到其他人的嫉妒,他有很多的功勞朝廷其實不知道,不能通過賞賜評價他的功勳,這些難以考證,非常可惜。734年(開元二十二年),李禕成為兵部尚書,朔方節度使。同年李禕因國家物資短缺不能滿足生產,建議放任私鑄,但是因為倉部郎中韋伯陽的反對被擱置。後來因為這件事的牽連,被貶為衢州刺史。此後又擔任過滑(今河南滑縣)、懷(今河南沁陽)二州的刺史。740年(開元二十八年)六月,李禕被封為太子師。743年(天寶二年),晉陞為太子太師;同一年的十月初三,時任太子太師的李禕因病去世,死在任上,終年八十餘歲。唐玄宗皇帝知道消息後惋惜良久,追贈他為太尉。

2.jpg

  史料文獻中對李禕的評價有很多。唐玄宗李隆基評價他:器能之美,宗室所推。才堪應務,久當於任委。唐朝徐浩評價他:代濟盛德。後晉劉昫、張昭遠對李禕的評價是:少有志尚,事母甚謹,撫弟祗等以友愛稱禕…既有勳績,執政頗害其功,故其賞不厚,甚為當時所歎…居家嚴毅,善訓諸子。北宋歐陽修等人認為李禕少有志尚,事繼母謹,撫異母弟祗,以友稱…禕功多,執政害之,賞不讎,為當時所恨…治家嚴,教子有法度。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