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惠帝司馬衷並非「白癡皇帝」?真實的晉惠帝 | 陽光歷史

 

A-A+

晉惠帝司馬衷並非「白癡皇帝」?真實的晉惠帝

2016年05月25日 帝王將相 暫無評論 閱讀 281 次

  《晉書·惠帝紀》記載了晉惠帝司馬衷的兩則笑話。其一,司馬衷在華林園聽到蛤蟆叫,便問左右:「它們鳴叫是為公,還是為私?」隨從答:「公家地盤上的為公,私人地盤上的為私。」司馬衷對這種解釋深信不疑。其二,國家發生了大範圍的荒亂,百姓無糧可吃,鄉里餓死無數,司馬衷感到納悶,「他們怎麼不吃肉粥呢?」不少人根據這段文字,理直氣壯地給司馬衷扣上了「白癡皇帝」的帽子。作為「富二代」皇帝,司馬衷身上難免帶有一些紈褲子弟的特徵,但僅以此來認定他是「白癡」,實乃斷章取義,一票否定。司馬衷果真是傳說中的「白癡皇帝」嗎?讓筆者帶您重新認識一下這位被誤讀千年的可憐皇帝。

  司馬衷(259~306年),字正度,西晉第二任皇帝。司馬衷是晉武帝司馬炎次子,楊皇后所生,因其兄長司馬軌兩歲時夭折,他成為實際上的嫡長子。司馬衷能夠當上太子,能夠順利接班,固然有一定的外界因素,但如果他真的一無是處,英明神武、生有26個兒子的司馬炎,斷然不會把江山交給一個傻得沒譜的白癡兒子。正所謂,知子莫如父。在醫學上,白癡是一種智力嚴重缺陷的精神病症,同時伴有明顯的生理異常,如思維滯後,手腳蠢笨,感觀遲鈍,說話有障礙等,生育能力也相當差。筆者通過查閱史籍,非但找不到司馬衷患有此類病症,反倒覺得他是一個能讀會寫、情感豐富、明辨是非、生育能力不弱的正常人。

  每一位父親,對自己的兒子總是放心不下,開國皇帝更甚。司馬衷當上太子後,司馬炎對其將來能否擔當重任心存疑慮,甚至通過「以尚書事,令太子決之」的辦法,來考察司馬衷的理政能力。司馬衷生於安樂,沒有經過政治歷練,自然難以應對,太子妃賈南風和給事張泓串通,由張泓事先把答案寫好,司馬衷依樣畫葫蘆「書之」,結果「武帝覽而大悅」。有人將這件事看做是司馬衷「白癡」的佐證,其實不然。類似的政治作弊,曹植和楊修也曾搞過一次,難道能依此否定曹植在文壇上的「八斗之才」嗎?此外,司馬衷即位後,凡有詔命,「帝省訖,入呈太后,然後行之」;誅殺司馬亮、衛瓘時,也是由司馬衷「作密詔令」。由此可見,司馬衷雖然不懂或不熱衷政治,但讀文、寫字甚至擬發詔令還是沒問題的。

  除了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外,司馬衷對數字也是有概念的,甚至是很敏感的。西晉後期變故迭起,戰亂不停,「及王浚攻鄴,志勸穎奉天子還洛陽。時甲士尚萬五千人,俄而眾潰,唯志與子謐,兄子綝,殿中武賁千人而已,而人馬復散,志於陣中尋索,得數乘鹿車,司馬督韓玄收集黃門,得百餘人。志入,帝問志曰:何故散敗至此?志曰:賊去鄴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駭散,太弟今欲奉陛下還洛陽。帝曰:甚佳。於是御犢車便發。」看到身邊侍衛的數量急劇減少,司馬衷便有「何故散敗至此」的發問;聽到盧志「賊去鄴尚八十里」的匯報數字,司馬衷覺得「甚佳」,才同意向洛陽進發。此外,通過司馬衷與盧志的一問一答,我們還可以看到司馬衷關心時局變化、順應形勢發展的一面。

  司馬衷對外界感觀能力較強,經常有真摯的情感表露。如,開國元勳陳騫去世「及葬,帝於大司馬門臨喪,望柩流涕」。建武元年,「至溫,將謁陵,帝喪履,納從者之履,下拜流涕」。光熙元年「六月丙辰朔,帝至自長安,升舊殿,哀感流涕」。能夠「望柩流涕」「下拜流涕」和「哀感流涕」,說明司馬衷對外界事物有較強的感知能力,並且有相應的情感表達方式。當環境發生變化時,司馬衷還能夠根據情況改變自己的言行舉止。洛陽被大將張方攻佔後,張方帥騎三千「方拜謁,帝躬止之」。司馬衷被張方劫持到長安後,司馬顒帥官屬步騎三萬,迎於霸上,「拜謁,帝下車止之」。在宗室爭權奪利的混戰中,司馬衷身處屋簷下,能夠處亂不驚,能夠對臣下恭謙禮讓再三,說明他不但不傻,而且還很識時務。

  征伐皇太弟司馬穎,是司馬衷生命中最危險的一次血腥經歷。蕩陰之戰中,由於潰敗,司馬衷的「乘輿委地」,他本人也身重三箭。在飛矢交前的情形下,「百僚奔散,唯侍中嵇紹扶帝」。敵將要殺嵇紹,司馬衷阻攔說:「吾吏也,勿害之。」敵將說:「受太弟命,惟不犯陛下一人耳。」於是,司馬衷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嵇紹被殺,血濺龍袍。在自身難保的形勢下,司馬衷還能想著保護屬下,但由於自己的權威掃地而無能為力,對此他一直耿耿於懷。事後,敵將準備為司馬衷換洗沾滿鮮血的衣服時,司馬衷說:「嵇侍中血,勿洗也。」意思是說,這上面是嵇紹的血,你們不能洗去。司馬衷用這種方式,對敵將的殘忍行徑表示了抗議,對嵇紹的忠心赴死表露了哀思。試想,這是一個白癡所能做出來的嗎?





給我留言